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美国队“破天荒”夺得本年度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的消息震荡了整个中外奥数圈。美国队选手、美籍华人刘洋为美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除了数学成就,刘洋还是美国皇家钢琴考试认证的钢琴师、校篮球队准队员,会吹黑管,会画画,去年就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
事实上,这个全能选手并非是个乖小孩,他曾疯狂地迷恋电脑游戏,妈妈为此还伤透了脑筋。那么,他是如何变成奥数冠军的呢?
在游戏中认识双刃剑
1997年出生的刘洋,3岁时跟随妈妈从中国移民美国, 妈妈刘双秋在国内是一名数学教师,爸爸是印度人,在美国做机械工程师。
为了不让儿子学习落下风,从刘洋5岁起,刘双秋就让儿子尽可能多地接触书本知识,其中包括数学、科学、英语、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电脑,受其他小朋友影响,刘洋也对电脑游戏一见钟情,很快便玩得不亦乐乎。这个不良苗头让刘双秋异常警惕,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办法。
刘双秋和儿子一起玩起了游戏,比如一款游戏中一个发电站遭到敌人破坏,需要玩家解决许多综合性问题才能使它恢复运转,这其中涉及数学、科学、人文、地理等多门知识。为顺利过关,刘洋通常要查阅很多资料,一关关闯下来,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知识。
开始,刘双秋对自己的这种游戏教育法非常得意,可是,很快就发现它埋下了祸根:随着年龄增长,刘洋玩游戏的口味也发生了改变,简单的解决问题型游戏已经成了他不屑一玩的小儿科,那些枪击、搏击游戏成了新的追求目标,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为了将儿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别的方面,刘妈妈也曾鼓励儿子学钢琴、吹黑管、学画画、打篮球,刘洋很聪明,不论做什么,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就能出成绩。多年下来,他成了美国皇家钢琴考试认证的钢琴师,黑管达到了演奏水平,画作也是有板有眼,此外,他还是校篮球队的绝对主力。
但如此多的爱好居然也没让刘洋舍下游戏,只要一有机会就粘在电脑前。因为他玩游戏,刘妈妈没少操心甚至大动肝火。
想不到,让刘妈妈最头疼的游戏问题,突然有一天,被刘洋壮士断臂般地戒掉了。因为一个教训:刘洋七年级时,在奥数联赛中获得全州第一名,并代表密苏里州参加了全国的数学联赛;八年级,他又赢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不料在他九年级时竟冲奥失败,连奥数夏令营都没有资格进入。
这个打击令刘洋非常沮丧,他终于意识到:游戏是个双刃剑,这次真的影响到学数学了。痛定思痛,最后他狠心割爱,下决心放弃了那些年最爱玩的游戏,全力以赴地追求起最钟爱的数学梦想……
在规则中培养兴趣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刘双秋探索出一条独到的“刘氏学习法”,培养了刘洋的学习兴趣。
平时,她尽量把数学趣味化,刚刚识数时,她和儿子玩扑克,那些漂亮而整齐的卡片很容易就让儿子知道了每个数的大小。等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她又搞起了条件反射刺激,每当儿子做对一道题,她马上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小块可口的零食。如果儿子将她列出的一张纸的题目都算对,她会“隆重”地奖给他一把玩具枪。
如此这番,让刘洋从小就树立了一个观点:原来学数学是这么有趣的事情!于是,每当妈妈喊他做数学题时,他会马上眉开眼笑地跑过来。
每个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因此,在教儿子学数学时,刘双秋非常看重一点:跟随刘洋的节奏走。
刘洋5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因为每天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便成了刘妈妈教学时间。当儿子已经接受了基本的纪律约束,她的教育要求也跟着上档升级——一票否决:只要错一道题,就要全部重做一遍。
每当儿子做完题,刘双秋会告诉他有错题,但从不会具体说是哪一道题,更不会说到底错了多少道,而是让刘洋自己检查。
为了改正错题,刘洋往往要将整张纸的题目从头检查到尾。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帮助儿子树立信心,他要是对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信心,就不会把对的改错;二是通过儿子的反复琢磨,那些模棱两可的知识能够得到确认和加深;三是通过多走冤枉路,等于让刘洋进行了一次次复习,可以把知识巩固住,更好地消化吸收。
一年以后,刘洋就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妈妈教子有方:6岁的刘洋参加了北美范围内的数学公文式竞赛,这是一项考察儿童数学和阅读能力的竞赛,在45分钟之内,考生要做97道选择题。刘洋半个小时便交卷走出考场。
刘妈妈问儿子考得怎样,刘洋回忆了一下,略有遗憾地说:“别的题应该都对了,只有一道题不会。一个骰子掉在地上,出现5的概率是多少。我选了五分之一。”这个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六分之一,最后刘洋真的只错了这一道题,赢得了一年级组第二名。
在勤奋中磨炼毅力
九年级时的冲奥失败,让刘洋有些沮丧。为了打开儿子的心结,刘妈妈鼓励儿子给美国著名的奥赛教练冯祖鸣写邮件请教。
冯祖鸣是华人数学天才,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8岁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数学博士。自2003年起担任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他一手制订了美国的奥数竞赛培养选拔机制,并使其在十多年间逐步走向完善。
得知刘洋是一位华裔少年,冯教练非常高兴,很快就回了信:并和刘洋打下了一个五年的赌,约刘洋赢得奥数冠军时相见。邮件内容洋洋洒洒,足有十多页。
大师对自己这么重视,顿时让刘洋受宠若惊,他对妈妈说:“我即使每天打5个小时篮球也进不了NBA,但是如果每天做5个小时奥数题,应该可以参加国际奥数比赛。”此后,刘洋每天放学之后7点至12点的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奥数。
如此苦学一年后,刘洋果然成功入选美国数学联赛,并且连续3年成功入选美国奥数夏令营,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奥数国家队的队员。2014年刘洋夺得国际奥数个人金牌,2015年7月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刘洋和队友夺得冠军,这也是美国自1994年夺得冠军后,时隔21年再度夺冠。
刘双秋还鼓励儿子去中文学校给爱好奥数的学生上课,培养他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
游戏迷变成奥数冠军,很多人羡慕刘洋的天赋,可是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冯祖鸣认为:刘妈妈的教育方法重在引导儿子的思维和习惯,从而帮助刘洋成为一个专精数学并且全面发展的孩子。其实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天才,孩子能否成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编辑 刘建淑
除了数学成就,刘洋还是美国皇家钢琴考试认证的钢琴师、校篮球队准队员,会吹黑管,会画画,去年就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
事实上,这个全能选手并非是个乖小孩,他曾疯狂地迷恋电脑游戏,妈妈为此还伤透了脑筋。那么,他是如何变成奥数冠军的呢?
在游戏中认识双刃剑
1997年出生的刘洋,3岁时跟随妈妈从中国移民美国, 妈妈刘双秋在国内是一名数学教师,爸爸是印度人,在美国做机械工程师。
为了不让儿子学习落下风,从刘洋5岁起,刘双秋就让儿子尽可能多地接触书本知识,其中包括数学、科学、英语、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电脑,受其他小朋友影响,刘洋也对电脑游戏一见钟情,很快便玩得不亦乐乎。这个不良苗头让刘双秋异常警惕,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办法。
刘双秋和儿子一起玩起了游戏,比如一款游戏中一个发电站遭到敌人破坏,需要玩家解决许多综合性问题才能使它恢复运转,这其中涉及数学、科学、人文、地理等多门知识。为顺利过关,刘洋通常要查阅很多资料,一关关闯下来,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知识。
开始,刘双秋对自己的这种游戏教育法非常得意,可是,很快就发现它埋下了祸根:随着年龄增长,刘洋玩游戏的口味也发生了改变,简单的解决问题型游戏已经成了他不屑一玩的小儿科,那些枪击、搏击游戏成了新的追求目标,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为了将儿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别的方面,刘妈妈也曾鼓励儿子学钢琴、吹黑管、学画画、打篮球,刘洋很聪明,不论做什么,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就能出成绩。多年下来,他成了美国皇家钢琴考试认证的钢琴师,黑管达到了演奏水平,画作也是有板有眼,此外,他还是校篮球队的绝对主力。
但如此多的爱好居然也没让刘洋舍下游戏,只要一有机会就粘在电脑前。因为他玩游戏,刘妈妈没少操心甚至大动肝火。
想不到,让刘妈妈最头疼的游戏问题,突然有一天,被刘洋壮士断臂般地戒掉了。因为一个教训:刘洋七年级时,在奥数联赛中获得全州第一名,并代表密苏里州参加了全国的数学联赛;八年级,他又赢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不料在他九年级时竟冲奥失败,连奥数夏令营都没有资格进入。
这个打击令刘洋非常沮丧,他终于意识到:游戏是个双刃剑,这次真的影响到学数学了。痛定思痛,最后他狠心割爱,下决心放弃了那些年最爱玩的游戏,全力以赴地追求起最钟爱的数学梦想……
在规则中培养兴趣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刘双秋探索出一条独到的“刘氏学习法”,培养了刘洋的学习兴趣。
平时,她尽量把数学趣味化,刚刚识数时,她和儿子玩扑克,那些漂亮而整齐的卡片很容易就让儿子知道了每个数的大小。等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她又搞起了条件反射刺激,每当儿子做对一道题,她马上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小块可口的零食。如果儿子将她列出的一张纸的题目都算对,她会“隆重”地奖给他一把玩具枪。
如此这番,让刘洋从小就树立了一个观点:原来学数学是这么有趣的事情!于是,每当妈妈喊他做数学题时,他会马上眉开眼笑地跑过来。
每个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因此,在教儿子学数学时,刘双秋非常看重一点:跟随刘洋的节奏走。
刘洋5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因为每天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便成了刘妈妈教学时间。当儿子已经接受了基本的纪律约束,她的教育要求也跟着上档升级——一票否决:只要错一道题,就要全部重做一遍。
每当儿子做完题,刘双秋会告诉他有错题,但从不会具体说是哪一道题,更不会说到底错了多少道,而是让刘洋自己检查。
为了改正错题,刘洋往往要将整张纸的题目从头检查到尾。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帮助儿子树立信心,他要是对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信心,就不会把对的改错;二是通过儿子的反复琢磨,那些模棱两可的知识能够得到确认和加深;三是通过多走冤枉路,等于让刘洋进行了一次次复习,可以把知识巩固住,更好地消化吸收。
一年以后,刘洋就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妈妈教子有方:6岁的刘洋参加了北美范围内的数学公文式竞赛,这是一项考察儿童数学和阅读能力的竞赛,在45分钟之内,考生要做97道选择题。刘洋半个小时便交卷走出考场。
刘妈妈问儿子考得怎样,刘洋回忆了一下,略有遗憾地说:“别的题应该都对了,只有一道题不会。一个骰子掉在地上,出现5的概率是多少。我选了五分之一。”这个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六分之一,最后刘洋真的只错了这一道题,赢得了一年级组第二名。
在勤奋中磨炼毅力
九年级时的冲奥失败,让刘洋有些沮丧。为了打开儿子的心结,刘妈妈鼓励儿子给美国著名的奥赛教练冯祖鸣写邮件请教。
冯祖鸣是华人数学天才,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8岁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数学博士。自2003年起担任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他一手制订了美国的奥数竞赛培养选拔机制,并使其在十多年间逐步走向完善。
得知刘洋是一位华裔少年,冯教练非常高兴,很快就回了信:并和刘洋打下了一个五年的赌,约刘洋赢得奥数冠军时相见。邮件内容洋洋洒洒,足有十多页。
大师对自己这么重视,顿时让刘洋受宠若惊,他对妈妈说:“我即使每天打5个小时篮球也进不了NBA,但是如果每天做5个小时奥数题,应该可以参加国际奥数比赛。”此后,刘洋每天放学之后7点至12点的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奥数。
如此苦学一年后,刘洋果然成功入选美国数学联赛,并且连续3年成功入选美国奥数夏令营,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奥数国家队的队员。2014年刘洋夺得国际奥数个人金牌,2015年7月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刘洋和队友夺得冠军,这也是美国自1994年夺得冠军后,时隔21年再度夺冠。
刘双秋还鼓励儿子去中文学校给爱好奥数的学生上课,培养他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
游戏迷变成奥数冠军,很多人羡慕刘洋的天赋,可是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冯祖鸣认为:刘妈妈的教育方法重在引导儿子的思维和习惯,从而帮助刘洋成为一个专精数学并且全面发展的孩子。其实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天才,孩子能否成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编辑 刘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