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特质

来源 :桂海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高度总结和崭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与最新高度,拥有完备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和理论精髓,人民立场是蕴涵其中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根基,科学方法是渗透其中的理性思维和方法论原则,伟大复兴是蕴含其中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四大理论创新特质与基本思想内核是这一当代最先进、最崭新思想的集中表达和科学架构。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特质;思想内核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3-0015-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高度总结和崭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与最新高度,是我们时代的产物,凝结着“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1]。本文将从思想精髓、思想立场、思想方法、思想目标等方面探究其理论特征和思想特质。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高度总结和崭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与最新高度,拥有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即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全过程
  任何一种科学思想体系的诞生都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都有一個孕育萌芽、形成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历史轨迹,可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脉络和逻辑主线有一个整体把握。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来源、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的阐释与解读,已进入到比较深人的阶段。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更应当有整体的、历史的视野。从正定实践时期(甚至习近平青年时代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艰苦实践时期)、宁德工作时期、主政浙江时期,到中央工作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进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萌芽、形成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进行系统考察,才能比较深透准确又完整地理解这一崭新思想的理论精髓和思想内核。
  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揭示,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是既按“科学规律办事”,又“满足人的需要”,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从陕北黄土高原的艰苦实践时期、宁德工作时期、主政浙江时期,到中央工作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在这一系列历史实践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毫无疑义,这成功实践表明,习近平在治村、治县、治市、治省、治国,甚至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中,是既遵循了真理尺度,按“科学规律办事”,又遵循了价值尺度,“满足人的需要”的。究其实质,是习近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必然结果,是习近乎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研究村内外、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具体实际和问题为中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结晶。
  (二)实事求是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涵的各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而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比如,在正定实践时期,习近平提倡县委一班人带头下去搞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到调查研究的具体原则、方法、目的,他都作出了具体的说明,并且亲自深入到乡镇搞调研,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发放民意调查表等。到中央工作后,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他专门发表了《谈谈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后,他领导制定了“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大以后,他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调查研究。纵观习近平从正定到中央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调查研究是其开展工作的基本实践方式和重要领导方法,反映了习近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在宁德工作时期,习近平提出“弱鸟先飞”[2]3扶贫理论,提倡首先要摆脱思想和意识的“贫困”,主张闽东脱贫要有“大农业观”,要摆税传统的农业观念和思维模式[2]178。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153“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3]153等观点,均是坚持以闽东和浙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闽东和浙江的现实突破和长远发展而提出的。这些思想观点,历经实践而得到不断验证和发展,最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然,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然要有历史的视野、全面的眼光,要对其形成的整个历程加以系统把握。但是,着眼点和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毋腐置疑,这一时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最丰富的时期。这一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以及新的奋斗目标的提出等,都是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问题相结合而提出的,体现的也是实事求是精神。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基本理沦都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
  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4]69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急难险重的背景下,取得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成就,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拔寨阶段,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光明前景,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富、发展和贯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实事求是不仅渗透于《知之深 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著作中,更渗透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当中,渗透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所以,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理论和实践精髓,就把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发展脉络、本质特征和方法论原则,就掌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本质的特征。
  二、人民立场是蕴涵其中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根基
  社会科学不仅要按照真理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要满足一定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从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奋斗和理论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根基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这一立场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构起点,而且是其价值旨归,深刻蕴涵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從理论向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考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诠释和实践这一价值观的内涵和方式是不同的,它总是随着时代条件、时代任务、历史使命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一切奋斗和忘我革命精神,都是为了实现使中国人民彻底站立起来这一崇高价值目标。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价值目标在于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使人民生活好起来。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时期,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一国两制”论等思想理论,形成了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的价值评价标准,赋予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进一步作出了意涵拓展和实践深化。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语境下,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时代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应当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身价值观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新时代表达和崭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展现。
  三、科学方法是渗透其中理性思维和方法论原则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l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最高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要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可以发现其蕴含丰富的理性思维和方法论原则。
  (一)求实思维
  求实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实践中的反映。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这一思想路线,就要树立求实思维。而树立求实思维,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实事求是而言,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作出重大判断,还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方略的系统规划和战略考量,抑或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崭新设定和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崭新实际,都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所作出的理论探索。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彰显着求实思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光辉典范。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实践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思维品质。树立辩证思维,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且要求人们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应是其蕴涵的哲学思想。比如,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进行总结时,既看到取得的极不平凡的成绩又分析新时代所面临的严竣紧迫形势。再比如,在阐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时,郑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又鲜明指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解决的最现实问题。还有,在阐述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时,一方面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针对新的党情又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应当说,既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又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视阈来破解问题指明方向,深刻展现着辩证思维的理性光芒。   (三)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考察分析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又一基本思维。树立历史思维,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和矛盾。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缺乏对历史的把握,就不能真正树立历史和过程的思维,难以真正把握事物发展的真实逻辑,难以认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本质规律,从而难以把握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然,树立历史思维,是看待问题解决矛盾的科学要求和基本素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凸显其历史科学的特性和光芒。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全过程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看用两个“再奋斗十五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应当说,整个思想都贯穿着历史精神和历史思维,深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
  (四)结构思维
  结构思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大核心理论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不仅深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而且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思想典范。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到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到军队国防外交,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关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统摄党、政、军、群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全要素地思考和回答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问题。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运用包括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在内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重要哲学思维。
  (五)人本思维
  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就是为了人、依靠人,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以说,人不仅是手段、尺度,更是目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唯一的价值指向,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福祉而展开实践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崭新境界,其人本思维突出表现在发展观、价值观、矛盾观、文化观、生态文明观等重要思想观点中。在发展观上,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在价值观上,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5];在矛盾观上,它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作为重大的矛盾判断并着力加以解决;在文化观上,它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生态文明观上,它主张“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5]。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人本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最本真的哲学思维和实践智慧。
  四、伟大复兴是蕴含其中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蕴含其中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不仅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要关注的根本问题,而且是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尺度和逻辑归宿。科学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本真特质、理论立場与方法论原则,可以说展现于其中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历史逻辑看,应从两大历史发展向度理解把握习近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向度上,有诸多极具历史标志意义的重大思想论断和党的创新理论,是理解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重要遵循和标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飞跃,而且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它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走来,也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中走来,更从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的历史中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其理论来源和实践起点在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奠基与发展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创新实践。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探索与实践开拓的基础上,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更加具体化、实践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心和使命。所以,从思想形成的逻辑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和推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价值追求和价值旨归的阶段化、具体化和演进标志。
  (二)从中国梦到两个“再奋斗十五年”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7]对于价值的追求自然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5]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擎画,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十来年的历史征程。由此观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东方大国,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是何其艰巨的历史任务。正是基于我们党所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近20余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实践所取得的巨大实践成就,习近乎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5]这里“两个阶段”的内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第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此后,在实现第一阶段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说,两个“再奋十五年”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细化与时代擎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追求和价值旨归的通俗表达。
  总而言之,从思想精髓、思想立场、思想方法、思想追求等思想特质和理论特征进行系统考察分析,应当说实事求是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和各个基本观点的理论精髓,人民立场是其逻辑起点和实践根基,科学方法是其理性思维和方法论原则,伟大复兴则是其追求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旨归,这四大理论创新特质与基本思想内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最先进最崭新思想的时代表达与科学架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9-220.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责任编辑 李建良
  收稿日期:2019-12-24
  作者简介:朱永刚,男,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为了达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还必须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这是三个基本要求.学懂要做好准确领会,包括思考
运用生态论、系统论、控制论研究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可以把执政过程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大部分。执政生态是执政党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有机统
"英雄型"领导是具有很强执行力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干部,这样的干部特别能战斗,容易在实干中成为"英雄"进而脱颖而出,所以,许多领导者青睐"以实干论英雄"的主题活动,因为它既推动了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是从过去依靠工业制造业快速扩张来推动经济的高增长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靠调整实体经济,进而重新配置金融资源
文章提出"生存型农户""经营型农户"以及"农户转型"一组新概念,以表征贫困地区农村以家庭为经济单元的发展路径特征。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以课题组2018年在西北四省区收集农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和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在这一意义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思想内容。从现实和理想角度把握幸福观,明确了在取得现实幸福的基础上不断朝向理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体是中华民族,而民族文化也是一个隐性而强大的主体,型塑、影响所有的亚民族的主体。在中华民族大主体之下包含有各种不同态
记者:自十六大以来,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我们注意到您在《理论动态》发表了一篇有影响的文章,文章提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