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泓清泉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这样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在学习活力课堂的有关资料之时,脑中突然冒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来,开始思考“活力课堂”的打造,是不是可以类比活水的引入。
  一、活水之教师
  一位教师教一门课,使用一套教材,面对一批学生,他每一届面对的情况极其相似,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即使是教学同一篇课文。
  叶澜教授这样问“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能够引来活水的老师,肯定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的老师。
  寻找优质的水源。学生渴求的,又是老师甄选开发的,才能是优质的。这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学生则是如鲜花将放的年龄,爱情成为他们想说又不敢说只能偷偷说的话题,因为那是班主任和家长的禁忌。当他们在读到读本《诗经》中的涉及爱情的诗的时候,声音无意中就高了,笑意无意中就露出来了。因此就把不在计划的读本中的《诗经·卫风·氓》引入到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学生在吟诵中,愿意去了解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力求思考女主人公悲剧中的背后原因,这也许就是他们眼睛里的愿望吧。而此时,教师则更多的是要提高水的纯度,力求让学生透过这水看到人物的性格,力求让学生透过这水思考悲剧背后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及力求让学生透过这水思考现今的实际。
  渠成水方能真到。教学的设计,就是一步步铺设水道。比如提问,也许是细碎的一串问题循序渐进走向目标,也许是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接近目标。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说,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又很难的。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教学的设计中的提问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这样所提的问题才能是一步步可以把活水引向学生的铺设。
  二、活水之学生
  课堂活力飞扬与否的直观表现是学生的状态。老师的引导是重要的一环,学生自我的参与是另一重要的一环。有一年全语文组去苏州听课教研,听完两堂课之后,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如果把第二堂课放到第一个班去上是上不成功的”。第二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这堂课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问题教师点拨答疑的课堂形式。这样的一堂课完全是颠覆传统的一种模式,而且据说这位老师一直是这样的小组上课方式,课堂上学生绽放的活力更是让听课老师心动。那位老教师的另一句话说,第二堂课的学生“是要学习的学生”,他的口中没有盛赞老师而是盛赞学生,可知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
  培养“要学习的学生”,是提高课堂的活力的关键。
  “要学习的学生”,一个班到底有几个?要让学生要学习,当然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干预。或许当学生只想要一瓶的时候,老师可以给点海的刺激。
  三、活水之生命
  对于老师,有了生命高度的课堂,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如此,教师从自身的角度也可以更多地获得当老师的幸福感。对于学生,课堂生活本身有促使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课堂除了认知也要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生命活水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课堂教学时时有活水的润泽。
其他文献
课改以来,各家的教育学说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让人耳目一新,但又使从教者无所适从。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如下几个策略。  一、词句的教学要“精”且“深”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容易忽略对文章语言本身的评析,忽略了在教学中对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揣摩,以及它们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所起到的作用。  理解词句,是学习文本的首要任务。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或看法,尤其是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因此眼前的语文学习没有意义或没有作用;或者认为语文学习在短期内不会取得效果,因此忽视语文学习或不愿意在语文学习上投入时间;也有的学生因找不着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练笔。这些现象导致这些学生愈来愈没有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语文成绩愈来愈
期刊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朗读需要技巧,需要方法,如果不动脑子,随便读读,读者和听者都不能得到美感,自然也妨碍了对文章的“知情达意”。  朗读应该做到“美读”,就是在读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解作者或者
期刊
古诗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源于它那精炼的语言,极富韵律的节奏,蕴于字里行间的意境。可以这样说,它就是凭借着这一系列的优势,俘获了一辈又一辈诗歌爱好者的心。它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也就如此地代代相续,得到了延伸。  时至现在,古诗仍然深受文学爱好者青睐,尤其是学生。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喜爱仅仅流于浅尝辄止的形式,实际并无更多更深的研究。比如,对于一首古诗,认为只要能背就行
期刊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是各科中最为复杂的、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形象性、人文性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教学情感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人文教学的核心情感教育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一味地强调培养身体健康、学识渊博的人才,而必须是造就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健康情感的、独特的个性人才。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人们至今
期刊
现阶段,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许多学生都异常讨厌学习,甚至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亦是如此。他们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但其实不然,他们竟然对扑面而来的文化知识望而生畏,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且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表现得最好。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小孩是最聪明的,于是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熏陶,会欣赏研读古典诗词,提高古典诗词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中国的古典诗歌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充分发挥古诗词对高中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特别是发挥其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古诗词教学责无旁贷的任
期刊
文化要从小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自己的文化。开展传统诵读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处事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结的培养。儿童在诵读中,聆听圣贤的声音,追寻先哲的踪迹,全身心地沉浸于千古美文,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渗入到他们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一、让古诗文诵读这把钥匙开启孩子的心智  要确保孩子各个
期刊
古诗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规律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兼顾,并进行适当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意象的理解能力。  一、古诗意象的规律性  古诗意象往往有其固定含义,许多诗人往往用相同意象表示相同感情或象征相同品质。如: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古诗意象的复杂性  (一)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贯穿于所有科目的教学之中,但是,爱学语文的学生很少,学习语文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语文成绩的提高很不明显。语文没有数理化逻辑性强,语文知识需要平时积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