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一、反复品味——让语言文字更饱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品味,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厚度与深度。
【案例】《爷爷的芦笛》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对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
生1:找到了,是“温润”和“温馨”。作者写海水的时候用“温润”,写海风的时候用“温馨”。
师:是呀,海水是温润的,海风是温馨的,作者写得很美。如果把这两个词换一下,可以吗?
生2:不行。因为“温润”这个词语经常用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下,用来形容海水比较确切;而“温馨”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定的气息,用来形容海风比较确切。如果换成“温馨的海水,温润的海风”,就会用词不准确。
生3:“温润”形容带有一定的湿度,“温馨”则形容有一定的馨香,所以“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才准确。作者用词真是匠心独运。
师:是呀,“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作者写得多美呀。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遍,去感受一下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以上案例中,我根据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温润”和“温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品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两个词语进行了亲密对话,感受到了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这样的语言训练形式是高效的,也是丰富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自主感悟——让情感体验更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熏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这种情感价值不能靠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主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这样,学生才能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案例】《沉香救母(二)》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沉香上华山救妈妈的情景。沉香为了救出妈妈,容易吗?
生1:不容易,他历尽了千辛万苦。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沉香历尽了千辛万苦?
生2: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
生3:沉香饿了就采野果充饥,渴了喝泉水解渴。
生4:他的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师:是呀。上华山路途遥远险峻,却挡不住沉香救妈妈的路。再饥再渴,沉香也没有被吓倒;再痛再累,沉香也能够忍受。为什么他会这么坚强呢?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他?
生5:沉香这样做是为了能尽快救出妈妈.所以他再苦再累也不怕。
师:沉香对妈妈的爱使得他勇往直前,永不低头。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一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沉香救母》这篇课文向学生传达的思想价值是“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沉香的这一种意志,教学中,我以“沉香为了救出妈妈,容易吗?”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描写沉香上华山救妈妈的句子进行自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丰富的,也是细腻的,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深切体验到了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
三、有效拓展——让文本意蕴更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是学生进行阅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范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拓展文本对话中感受到浓厚的文本意蕴。
【案例】《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
师:学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你觉得冰心奶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1:冰心奶奶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特别爱儿童。
师:是呀。冰心奶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篇课文写出了冰心奶奶的爱。在她的其他一些文章中也表达了这一种思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冰心的作品《雨后》和《纸船》)
师:从冰心奶奶的这两篇作品中,你体验到了她怎样的爱?
生2:从《雨后》这一首诗中,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从《纸船》中,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对母亲的爱。
师:还有很多来自冰心奶奶作品中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出示冰心其他作品的一些片段)
生3: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爱大海。
生4:冰心奶奶也爱星星。
……
以上案例中,我在课堂上先把作者冰心的《纸船》、《雨后》等其他作品让学生读,学生读出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对母亲的爱、对大海的爱、对星星的爱……这样,“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一文本意蕴就得到了升华,给学生的心灵以爱的熏陶。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课程标准的诉求。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品味、自主感悟、有效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陈剑平)
一、反复品味——让语言文字更饱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品味,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厚度与深度。
【案例】《爷爷的芦笛》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对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
生1:找到了,是“温润”和“温馨”。作者写海水的时候用“温润”,写海风的时候用“温馨”。
师:是呀,海水是温润的,海风是温馨的,作者写得很美。如果把这两个词换一下,可以吗?
生2:不行。因为“温润”这个词语经常用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下,用来形容海水比较确切;而“温馨”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定的气息,用来形容海风比较确切。如果换成“温馨的海水,温润的海风”,就会用词不准确。
生3:“温润”形容带有一定的湿度,“温馨”则形容有一定的馨香,所以“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才准确。作者用词真是匠心独运。
师:是呀,“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作者写得多美呀。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遍,去感受一下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以上案例中,我根据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温润”和“温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品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两个词语进行了亲密对话,感受到了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这样的语言训练形式是高效的,也是丰富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自主感悟——让情感体验更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熏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这种情感价值不能靠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主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这样,学生才能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案例】《沉香救母(二)》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沉香上华山救妈妈的情景。沉香为了救出妈妈,容易吗?
生1:不容易,他历尽了千辛万苦。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沉香历尽了千辛万苦?
生2: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
生3:沉香饿了就采野果充饥,渴了喝泉水解渴。
生4:他的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师:是呀。上华山路途遥远险峻,却挡不住沉香救妈妈的路。再饥再渴,沉香也没有被吓倒;再痛再累,沉香也能够忍受。为什么他会这么坚强呢?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他?
生5:沉香这样做是为了能尽快救出妈妈.所以他再苦再累也不怕。
师:沉香对妈妈的爱使得他勇往直前,永不低头。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一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沉香救母》这篇课文向学生传达的思想价值是“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沉香的这一种意志,教学中,我以“沉香为了救出妈妈,容易吗?”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描写沉香上华山救妈妈的句子进行自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丰富的,也是细腻的,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深切体验到了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
三、有效拓展——让文本意蕴更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是学生进行阅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范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拓展文本对话中感受到浓厚的文本意蕴。
【案例】《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
师:学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你觉得冰心奶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1:冰心奶奶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特别爱儿童。
师:是呀。冰心奶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篇课文写出了冰心奶奶的爱。在她的其他一些文章中也表达了这一种思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冰心的作品《雨后》和《纸船》)
师:从冰心奶奶的这两篇作品中,你体验到了她怎样的爱?
生2:从《雨后》这一首诗中,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从《纸船》中,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对母亲的爱。
师:还有很多来自冰心奶奶作品中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出示冰心其他作品的一些片段)
生3:我体验到了冰心奶奶爱大海。
生4:冰心奶奶也爱星星。
……
以上案例中,我在课堂上先把作者冰心的《纸船》、《雨后》等其他作品让学生读,学生读出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对母亲的爱、对大海的爱、对星星的爱……这样,“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一文本意蕴就得到了升华,给学生的心灵以爱的熏陶。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课程标准的诉求。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品味、自主感悟、有效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