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奇幻学科,是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涉及的诸多知识点都是前人经历无数次失败、重新站起后不断研究得出的智慧结晶,而化学的产生其实就是不断的实践。而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模式老套、功能性不强、实用价值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需求。因此,本文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作用研究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往往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化学知识,将本应绚丽夺目的探究型课堂硬生生地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每天焦头烂额地记忆化学定律与公式,将知识当做应付试题的工具。而实验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处,通过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小实验去慢慢品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美丽世界,将实践经验转换成学科知识探索的原始和积累,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逐步爱上化学。
(二)有助于学生论证水平提升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论证机会,帮助学生去整理凌乱的思绪,激发其探究积极性自主寻求客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本质特征,打破对化学学科的固有认知。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做学生模仿”的形式会抑制学生思维与天性发挥,降低其求知欲与探索欲,课堂氛围沉重。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实验现象本可以当做良好的教学契机,但现在却只能成为一个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扭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状,对新概念形成深刻认知。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着先导性影响,是后续各项教学工作展开的必要前提,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教师明确教学后学生所能达到的状态以及可以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重要准则。在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合理设置总目标与分层教学目标,将侧重点从知识讲授与记忆转换到学生化学能力提升上来,要更关注信息加工处理与运用的过程,而不是信息记忆的结果,为学生创造较大的思维空间,能够以课堂内容、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积极展开后续的探究工作,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在大脑内快速加工,为实验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善于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实验教学开展
为了让对化学学科尚未形成系统认知的中学生意识到实验的作用与价值,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时刻把控内容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物质世界的奥妙,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实际授课时,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借助网上的教学资源来讲解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并鼓励其说出自己见解,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流分享,在实验中获得满足感、赢得自豪感,树立实验与学习自信,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如,在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仅通过课本实验,学生确实能够了解什么是燃烧、又要怎样去灭火。可是,毕竟红磷、酒精灯、白磷、大烧杯、镊子等实验用具所打造出的实验情景并不是那么震撼,学生能理解什么是火,但无法理解什么是“火灾”。为此,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与火灾有关的视频,通过滚滚浓烟和滔天烈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对火灾的深刻印象,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讨论看完视频后的感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火对人类的双面性,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要不然在发生火灾后都不知道怎样灭火。通过这种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实验教学进行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可在无形中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勾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谓一举夺得。
(三)改变传统实验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将实验设备及材料往桌子上一放,就开始演示,学生只是在模仿或者看个热闹,根本无法真正做到上心。实验是什么,实验并不是某个知识点的具体表达,而是探寻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方法。如今,许多初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有些本末倒置,将实验当做讲述知识点的实际案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强硬地灌输知识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甚至出现还未做实验就已知原理的问题,根本发挥不出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根据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为了节省课上时间,教师可以布置实验设计作业,提供某一现象,让学生自行提出假设,并运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来印证自己的猜想,且可以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将同一小组的成员拉入到讨论组中,让其进行小组合作,教师用查看聊天记录、加入语音通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其探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正确性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实验的可操作性高低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若可行则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与材料,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如若学生实验成功,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则其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激发起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若学生实验失败,教师则要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先让该小组成员自行查漏补缺,后安排小组经验分享交流使其能吸收其他小组的成功经验,再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后为其提供验证的机会,在失败与改良的过程中去探究化学的本质。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能真正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窘境,彻底转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突破性的促进效果,但由于初中化学在九年级开设、学生要面临中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化学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很少有时间去让学生多次尝试、实操,那么找到把控时间的有效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教育工作者應从实际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手段,在岗位上谋求突破创新的同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爱君.浅谈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55.
[2]李德发.论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34.
责任编辑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作用研究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往往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化学知识,将本应绚丽夺目的探究型课堂硬生生地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每天焦头烂额地记忆化学定律与公式,将知识当做应付试题的工具。而实验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处,通过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小实验去慢慢品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美丽世界,将实践经验转换成学科知识探索的原始和积累,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逐步爱上化学。
(二)有助于学生论证水平提升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论证机会,帮助学生去整理凌乱的思绪,激发其探究积极性自主寻求客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本质特征,打破对化学学科的固有认知。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做学生模仿”的形式会抑制学生思维与天性发挥,降低其求知欲与探索欲,课堂氛围沉重。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实验现象本可以当做良好的教学契机,但现在却只能成为一个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扭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状,对新概念形成深刻认知。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着先导性影响,是后续各项教学工作展开的必要前提,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教师明确教学后学生所能达到的状态以及可以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重要准则。在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合理设置总目标与分层教学目标,将侧重点从知识讲授与记忆转换到学生化学能力提升上来,要更关注信息加工处理与运用的过程,而不是信息记忆的结果,为学生创造较大的思维空间,能够以课堂内容、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积极展开后续的探究工作,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在大脑内快速加工,为实验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善于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实验教学开展
为了让对化学学科尚未形成系统认知的中学生意识到实验的作用与价值,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时刻把控内容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自由探究物质世界的奥妙,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实际授课时,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借助网上的教学资源来讲解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并鼓励其说出自己见解,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流分享,在实验中获得满足感、赢得自豪感,树立实验与学习自信,培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如,在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仅通过课本实验,学生确实能够了解什么是燃烧、又要怎样去灭火。可是,毕竟红磷、酒精灯、白磷、大烧杯、镊子等实验用具所打造出的实验情景并不是那么震撼,学生能理解什么是火,但无法理解什么是“火灾”。为此,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与火灾有关的视频,通过滚滚浓烟和滔天烈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对火灾的深刻印象,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讨论看完视频后的感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火对人类的双面性,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要不然在发生火灾后都不知道怎样灭火。通过这种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实验教学进行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可在无形中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勾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谓一举夺得。
(三)改变传统实验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将实验设备及材料往桌子上一放,就开始演示,学生只是在模仿或者看个热闹,根本无法真正做到上心。实验是什么,实验并不是某个知识点的具体表达,而是探寻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方法。如今,许多初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有些本末倒置,将实验当做讲述知识点的实际案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强硬地灌输知识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甚至出现还未做实验就已知原理的问题,根本发挥不出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根据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为了节省课上时间,教师可以布置实验设计作业,提供某一现象,让学生自行提出假设,并运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来印证自己的猜想,且可以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将同一小组的成员拉入到讨论组中,让其进行小组合作,教师用查看聊天记录、加入语音通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其探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正确性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实验的可操作性高低来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若可行则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与材料,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如若学生实验成功,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则其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激发起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若学生实验失败,教师则要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先让该小组成员自行查漏补缺,后安排小组经验分享交流使其能吸收其他小组的成功经验,再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后为其提供验证的机会,在失败与改良的过程中去探究化学的本质。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能真正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窘境,彻底转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突破性的促进效果,但由于初中化学在九年级开设、学生要面临中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化学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很少有时间去让学生多次尝试、实操,那么找到把控时间的有效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教育工作者應从实际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手段,在岗位上谋求突破创新的同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爱君.浅谈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55.
[2]李德发.论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34.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