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景观载体。本文尝试以办公景观与城市景观的有机联系作为切入点,浅析现代的办公景观应如何与城市公共景观空间进行有机的连接,并从人的视觉识别角度作为景观设计的设计指引,探索视觉导向新景观的可能性。
关键词: 办公景观 城市公共景观 视觉导向有机连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城市景观体系中,除了公共开敞景观空间之外,还由很多相对私密和独立管理的私人景观空间所构成,过去的办公景观空间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性质的景观空间。 随着景观业界和景观设计理念的发展,封闭式的办公景观空间逐渐显现出与城市功能脱节,与城市步行系统连接不畅等问题。
设计指导
2.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规划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
2.2重视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策划和设计,环境艺术来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现代人群的需求。
2.3体现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居住区环境景观逐渐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2.4对待风格的态度。能与建筑物融合,但不一定要完全跟随建筑的风格,根据地域气候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景观风格
3、办公内外公共空间
3.1景观型公共空间
纯景观型的外部空间往往用于办公建筑的内院、天井等尺度较小的空间,或者建筑的静僻之处,在其中设置树木、雕塑、绿化、水池,并赋予艺术的形式,使之成为室内外视觉的中心。在外部广场中,也有将空间处理成纯景观型,利用各种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艺术造型,为了保持其完整性,用水面及绿化将之与其它人的活动区域分割开
外部空间的功能界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深层结构的;在空间形式上,界面、领域的界限并不一定十分清晰,许多时候不同的功能可以在同一种空间中互相融合,如休憩和商业、集散,就可以同时包容在一个大型的外部广场空间中。当然交通空间,特别是车辆活动的空间尽可能地与人活动的空间分开是必要的。各种不同性质的人的活动空间(动、静)能够通过空间处理手法,形成各自的领域也是更为理想的设计目标。
3.2办公楼开敞空间
办公楼周围的开敞空间主要有办公楼前广场和内部庭院。它们是办公楼外部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包涵了上文中所提到的交通,集散,休闲,商业,和景观等多种功能。在综合办公楼前,如果没有楼前的广场,必将使办公楼和城市街道系统直接相连,而办公人员也就缺少了应有的过渡直接进入室内公共空间。这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譬如交通组织,人员疏散,景观布置等等,都将无从解决或很难解决。
现代办公楼前的开敞空间不仅具有以上的功能作用,同时也是体现办公楼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广场和庭院应和其所对应的办公建筑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主要反映在造型元素,材质运用,风格的统一等方面。现代办公楼前的开敞空间,特别是楼前广场,是人们进入这所办公楼所必经的第一个室外空间;带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所以应从设计之初就将其属性和风格进行界定,形成具有个性的风格和特色
3、景观空间连续性
建筑与景观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犹如实体之于空间一般,是相互依存、相互显现的一体两面。而人们对于建筑以及景观的关系体验必然建立在形态的基础上,是人们对整体形态的综合认知。
3.1空间构成在景观设计中,一是指空间维度的组织,二是指限定性空间形体的创造。建筑是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景观的一个局部,在此意义上看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通常,人们习惯将建筑表皮视作景观空间之始,而建筑内部的空间则是一个内在的、不属于景观环境的独立的世界的。因此,建筑内外之隔,又是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分界。
早期社会,建筑作为从自然界中分隔出来的庇护所,是荒蛮中建立的人工化秩序,多是出于防卫的要求,故从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时的建筑与景观是相对独立的,如欧洲传统的敦实封闭的砖石建筑。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则彻底打破了建筑内外的界限,成为诸多建筑师主动的追求,体现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消除了对于未被探索的自然的恐惧,重新唤起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内部空间向外在景观开放,建筑与景观之间达成了更大程度的流通性与连续性。
3.2办公建筑内外的因借
办公建筑的墙面开辟门窗,除了采光通风之外,还提供了从视觉上体验外部景观的一个开口。这种形式使内在建筑空间与外部景观产生了联系与互动。
使相邻的空间在视觉上有着紧密地联系而存在,以捕捉动态的视觉画面,通过这些形状使园林景观产生一种特殊的外貌,称之为“借景”。园林建筑墙上的洞门和空窗,除供人出入、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可谓“涉门成趣”。墙洞、门窗洞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影变化。小院往往在洞门、空窗后面添置石峰、栽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天然图画,是传统园林常用的手法即框景。洞门和空窗还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可见,人们正是通过建筑界面上的开口,达到与自然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内在空间的开拓与延伸。在东方人看来,这同时也是心智的逸出,游目骋怀,纳景入室,坐看风云。这可以称之为一种相对“静态”的空间连续性,因为这种空间连续性通过视觉就能体验得到。
4、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
从景观中分隔出来的人类建筑,是在与外部的关联中存在,并受意识支配的视觉与体验空间。所以,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应放在捕捉科学的新空间的方法上来探求人性复活的空间。
建筑空间内外之界面的消解还包含着这样一种意向,即强调空间的水平性。大地表面的连绵不绝提示出景观空间的基本特质之一——空间的水平蔓延。而建筑界面的消解将阻断这种景观空间水平蔓延的要素被去除了,景观空间的水平蔓延一直能够延展到建筑内部,从而强调了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强调城市肌理——实体的连续性并以此衬托卫城的中心地位,在空间的水平性取向上达到了内外的统一。
5结语
总而言之,内与外、办公建筑与大地景观的连续性不仅仅是空间形态上的,更是场所氛围和特质上的。人们在此获得了一种建筑与大地景观、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
[2]华晓宁.整合与景观的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42.
[3]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1.
[4]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60.
[5]柳冠中.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J].设计艺术研究,2011(01):1-5.
关键词: 办公景观 城市公共景观 视觉导向有机连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城市景观体系中,除了公共开敞景观空间之外,还由很多相对私密和独立管理的私人景观空间所构成,过去的办公景观空间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性质的景观空间。 随着景观业界和景观设计理念的发展,封闭式的办公景观空间逐渐显现出与城市功能脱节,与城市步行系统连接不畅等问题。
设计指导
2.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规划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
2.2重视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策划和设计,环境艺术来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现代人群的需求。
2.3体现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居住区环境景观逐渐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2.4对待风格的态度。能与建筑物融合,但不一定要完全跟随建筑的风格,根据地域气候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景观风格
3、办公内外公共空间
3.1景观型公共空间
纯景观型的外部空间往往用于办公建筑的内院、天井等尺度较小的空间,或者建筑的静僻之处,在其中设置树木、雕塑、绿化、水池,并赋予艺术的形式,使之成为室内外视觉的中心。在外部广场中,也有将空间处理成纯景观型,利用各种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艺术造型,为了保持其完整性,用水面及绿化将之与其它人的活动区域分割开
外部空间的功能界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深层结构的;在空间形式上,界面、领域的界限并不一定十分清晰,许多时候不同的功能可以在同一种空间中互相融合,如休憩和商业、集散,就可以同时包容在一个大型的外部广场空间中。当然交通空间,特别是车辆活动的空间尽可能地与人活动的空间分开是必要的。各种不同性质的人的活动空间(动、静)能够通过空间处理手法,形成各自的领域也是更为理想的设计目标。
3.2办公楼开敞空间
办公楼周围的开敞空间主要有办公楼前广场和内部庭院。它们是办公楼外部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包涵了上文中所提到的交通,集散,休闲,商业,和景观等多种功能。在综合办公楼前,如果没有楼前的广场,必将使办公楼和城市街道系统直接相连,而办公人员也就缺少了应有的过渡直接进入室内公共空间。这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譬如交通组织,人员疏散,景观布置等等,都将无从解决或很难解决。
现代办公楼前的开敞空间不仅具有以上的功能作用,同时也是体现办公楼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广场和庭院应和其所对应的办公建筑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主要反映在造型元素,材质运用,风格的统一等方面。现代办公楼前的开敞空间,特别是楼前广场,是人们进入这所办公楼所必经的第一个室外空间;带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所以应从设计之初就将其属性和风格进行界定,形成具有个性的风格和特色
3、景观空间连续性
建筑与景观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犹如实体之于空间一般,是相互依存、相互显现的一体两面。而人们对于建筑以及景观的关系体验必然建立在形态的基础上,是人们对整体形态的综合认知。
3.1空间构成在景观设计中,一是指空间维度的组织,二是指限定性空间形体的创造。建筑是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景观的一个局部,在此意义上看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通常,人们习惯将建筑表皮视作景观空间之始,而建筑内部的空间则是一个内在的、不属于景观环境的独立的世界的。因此,建筑内外之隔,又是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分界。
早期社会,建筑作为从自然界中分隔出来的庇护所,是荒蛮中建立的人工化秩序,多是出于防卫的要求,故从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时的建筑与景观是相对独立的,如欧洲传统的敦实封闭的砖石建筑。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则彻底打破了建筑内外的界限,成为诸多建筑师主动的追求,体现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消除了对于未被探索的自然的恐惧,重新唤起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内部空间向外在景观开放,建筑与景观之间达成了更大程度的流通性与连续性。
3.2办公建筑内外的因借
办公建筑的墙面开辟门窗,除了采光通风之外,还提供了从视觉上体验外部景观的一个开口。这种形式使内在建筑空间与外部景观产生了联系与互动。
使相邻的空间在视觉上有着紧密地联系而存在,以捕捉动态的视觉画面,通过这些形状使园林景观产生一种特殊的外貌,称之为“借景”。园林建筑墙上的洞门和空窗,除供人出入、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可谓“涉门成趣”。墙洞、门窗洞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影变化。小院往往在洞门、空窗后面添置石峰、栽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天然图画,是传统园林常用的手法即框景。洞门和空窗还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可见,人们正是通过建筑界面上的开口,达到与自然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内在空间的开拓与延伸。在东方人看来,这同时也是心智的逸出,游目骋怀,纳景入室,坐看风云。这可以称之为一种相对“静态”的空间连续性,因为这种空间连续性通过视觉就能体验得到。
4、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
从景观中分隔出来的人类建筑,是在与外部的关联中存在,并受意识支配的视觉与体验空间。所以,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应放在捕捉科学的新空间的方法上来探求人性复活的空间。
建筑空间内外之界面的消解还包含着这样一种意向,即强调空间的水平性。大地表面的连绵不绝提示出景观空间的基本特质之一——空间的水平蔓延。而建筑界面的消解将阻断这种景观空间水平蔓延的要素被去除了,景观空间的水平蔓延一直能够延展到建筑内部,从而强调了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强调城市肌理——实体的连续性并以此衬托卫城的中心地位,在空间的水平性取向上达到了内外的统一。
5结语
总而言之,内与外、办公建筑与大地景观的连续性不仅仅是空间形态上的,更是场所氛围和特质上的。人们在此获得了一种建筑与大地景观、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
[2]华晓宁.整合与景观的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42.
[3]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1.
[4]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60.
[5]柳冠中.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J].设计艺术研究,2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