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准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精准教学策略的实施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分别从借助教具,给思维灵活的发散空间;小组合作,让数学思维灵动且严谨;多维评价,引领学生感悟灵动思维这三个方面进行施策,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数学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想活动都是随着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组织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精准教学策略在现实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很多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要通过实施精准教学策略来引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借助教具,给思维灵活的发散空间
教具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用教具,善用教具,不断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创造良好契机,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1.巧借传统教具,创设学习情境
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到“语言符号”的发展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所要经历的重要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过程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尤其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习欲望。尤其要注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发展个人的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教育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在探究情境中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方程的意义”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天平这一传统教具,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操作天平,让学生完成对天平两边物体重量的增减。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天平平衡后左右两盘物体重量有何关系。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平衡后的等量关系”的内涵。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让小学生主动思考当有一方盘中含有未知重量物体时,天平出现等量关系未知物体的重量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探求等量关系。最后,通过整个研究过程的比较分析得出方程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利用天平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感悟“方程的意义”,完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妙用微课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微课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直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将数学教学重点生动、直接地展现给学生,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的问题,使学生呈现出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使其自觉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利用微课与提问的巧妙结合能帮助小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 “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组织授课,将表面积计算的操作内容展示出来。待学生掌握了具体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需求出发设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箱需要多少纸板等问题,学生在这些实际问题的引导下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待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再利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巩固了学习内容,提升了数学思维品质。
二、小组合作,让数学思维灵动且严谨
只依靠现代化教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满堂彩”的单一授课模式,引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发展小学生严谨、灵动的数学思维。
1.组组竞争,营造灵动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突出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发展小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和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营造更加灵动的学习气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数学小组的分组工作,力争每个小组的综合素养没有太大差距,通过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鼓励小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分组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小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学习探究并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给出学生一些难题,通过小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如下题目:“请你计算32 4×16的结果为多少?在进行结果运算的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积极探究其他的解题思维和方法,看哪个小组提供的解答方法更多。”以小组为单位的解法探究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就解题思路进行了分享:一种解题思路是按照运算法则按部就班进行运算;另一种是把32分为4×8,并将改写为4×8 4×16=4×(8 16)之后进行运算。这个过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2.组内合作,优化解题思维过程
如果将小组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那么小组内各个组员之间的关系则应该定义为合作关系。利用组内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组团队的合作协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共患难、共學习、共成长”理念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组员之间经历了共同竞争已经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组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会变得更加高效、实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数学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想活动都是随着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组织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精准教学策略在现实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很多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要通过实施精准教学策略来引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借助教具,给思维灵活的发散空间
教具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用教具,善用教具,不断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创造良好契机,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1.巧借传统教具,创设学习情境
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到“语言符号”的发展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所要经历的重要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过程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尤其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习欲望。尤其要注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发展个人的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教育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在探究情境中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方程的意义”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天平这一传统教具,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操作天平,让学生完成对天平两边物体重量的增减。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天平平衡后左右两盘物体重量有何关系。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平衡后的等量关系”的内涵。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让小学生主动思考当有一方盘中含有未知重量物体时,天平出现等量关系未知物体的重量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探求等量关系。最后,通过整个研究过程的比较分析得出方程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利用天平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感悟“方程的意义”,完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妙用微课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微课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直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将数学教学重点生动、直接地展现给学生,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的问题,使学生呈现出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动力。通过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使其自觉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利用微课与提问的巧妙结合能帮助小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 “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组织授课,将表面积计算的操作内容展示出来。待学生掌握了具体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需求出发设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要求学生计算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箱需要多少纸板等问题,学生在这些实际问题的引导下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待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再利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巩固了学习内容,提升了数学思维品质。
二、小组合作,让数学思维灵动且严谨
只依靠现代化教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满堂彩”的单一授课模式,引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发展小学生严谨、灵动的数学思维。
1.组组竞争,营造灵动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突出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发展小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和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有助于营造更加灵动的学习气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数学小组的分组工作,力争每个小组的综合素养没有太大差距,通过营造一定的竞争氛围,鼓励小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分组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题目,鼓励小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学习探究并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给出学生一些难题,通过小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如下题目:“请你计算32 4×16的结果为多少?在进行结果运算的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积极探究其他的解题思维和方法,看哪个小组提供的解答方法更多。”以小组为单位的解法探究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就解题思路进行了分享:一种解题思路是按照运算法则按部就班进行运算;另一种是把32分为4×8,并将改写为4×8 4×16=4×(8 16)之后进行运算。这个过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2.组内合作,优化解题思维过程
如果将小组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那么小组内各个组员之间的关系则应该定义为合作关系。利用组内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组团队的合作协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共患难、共學习、共成长”理念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组员之间经历了共同竞争已经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组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会变得更加高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