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1.创设情境,训练学生主动的思维
思维活动往往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去理解、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学生理解“小羊的话”有一定难度。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学生初步感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再读课文,进行模仿。学生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读懂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表演,我为学生的表演创设了情境——用彩纸“造”出一条“小溪”,制作了狼和小羊的头饰。先请一两对学生表演,在“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长此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还要注意变式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开发。
2.精心设计,训练学生深刻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从怀疑开始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能打破迷信,疑能增进兴趣,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教师须精心设疑,揭示矛盾,使学生面对疑难打开思维的闸门,深入思考,大胆求索,最终达到无疑。如《西门豹》一文中,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后说:“河伯还真灵啊……到时我也去送送新娘。”句中的“真灵”“送送”什么意思?开始学生理解不透,认为“灵”就灵在漳河没发过大水;“送送”就是“一同去河边观看河伯娶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西门豹事前的调查、事后的言行加以分析。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拓了,“真灵”是反语,有讽刺的意味,意在不走漏风声,不打草惊蛇,好一举惩治巫婆和官绅。而“送送”,一是送巫婆、官绅上西天;二是送新娘安全返回家中。深入理解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分析综合,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教学中通过分层剖析,清楚辨析,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司马光》一课,作者以赞扬的语气写司马光沉着、机智,用石头砸缸,救了掉在缸里的小孩,而对其他孩子慌着跑去找大人似有不屑之意。实际上其他的孩子慌着去找大人并没有错,只不过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跑去找大人会误了救人的时间,用石头将缸砸破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如果缸砸不破,或当时没有石头,“慌着去找大人”就是最好的办法。
4.超越教材,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谓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分析而得出不同于一般见解的思维方式。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求异思维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超越教材、延伸拓宽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向纵深发展。我看过一篇文章,谈到我们的教师在讲《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时,只知道教学生用水灌进去让球浮上来;而日本的教法是:让第一个学生说出将洞里的球取出来的方法,第二个学生要说出反对第一个学生说出的办法的理由。例如第一个学生说:“用水灌进去让皮球浮出来。”第二个学生就反对说:“洞会漏水。”……我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有意借鉴这一教法,在讲到:“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时,有个学生说:“书上讲‘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这种喝水办法不好,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太慢了,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子上,这样水就往瓶口斜,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有个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打掉瓶口,然后喝水。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破皮。”这些独特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我一一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孩子在讲述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以求得发展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
5.打破定势,训练学生独特的思维
鼓励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而不重复别人解决问题的老路,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另辟蹊径,通过反向思维获得独特的见解,提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些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得长足发展。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去探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大有裨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独出心裁,采用多种方法,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才有利于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总的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第四小学)
1.创设情境,训练学生主动的思维
思维活动往往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去理解、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学生理解“小羊的话”有一定难度。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学生初步感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再读课文,进行模仿。学生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读懂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表演,我为学生的表演创设了情境——用彩纸“造”出一条“小溪”,制作了狼和小羊的头饰。先请一两对学生表演,在“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长此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还要注意变式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开发。
2.精心设计,训练学生深刻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从怀疑开始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能打破迷信,疑能增进兴趣,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教师须精心设疑,揭示矛盾,使学生面对疑难打开思维的闸门,深入思考,大胆求索,最终达到无疑。如《西门豹》一文中,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后说:“河伯还真灵啊……到时我也去送送新娘。”句中的“真灵”“送送”什么意思?开始学生理解不透,认为“灵”就灵在漳河没发过大水;“送送”就是“一同去河边观看河伯娶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西门豹事前的调查、事后的言行加以分析。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拓了,“真灵”是反语,有讽刺的意味,意在不走漏风声,不打草惊蛇,好一举惩治巫婆和官绅。而“送送”,一是送巫婆、官绅上西天;二是送新娘安全返回家中。深入理解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分析综合,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教学中通过分层剖析,清楚辨析,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司马光》一课,作者以赞扬的语气写司马光沉着、机智,用石头砸缸,救了掉在缸里的小孩,而对其他孩子慌着跑去找大人似有不屑之意。实际上其他的孩子慌着去找大人并没有错,只不过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跑去找大人会误了救人的时间,用石头将缸砸破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如果缸砸不破,或当时没有石头,“慌着去找大人”就是最好的办法。
4.超越教材,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谓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分析而得出不同于一般见解的思维方式。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求异思维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超越教材、延伸拓宽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向纵深发展。我看过一篇文章,谈到我们的教师在讲《皮球浮上来了》一课时,只知道教学生用水灌进去让球浮上来;而日本的教法是:让第一个学生说出将洞里的球取出来的方法,第二个学生要说出反对第一个学生说出的办法的理由。例如第一个学生说:“用水灌进去让皮球浮出来。”第二个学生就反对说:“洞会漏水。”……我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有意借鉴这一教法,在讲到:“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时,有个学生说:“书上讲‘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这种喝水办法不好,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太慢了,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子上,这样水就往瓶口斜,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有个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打掉瓶口,然后喝水。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破皮。”这些独特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我一一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孩子在讲述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以求得发展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
5.打破定势,训练学生独特的思维
鼓励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而不重复别人解决问题的老路,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另辟蹊径,通过反向思维获得独特的见解,提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些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得长足发展。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去探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大有裨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独出心裁,采用多种方法,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才有利于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总的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