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为了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做好高校的校园文化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引导、约束规范、心理养成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理性健康的人格。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要始终坚持主流价值文化取向,重视校园育人文化载体建设。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办学特色总结,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与核心内涵,自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半个世纪以来,“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法、培养任务等多个方面有机统一” [1]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引导,既有对创校历史的继承,又自觉地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在本质上,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括和总结。无论从人的教育引导作用还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人格塑造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主要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的每个个体必然通过示范、凝聚、熏陶、启迪产生强烈的教育及引导作用。在高校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校风、校规、校纪、校训对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人会起到强大的凝聚作用,形成统一的意志。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不是通过强行灌输来实现的,而是使身处其中的个体在生动的形象或美好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情境中实现对人的教育及引导。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能提高人的理性精神,科学民主的校园文化能促进人的和谐成长,沉稳扎实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意志。
1.2规范约束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作用主要通过其制度文化体现出来,一所大学自建校起,必然会将建校目的、学校运行方式、学校组成人员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发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就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一系列规则规范及共同的行为方式,既有显性的规章制度也有隐性的约定俗成,它对生活在其中的群体和个人在行为、舆论、道德等方面都起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一所高校合理的制度规范文化建设必然有助于促进其中每个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及品质。
1.3心理养成及人格塑造的作用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为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也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仅依托原有的心理背景解读,而且还借助于一定的参照系,青年学生所生活的外在客观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及受教育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的校园文化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觉得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也可能造成某些人心情压抑;它可以让一些人向心力变强,凝聚力提升,也可让一些人离群索居。目前,在一些高校中,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高校校園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科学与否,也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态度。通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和谐。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育人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政治教育,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基础是价值观教育。在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的目标就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流价值文化的“高势位”原则[2] 。即把国家意识形态贯穿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精髓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要求我们必须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大学不仅具有承担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而且具有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使命。目前,借助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大众文化兴起,这对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众文化的发展固然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多种载体及形式,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众文化的非意识形态性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对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清醒的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所包含的民族性、真理性、时代性、包容性、开放性充实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受教育者在多元比较中,自觉接受其教育。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育人要重视文化载体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文化育人功能必须重视文化载体建设,校园文化载体包括校园内各种基础设施,特色的人文景观,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等。主要有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要做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3]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建设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道路、食堂等都要要有科学的整体规划,要把抽象的人文观念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要通过校园里的橱窗、宣传板、走廊、雕塑等的精心布置体现出整体的思想寓意和人文氛围,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实现对人心灵的教化。要加强校园绿化与美化,要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历史或者办学宗旨,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2要提炼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坚持学校具有特色的传统活动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创造青年人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文化活动方式。要将思想政治方面较为抽象的理论以通俗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通过组织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等形式,培养他们理性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3校园文化的规章制度建设。要重视校园制度建设,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将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制度化,要将依法治校,弹性管理,心理疏导教育方式等规范化,持续规范大学生群体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公民。
3.4要重视校园文化传播手段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报纸、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校园网站、学校微博的优势,使对外宣传内容规范化、制度化,注意通过这些传媒手段引导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校史校情,关心学术发展,关心人文信息,通过励志题材、感恩题材,红色题材内容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5要重视校园文化研究与创新。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校除了育人功能外,本身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文化育人’的理念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于大学使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高校校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校园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驱动力,它的发展必将大大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合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一条合理的途径,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表明,“文化育人”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形成的文化机制,充实丰富各种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 董端.论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卷(6):121-124.
[2] 陈秉公.建设“高势位”的主流价值文化[J].新长征,2011,(12):8-10.
[3] 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7.
[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1,(9):2-6.
[5] 张岂之.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9):4-5.
作者简介:乔石,男1984.8.4,河北唐山人,本科,初職,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学生工作部。
王会,1984.10.3,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初职,就职于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团委,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办学特色总结,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与核心内涵,自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半个世纪以来,“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法、培养任务等多个方面有机统一” [1]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引导,既有对创校历史的继承,又自觉地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在本质上,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括和总结。无论从人的教育引导作用还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人格塑造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主要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的每个个体必然通过示范、凝聚、熏陶、启迪产生强烈的教育及引导作用。在高校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校风、校规、校纪、校训对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人会起到强大的凝聚作用,形成统一的意志。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不是通过强行灌输来实现的,而是使身处其中的个体在生动的形象或美好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情境中实现对人的教育及引导。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能提高人的理性精神,科学民主的校园文化能促进人的和谐成长,沉稳扎实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意志。
1.2规范约束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作用主要通过其制度文化体现出来,一所大学自建校起,必然会将建校目的、学校运行方式、学校组成人员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发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就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一系列规则规范及共同的行为方式,既有显性的规章制度也有隐性的约定俗成,它对生活在其中的群体和个人在行为、舆论、道德等方面都起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一所高校合理的制度规范文化建设必然有助于促进其中每个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及品质。
1.3心理养成及人格塑造的作用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为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也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仅依托原有的心理背景解读,而且还借助于一定的参照系,青年学生所生活的外在客观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及受教育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的校园文化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觉得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也可能造成某些人心情压抑;它可以让一些人向心力变强,凝聚力提升,也可让一些人离群索居。目前,在一些高校中,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高校校園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科学与否,也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态度。通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和谐。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育人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政治教育,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基础是价值观教育。在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的目标就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流价值文化的“高势位”原则[2] 。即把国家意识形态贯穿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国的主流价值文化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精髓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要求我们必须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大学不仅具有承担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而且具有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使命。目前,借助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大众文化兴起,这对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众文化的发展固然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多种载体及形式,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众文化的非意识形态性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对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清醒的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所包含的民族性、真理性、时代性、包容性、开放性充实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受教育者在多元比较中,自觉接受其教育。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育人要重视文化载体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文化育人功能必须重视文化载体建设,校园文化载体包括校园内各种基础设施,特色的人文景观,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等。主要有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和制度文化载体。要做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3]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建设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道路、食堂等都要要有科学的整体规划,要把抽象的人文观念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要通过校园里的橱窗、宣传板、走廊、雕塑等的精心布置体现出整体的思想寓意和人文氛围,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实现对人心灵的教化。要加强校园绿化与美化,要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历史或者办学宗旨,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2要提炼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坚持学校具有特色的传统活动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创造青年人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文化活动方式。要将思想政治方面较为抽象的理论以通俗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通过组织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等形式,培养他们理性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3校园文化的规章制度建设。要重视校园制度建设,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将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制度化,要将依法治校,弹性管理,心理疏导教育方式等规范化,持续规范大学生群体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公民。
3.4要重视校园文化传播手段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报纸、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校园网站、学校微博的优势,使对外宣传内容规范化、制度化,注意通过这些传媒手段引导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校史校情,关心学术发展,关心人文信息,通过励志题材、感恩题材,红色题材内容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5要重视校园文化研究与创新。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校除了育人功能外,本身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文化育人’的理念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于大学使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高校校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校园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驱动力,它的发展必将大大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合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一条合理的途径,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表明,“文化育人”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形成的文化机制,充实丰富各种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 董端.论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卷(6):121-124.
[2] 陈秉公.建设“高势位”的主流价值文化[J].新长征,2011,(12):8-10.
[3] 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7.
[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1,(9):2-6.
[5] 张岂之.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9):4-5.
作者简介:乔石,男1984.8.4,河北唐山人,本科,初職,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学生工作部。
王会,1984.10.3,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初职,就职于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团委,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