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旧有的教育模式显然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文章结合国内高校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及大学生的现状,论述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对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发挥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培养模式;创新能力;警示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归根究底,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型人才二者缺一不可。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要发展就要创新,而推动创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主力军就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强训练刻不容缓,这是高校自身完善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的联系
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先进的媒体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凭借着技术的优势,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而现在各个高校的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缺陷。除此之外,旧的教学模式也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互联网由于自身优势,在引进教学系统之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眼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能够弥补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不足。
二、高校培养模式
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学生们从高中升入大学,学校的教育方法虽有所改变,但本质上有相似之处。高校老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讲课的同时注意积极开发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但考虑到实际效果,和传统的灌输式并没有多大区别。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书本过于依赖,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思想受到了禁锢,所以他们的听课兴趣和实际收效还是很低,思维有些僵化。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往往采取质疑的态度,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而且思维比较僵化,不符合用人单位招收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经过大学的培养,学生们的确实存在这种创新能力低下的现象,相关原因总结出来有几方面,如下:
首先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问题,这一点在上面已经具体说明了,以往旧有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毕业大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其次还有学校环境的制约,由于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有限,所以教学重点有所偏重于知识教学系统,学科体系虽较为完备,兼顾了各自专业的课程设置,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开设,对于能力的养成这方面显然就成了教学盲点。学生这种思维的养成也和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联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对于知识接受产生一种“机械性”,而这也是学校方面需要改进的,要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从而使学生们对于知识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情绪,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审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意识,进而加强学生们的创新技能。
四、对策
(一)对高校教育者的创新技能的加强培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工作的主体,无论是在培养大学生知识修养、专业素质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实践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养成。所以说对于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然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段大多处于中年阶段,对于新技术的认识、应用过程要长于学生群体,所以他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有些不足。在互联网日益强大的大背景下,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是必然趋势,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先机。因此高校教育者必然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环境发展的趋势,加强对于互联网相关知识结构的认识,进而掌握网络技术的使用技巧。并且从中提取出积极有益的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还可以借用互联网新技术去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校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建立与监察
教学系统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既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关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是随着二者结合而产生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依托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体制改革,通过网络建立教育工作者网站,为之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教育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使学生们通过利用电子资源库掌握更多的电子期刊、学术论文,进而全面地掌握进步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微信平台,既贴近师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随时发布校园资讯、网络热点、时政新闻。通过这种舆论引导的方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逐渐养成创新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适应不当,负面作用也会随之而来。网络有很强的随意性,要对其进行有效监察有一定的难度。对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一支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队伍。有了专业队伍,既可以辅助教学工作者掌握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负责管理校园网络平台的宣传、建设与维护,对网络环境进行专业的监督与危险因素的排查,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五、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来说,是一个有利的辅助性工具,它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高校教育体制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果。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培养优质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宣传积极进步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2.2~),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
曲冰(1980.9~),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字,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该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经管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Q071。
关键词:互联网;培养模式;创新能力;警示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归根究底,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型人才二者缺一不可。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要发展就要创新,而推动创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主力军就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强训练刻不容缓,这是高校自身完善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的联系
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先进的媒体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凭借着技术的优势,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而现在各个高校的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缺陷。除此之外,旧的教学模式也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互联网由于自身优势,在引进教学系统之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眼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能够弥补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不足。
二、高校培养模式
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学生们从高中升入大学,学校的教育方法虽有所改变,但本质上有相似之处。高校老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讲课的同时注意积极开发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但考虑到实际效果,和传统的灌输式并没有多大区别。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书本过于依赖,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思想受到了禁锢,所以他们的听课兴趣和实际收效还是很低,思维有些僵化。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往往采取质疑的态度,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而且思维比较僵化,不符合用人单位招收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经过大学的培养,学生们的确实存在这种创新能力低下的现象,相关原因总结出来有几方面,如下:
首先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问题,这一点在上面已经具体说明了,以往旧有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毕业大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其次还有学校环境的制约,由于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有限,所以教学重点有所偏重于知识教学系统,学科体系虽较为完备,兼顾了各自专业的课程设置,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开设,对于能力的养成这方面显然就成了教学盲点。学生这种思维的养成也和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联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对于知识接受产生一种“机械性”,而这也是学校方面需要改进的,要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从而使学生们对于知识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情绪,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审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意识,进而加强学生们的创新技能。
四、对策
(一)对高校教育者的创新技能的加强培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工作的主体,无论是在培养大学生知识修养、专业素质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实践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养成。所以说对于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然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段大多处于中年阶段,对于新技术的认识、应用过程要长于学生群体,所以他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有些不足。在互联网日益强大的大背景下,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是必然趋势,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先机。因此高校教育者必然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环境发展的趋势,加强对于互联网相关知识结构的认识,进而掌握网络技术的使用技巧。并且从中提取出积极有益的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还可以借用互联网新技术去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校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建立与监察
教学系统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既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关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是随着二者结合而产生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依托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体制改革,通过网络建立教育工作者网站,为之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教育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使学生们通过利用电子资源库掌握更多的电子期刊、学术论文,进而全面地掌握进步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微信平台,既贴近师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随时发布校园资讯、网络热点、时政新闻。通过这种舆论引导的方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逐渐养成创新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适应不当,负面作用也会随之而来。网络有很强的随意性,要对其进行有效监察有一定的难度。对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一支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队伍。有了专业队伍,既可以辅助教学工作者掌握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负责管理校园网络平台的宣传、建设与维护,对网络环境进行专业的监督与危险因素的排查,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五、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来说,是一个有利的辅助性工具,它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高校教育体制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果。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培养优质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宣传积极进步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2.2~),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
曲冰(1980.9~),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字,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该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经管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Q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