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学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上兴起了一片“国学热”的风潮,学校作为国学推广的关键地方,陆续地都开设了国学课堂,使学生在小学时期就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如何发挥国学的最大作用,将国学科学合理的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成了家长和学校都关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国学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完美体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6-01
一、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
三十年改革开放,人们过于追逐物质财富,而漠视了精神世界滋养,国学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加之现行的评人、选人的模式,严重影响着国学经典的学习。特别是许多学生对国学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内容方面,只停留在课本教材范围内,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二是形式主义严重,经典教育变成了经典背诵。一大部分的学校,为了应试,只是强迫学生背诵,特别是一些名言警句,更是在质量与数量有严格的限制,而语境与内涵的谈及则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语境不能得以再现,国学的内涵严重流失。
二、如何实现国学经典在语文课中的“渗透”
(一)国学的渗透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想让国学的奇葩绽放,就要让国学的缕缕芬芳弥漫课堂,要想让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国学根基,就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方法多种多样:如:打造“书香班级”。讲究班级的布置:可以挂一些国学大师的肖像,张贴一些经典名句等等;开展各种活动,用国学吸引学生:进行赛诗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书法展……再如:创建“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赏国学经典。
(二)国学的渗透是“精华”的渗透。我国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富有精华而又不乏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国学教育,不过,国学的渗透应是国学“精华”的渗透。初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注意国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国人的道德标准。我们要选择那些阳光的、健康的、先进的来影响学生,用国学的精髓来“童蒙养正”。
(三)加强师资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要想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课堂,必须有一支酷爱国学、饱读诗书、文化底蕴极深的教师队伍。但是,长期以来,种种原因,传统国学出现断层,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必须要加强师资建设,重建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拥有扎实国学经典学术功底、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国学教学研究队伍。只有这样,教师对国学才能进行言传身教,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国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教师不能把初中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让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是只是刻意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国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懂得经书的思想内涵,欣赏经书的语言特色,掌握经书的文体特征。国学的渗透与学习,要注意古为今用,要站在时代的角度,辯证理解,批判的吸收。
我们要关注生命,完善人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要强调博爱,追求和谐。孔子说“泛爱众”,墨子讲“兼爱”,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知行合一,努力践行。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弟子规》则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要乐观开拓,不断进取。“尽人事,知天命”、“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如何实现国学与中学阅读教学的结合
国学的教育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国学的学习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将国学和中学阅读相结合时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这一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是最根本的关键,语文知识排在语文能力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我国自古就有的“晨诵”则是最好的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大声的诵读来感知国学的魅力,长期坚持下去之后,能够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中的早晨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把握住这段时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提高记忆力的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强迫性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晨诵”,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小活动,家长和学校可以相互合作,设置适当的奖惩制度,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
学习国学的好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许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去学习国学,这种支持是盲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消化学生学习的国学知识,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不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国学真正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扮演好选择的这一角色,在选择国学内容时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教材。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年级较低,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容易理解的故事来开展教学工作。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理解力也有所提高,在选择国学内容时,可以选择《红楼梦》等一些需要理解力和感悟能力的作品。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中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该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老师和学生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要保证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要反复的进行解释,力求保证学生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保证国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我们要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我们要慧智双收,培贤育圣。我们要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精神的人性光芒,我们要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本回归,深化道德情怀,彰显民族精神,还初中语文教学以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国学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完美体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6-01
一、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
三十年改革开放,人们过于追逐物质财富,而漠视了精神世界滋养,国学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加之现行的评人、选人的模式,严重影响着国学经典的学习。特别是许多学生对国学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内容方面,只停留在课本教材范围内,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二是形式主义严重,经典教育变成了经典背诵。一大部分的学校,为了应试,只是强迫学生背诵,特别是一些名言警句,更是在质量与数量有严格的限制,而语境与内涵的谈及则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语境不能得以再现,国学的内涵严重流失。
二、如何实现国学经典在语文课中的“渗透”
(一)国学的渗透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想让国学的奇葩绽放,就要让国学的缕缕芬芳弥漫课堂,要想让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国学根基,就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方法多种多样:如:打造“书香班级”。讲究班级的布置:可以挂一些国学大师的肖像,张贴一些经典名句等等;开展各种活动,用国学吸引学生:进行赛诗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书法展……再如:创建“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赏国学经典。
(二)国学的渗透是“精华”的渗透。我国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富有精华而又不乏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国学教育,不过,国学的渗透应是国学“精华”的渗透。初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注意国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国人的道德标准。我们要选择那些阳光的、健康的、先进的来影响学生,用国学的精髓来“童蒙养正”。
(三)加强师资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要想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课堂,必须有一支酷爱国学、饱读诗书、文化底蕴极深的教师队伍。但是,长期以来,种种原因,传统国学出现断层,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必须要加强师资建设,重建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拥有扎实国学经典学术功底、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国学教学研究队伍。只有这样,教师对国学才能进行言传身教,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国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教师不能把初中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让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是只是刻意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国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懂得经书的思想内涵,欣赏经书的语言特色,掌握经书的文体特征。国学的渗透与学习,要注意古为今用,要站在时代的角度,辯证理解,批判的吸收。
我们要关注生命,完善人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要强调博爱,追求和谐。孔子说“泛爱众”,墨子讲“兼爱”,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知行合一,努力践行。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弟子规》则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要乐观开拓,不断进取。“尽人事,知天命”、“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如何实现国学与中学阅读教学的结合
国学的教育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国学的学习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将国学和中学阅读相结合时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这一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是最根本的关键,语文知识排在语文能力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我国自古就有的“晨诵”则是最好的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大声的诵读来感知国学的魅力,长期坚持下去之后,能够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中的早晨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把握住这段时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提高记忆力的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强迫性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晨诵”,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小活动,家长和学校可以相互合作,设置适当的奖惩制度,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
学习国学的好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许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去学习国学,这种支持是盲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消化学生学习的国学知识,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不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国学真正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扮演好选择的这一角色,在选择国学内容时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教材。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年级较低,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容易理解的故事来开展教学工作。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理解力也有所提高,在选择国学内容时,可以选择《红楼梦》等一些需要理解力和感悟能力的作品。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中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该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老师和学生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要保证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要反复的进行解释,力求保证学生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保证国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我们要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我们要慧智双收,培贤育圣。我们要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精神的人性光芒,我们要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本回归,深化道德情怀,彰显民族精神,还初中语文教学以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