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明:刻“意”非刻“艺”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伏在工作室的案头,左手把着木头,右手握着刻刀,一笔一画,一点一面,正雕刻着时光。周围明明有来来往往的人啊,整个世界却都静止了,只剩他和木雕,复刻成一道风景线。这是别人在提及黄小明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画面。
  行走中的艺术
  《一千零一夜》里说,未见过开罗的人等于未见过世界,于是黄小明就出发了。到达埃及是当地时间的清晨,他对埃及的印象一直都是大面积干燥的沙漠,但到了开罗才发现,城市里的环境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干燥,扑面而来的空气夹杂着湿湿的水气。可能是尼罗河的水,让整座城市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来不及在酒店稍作休息,他就迫不及待前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吉萨金字塔群。吉萨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开车仅需30分钟。吉萨金字塔并不是一座单独的金字塔,而是一个群体的总称,它是古埃及时期最高的建筑群。
  黄小明的目的地是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大最有名的胡夫金字塔。随着一步步靠近,他眼中的胡夫金字塔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震撼。当他终于站在胡夫金字塔的脚下,碰触它的岩石时,那种风化过后凹凸起伏的层次感,使他真切体会到了岁月变迁。
  后来他开车路过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被墙头一只漂亮的白猫所吸引,于是他下车,准备上前与它打招呼。白猫却“喵呜”一声,向一处篱笆逃去,纵身一跃投入一个埃及小姑娘的怀抱。小姑娘身穿长袍,头裹纱巾,抱着猫咪盘膝坐在沙地上,正打量着黄小明。尽管语言不通,他还是试着用手势与小姑娘交流,小姑娘看懂他在请求拍照,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镜头里小姑娘抱着小猫露出纯真的笑容,让黄小明看到了淳朴的非洲人民最简单的期盼所在,那就是快乐与富足。眼前温暖的画面与不远处沙漠的荒凉残破景象形成强烈对比,让黄小明久久不能忘怀。回国之后,他迫不及待用自己擅长的东阳木雕技艺将这个画面展现了出来。
  与木雕结缘之后,黄小明经常像这样说走就走,在行走与感悟中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创作出来。他的很多做木雕的灵感来自于自然与游历。这些年黄小明也开创了很多新兴的创作形式。他独创的“超写实木雕”,以人物为焦点,神态表情让人产生共鸣,实现了中国木雕与西方木雕的接轨,极具现代性;他设计的“竹简式木雕”用木做成竹简形式,以竹简为底板,配合高浮雕山水,阴刻书法,形成“诗、书、画、印”的文人雅韵风格;“取景框木雕”借用摄影中“对焦”手法,中间写实逼真,周围自然虚化,丰富了木雕的表现形式。
  黄小明还开创了多层叠雕表现手法,把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加以综合运用,少则两层,最多的达七层。他将画与雕结合在一起,将木雕写意与速写具象融为一体,实现了绘画与雕刻的天然合一。“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创作形式都是在长期实践、仔细观察、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以技艺为根本,实现艺术的升华。”这些艺术风格分别代表了他在不同阶段的艺术创作和对木雕的思考,所处阶段不同,关注点不同,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最高成就。他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一件作品,都像自己带大的孩子一样备感亲切。
  对木雕的热爱与敬畏
  黄小明16岁跟随师傅学习木雕,3年后出师,开始雕刻各类题材的作品。而后在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系统理论知识,让他在单纯的雕刻工作中注入更多思考,使技术朝着艺术的方向靠近。无论是朝着思想领域的精进,还是朝着艺术方向的创作,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978年,黄小明从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校毕业,潜心创作了两幅对他影响最深的毕业作品,分别是《华夏》和《祈求》。这场技与艺的整合,让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为了走得更好更远,他后来进入复旦大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他相信文化艺术才是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一路的积累和创造,他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传统就是昨天的创新,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在黄小明看来,创新势必要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上,继而发扬,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创作也需要进行广泛吸收,博采众家之长,比如吸收西方美学、雕塑等元素,或跨界进行艺术的融合等,这些都为创新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思考和呈现方式。
  传承,既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对技艺的热爱与敬畏;创新则是努力融入创造力,把有利于东阳木雕发展的一切,传递给后人,让火焰的光芒,愈加炽烈。正如“薪火相传”,需要传承火种,更需要增加新柴,在黄小明看来,传承与创新两者缺一不可。
  用手工的温度分享生活
  大多数时候,黄小明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对着一块木头就是一整天。他说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安心创作,不问其他。木雕是用手工的温度来传递生活的点滴,生活中与情感发生共鸣的题材都是他所钟爱的,诸如祥云、鱼、民族风情等,融入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生活中的美是共通的,大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一致的,也最容易产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鸣。因此以木雕艺术向大家传递美好,还原真实,是黄小明最纯粹的坚持。
  今年北京双年展他做了一件作品,名为《金龙聚宝》,以金龙鱼为元素,以椴木和大红酸枝为主体材料,结合木雕与竹丝镶嵌等工艺打造而成。当作品完成的那一刻,他几乎是欢呼雀跃的,因为最后的成品与他心目中想要打造的样子不差毫厘。《金龙聚宝》在东阳传统浮雕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超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美学元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喜庆和富足的寓意,又有西方现代文化之美学。
  在黄小明自己看来,他的工匠精神是刻“艺”而非刻意,刻“意”而非刻艺。第一个“艺”指艺术,第二个“意”指意境。想要达到这两种境界,需要追求一种严谨,一种精益求精,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和表达。这正是工匠精神核心所在。
  工艺的“知行合一”
  这一年多来,黄小明一直在尝试跳出这个圈子看整个工艺美术界的发展。刚刚当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的黄小明,发起并签约了10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建立了“工艺中国”互联网平台。“众多国内外大师表示在网上查找相关领域资料时,缺乏系统、全面、权威性的资料库。在市场声誉很好的作品,反而在互联网上缺乏权威的品鉴、宣传与推广,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困境。”在黄小明看来,工艺美术之所以处境尴尬,是源于行业和地域的局限。
  “比如你是一位来自广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你在当地赫赫有名,但在浙江或者北京,可能名气就没那么大,这就是地域的局限。”黄小明举例说,再者,若有人喜欢陶瓷,网上找过资料后,很欣赏某位大师之作,但去网上或店铺买时,买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品。这也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尴尬。
  他利用这些年积累的多方资源,系统搜集、整理了各工艺门类的精华,注入大量心血构建了这个信息百科全书平台,并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让“互联网 ”融入工美,让工美走进大众。“我就是想着不能让传承的路被淹没了,得让年轻人能找准路,找对人。”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他,更懂得“知行合一”的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传统工艺生态中的重要一环,策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展览的所有环节中,策展人如同握着一根“指挥棒”,让每一场展览绽放光彩。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是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承担整个展陈构思、组织与管理的把控者与执行者。在“人人皆是策展人”的时代,策展人的专业性和策展的艺术性通过一场场极具哲思的展览得以呈现。  对于大众而言,无论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传统文化,或是以探索先锋观念为要旨
赵勇:《追赶还是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教育》    《追赶还是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是由美国马歇尔大学教授赵勇撰写的英文著作。美国教育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美国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美国人对这些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书或将给你新的启发。
何处是松阳?和中国的其他古村落相比,松阳有何特别之处?它在当下又面临哪些转机与隐忧?鲁晓敏长期致力于松阳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等的研究,借他之眼,找寻藏在乡愁里的松阳。  我对晋东南、婺源、楠溪江古村落都进行过研究,各种菜肴都吃过以后,才知道我们家的菜肴处于什么样水平。松阳文化发育阶段在江南不算很高,它是中等水平;经济发育不算很好,也是中等水平;它的山水不是最漂亮的,中等偏上一点。但古村的数量和保存的
似乎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一提起后进生,就会觉得“苦不堪言”。因为这部分学生占用了教师太多的心力、精力,而收效甚微,怎能不令人头疼?  针对这一“顽疾”,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做好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因为惊奇、赞叹会唤醒儿童的大脑,迫使其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文以一堂科学课的课后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选择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课堂应该以问题开始也以问题结束;在动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探究的平台。  [关键词] 探究性活动;案例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
提及首饰,总会想到奢华。实则现代首饰早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它成为艺术家表达心声的一种载体。2015年圣诞节前夕,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骞教授策划了一场精致不凡的展览——“珍物——北京国际现代工艺首饰展”。  展览邀请了世界上50多位首饰金工艺术家,带来的作品个人风格浓烈,将金属的坚硬、传热、稳定和延展性一一呈现。这些看似冰冷的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巧手,讲述出一个个奇趣小故事,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也探究
◇[西]安赫尔·马丁内斯·圣胡安 曾华西 王志伟 译    编者按:本文是由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教育一秘王志伟先生约西班牙众议院教育与科技委员会主席安赫尔·马丁内斯·圣胡安所写,并由曾华西和王志伟两位同志翻译整理而成。本文对西班牙教育作了较为清晰的介绍,但读者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政党倾向很强,有些提法难免不是很客观,为保持原貌未作改动。编者对文章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分章节加标题,供读者参考。    
2008年美国总统初选可谓异彩纷呈,引起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民主党参选人有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共和党参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获提名。以下编译三位总统参选人的教育政策主张,虽然希拉里在民主党竞选时已经输给了奥巴马,但由于其政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主张,也予以介绍。    希拉里·克林顿的教育政策主张    
译者按:2009年3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拉美裔全美商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美国教育改革的五个支柱。本文是原讲话稿部分内容的译文,文后附《2009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教育方面的内容简介。    一    美国将失去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除非我们不仅削减沉重的医疗支出,转变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而且在教育我们的孩子上投入并付出更多,除非我们能教给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和充满挑战的世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关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做法:课堂上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它们是等底等高。然后教师演示倒水实验,再让几个学生学演,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由此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与教学,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是老师直接或间接告诉给学生的,除个别学生参与了实验外,大部分学生仍然是“观众”。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既没有得到学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