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大家去学习、摸索、反思。关注学生的发展,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善于引导,给予他们开放、民主、自由的平台,对其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学习小组
班主任工作一直都是在没当之前是害怕,害怕各项工作不会做。当了之后更害怕,害怕做了之后没做好。每天起早贪黑,日子是苦的;学生一句简单的问侯、祝福和理解,唯有这个是甜的。如何能够将班主任工作做好,不仅要从孩子的心理、生理、人际关系、爱好兴趣、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还要做好班团干部建设,班风学风氛围的营造。现将我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确引导人际交往,摒弃成长障碍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人格、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是可塑的。教育的力量就是要规范行为,纠正陋习,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其成人成才。有的学生从小在一片呵护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交流,缺乏理解和尊重。如有学生非常委屈,抓住老师的一些只言片语,诉说老师语气重,针对他,看不惯他,找他的茬等。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心胸较狭隘,事事斤斤计较,同学关系难相处。若老师的处理与他所预期有很大出处时,矛盾就被激化。我深知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对他个人发展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师生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学风班风。我首先让当事人来描述事情的经过,然后找周围学生和教师了解事情缘由,通过三方面片段描述来还原冲突现场及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和学生一道来分析问题,先让他说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要什么结果;再让他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处理得是否得当或过分;又假设以老师的角度应该如何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他自然都清楚事情的对与错,和理解老师的处理方式。最后我才对这件事做一个评价,是学生不对的,需要及时纠正和认错,是老师没有处理好的,可以让学生或科代表等交流意见,来化解彼此的误会。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进行引导,懂得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个体差异,以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和适应对方。让自己的胸襟更宽大一些,不能让一些小小的师生间的小“插曲”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
二、善于发现细节背后的真实原因,让教育更有差异性和针对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种环境,如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学校环境等,尤其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困难、单亲重组、留守儿童等家庭尤其要关注。在这些学生中,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自卑,行为比较封闭,不善于交际,缺乏自信和勇气,如不好好引导他们,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在视野的“死角”中生活。谭某,父亲残疾,妈妈长期有病,靠低保和亲戚救济生活。首先以我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来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有勇气和决心面对目前的困境,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家庭的命运。然后在班上安排一些事务给他做,让他有机会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这样他就不再孤单和自卑。后来发现他的学习很带劲,表现得乐观自信很多。张某,家境虽不错,但他周围的朋友都很优秀,他自卑选择逃避,甚至有弃学趋向;但他的体育很好,并在运动会上获奖,我把拍到的运动照片在全班展示,表扬鼓励,后来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结果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
三、集中各方力量和措施,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使其成为高效的自主学习者,是当前教育主流思想,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先任命品学兼优、做事认真、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自己招兵买马,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都有学困生。对每小组的学习成绩、作业、清洁、纪律、日常表现等捆绑考核。常从小组中收集学习情况,了解在学习中的困惑,并加以指导。还要求每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担任一学科长,对其组员的学习、作业等提出要求。另外,让每小组轮流出一或二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并委派人讲解。同时,在同一组内和小组间都引进竞争机制,相互约定条件争胜负,激发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事实证明,对学风、班风形成和提高竞争意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你跟他交往多深,交谈多密,你所了解的都只是他所愿意被了解的部分。所以要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属不易。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困惑会越新越奇,面对这些未知,迷茫应该是暂时的,应该不断请教他人和学习相关理论来提升自己。
经常有人说,人无完人,老师虽有不足可以弥补,错了可重来,但学生却耽搁不起,对他们来说影响的是一辈子。所以,我们所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如履薄冰,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一个孩子所暴露出来的是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有一个过程,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太多,要改变它,也需要一个过程。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之职,育人之事,绝不是暴风骤雨,也不能如山洪暴发,而应有父母爱子之心。怀揣着这种心态,教书育人才能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校)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学习小组
班主任工作一直都是在没当之前是害怕,害怕各项工作不会做。当了之后更害怕,害怕做了之后没做好。每天起早贪黑,日子是苦的;学生一句简单的问侯、祝福和理解,唯有这个是甜的。如何能够将班主任工作做好,不仅要从孩子的心理、生理、人际关系、爱好兴趣、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还要做好班团干部建设,班风学风氛围的营造。现将我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确引导人际交往,摒弃成长障碍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人格、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是可塑的。教育的力量就是要规范行为,纠正陋习,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其成人成才。有的学生从小在一片呵护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交流,缺乏理解和尊重。如有学生非常委屈,抓住老师的一些只言片语,诉说老师语气重,针对他,看不惯他,找他的茬等。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心胸较狭隘,事事斤斤计较,同学关系难相处。若老师的处理与他所预期有很大出处时,矛盾就被激化。我深知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对他个人发展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师生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学风班风。我首先让当事人来描述事情的经过,然后找周围学生和教师了解事情缘由,通过三方面片段描述来还原冲突现场及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和学生一道来分析问题,先让他说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要什么结果;再让他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处理得是否得当或过分;又假设以老师的角度应该如何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他自然都清楚事情的对与错,和理解老师的处理方式。最后我才对这件事做一个评价,是学生不对的,需要及时纠正和认错,是老师没有处理好的,可以让学生或科代表等交流意见,来化解彼此的误会。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进行引导,懂得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个体差异,以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和适应对方。让自己的胸襟更宽大一些,不能让一些小小的师生间的小“插曲”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
二、善于发现细节背后的真实原因,让教育更有差异性和针对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种环境,如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学校环境等,尤其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困难、单亲重组、留守儿童等家庭尤其要关注。在这些学生中,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自卑,行为比较封闭,不善于交际,缺乏自信和勇气,如不好好引导他们,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在视野的“死角”中生活。谭某,父亲残疾,妈妈长期有病,靠低保和亲戚救济生活。首先以我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来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有勇气和决心面对目前的困境,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家庭的命运。然后在班上安排一些事务给他做,让他有机会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这样他就不再孤单和自卑。后来发现他的学习很带劲,表现得乐观自信很多。张某,家境虽不错,但他周围的朋友都很优秀,他自卑选择逃避,甚至有弃学趋向;但他的体育很好,并在运动会上获奖,我把拍到的运动照片在全班展示,表扬鼓励,后来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结果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
三、集中各方力量和措施,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使其成为高效的自主学习者,是当前教育主流思想,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先任命品学兼优、做事认真、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自己招兵买马,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都有学困生。对每小组的学习成绩、作业、清洁、纪律、日常表现等捆绑考核。常从小组中收集学习情况,了解在学习中的困惑,并加以指导。还要求每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担任一学科长,对其组员的学习、作业等提出要求。另外,让每小组轮流出一或二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并委派人讲解。同时,在同一组内和小组间都引进竞争机制,相互约定条件争胜负,激发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事实证明,对学风、班风形成和提高竞争意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你跟他交往多深,交谈多密,你所了解的都只是他所愿意被了解的部分。所以要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属不易。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困惑会越新越奇,面对这些未知,迷茫应该是暂时的,应该不断请教他人和学习相关理论来提升自己。
经常有人说,人无完人,老师虽有不足可以弥补,错了可重来,但学生却耽搁不起,对他们来说影响的是一辈子。所以,我们所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如履薄冰,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一个孩子所暴露出来的是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有一个过程,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太多,要改变它,也需要一个过程。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之职,育人之事,绝不是暴风骤雨,也不能如山洪暴发,而应有父母爱子之心。怀揣着这种心态,教书育人才能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校)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