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的英语教材的编写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丰富、知识广泛,它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和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
1.教学中应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人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要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就要破除教学中“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2.教学中应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型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来布置桌椅、教具等。在英语国家里,教师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他们强调个性表现,采取何种教学形式,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 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马蹄式”、“模块式”更适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室的布置也要体现中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例如,布置英语角,英语墙报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了解更多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知识。
3.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
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例如:我在上口语课“Asking the way问路”时,课前我把教室的桌椅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街道”,再在桌上贴上银行、商店、学校、医院、邮局、交通灯、警示牌等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为了增添趣味性,再请同学扮演警察来指挥交通,帮助指路等,这样相比多媒体,更便于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会问路时使用英语语言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课堂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门捷列夫为什么能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甚至连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能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就是因为他亲眼看见天花病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想着发现一种办法预防天花。所以才从挤牛奶的农妇身上发现问题,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哪一位有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误解:认为创造力只为少数“天才”拥有,普通人不具备;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我的做法是:(1)留够学生活动时间。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这种功能交际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2)答案滞后法。在处理单项题时,让学生给出答案,有争议的情况,就展开讨论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点据。这比较直接给出答案效果好得多。(3)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我有时故意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自已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2.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创造性工作”,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所在。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并且表扬褒奖大胆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和小组。这样,我的课堂是灵动的,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教师在进行设疑时,要从学生有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示稳中有降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3.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课型以开放式为组织形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最络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Unit 9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时,我提出以“探秘basketball”为题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制作课件等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上网查资料,走访专门机构了解情况,到图书馆搜集信息等。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各展风采,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他们真的很能干。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学生对basketball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种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启发和指导。有义务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创新能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18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
1.教学中应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人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要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就要破除教学中“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2.教学中应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型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来布置桌椅、教具等。在英语国家里,教师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他们强调个性表现,采取何种教学形式,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 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马蹄式”、“模块式”更适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室的布置也要体现中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例如,布置英语角,英语墙报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了解更多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知识。
3.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
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例如:我在上口语课“Asking the way问路”时,课前我把教室的桌椅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街道”,再在桌上贴上银行、商店、学校、医院、邮局、交通灯、警示牌等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为了增添趣味性,再请同学扮演警察来指挥交通,帮助指路等,这样相比多媒体,更便于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会问路时使用英语语言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课堂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门捷列夫为什么能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甚至连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能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就是因为他亲眼看见天花病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想着发现一种办法预防天花。所以才从挤牛奶的农妇身上发现问题,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哪一位有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误解:认为创造力只为少数“天才”拥有,普通人不具备;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我的做法是:(1)留够学生活动时间。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这种功能交际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2)答案滞后法。在处理单项题时,让学生给出答案,有争议的情况,就展开讨论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点据。这比较直接给出答案效果好得多。(3)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我有时故意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自已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2.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创造性工作”,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所在。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并且表扬褒奖大胆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和小组。这样,我的课堂是灵动的,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教师在进行设疑时,要从学生有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示稳中有降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3.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课型以开放式为组织形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最络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Unit 9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时,我提出以“探秘basketball”为题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制作课件等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上网查资料,走访专门机构了解情况,到图书馆搜集信息等。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各展风采,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他们真的很能干。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学生对basketball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种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启发和指导。有义务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创新能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