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学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多,笔者结合实践,总结了六种能突破机械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记忆法
记忆力是智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丰富科学知识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右脑的存储量巨大,负责形象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得当运用有效记忆法,可活跃右脑,使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尝试归纳出几种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激活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论述。
一、 从生活经验迁移到知识点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一笔无形资源,成为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根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记忆片段,对应到生物材料中去,达到实现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知识迁移记忆的效果,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观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预防传染病》时,笔者播放一名韩籍禽流感男患者抵达惠州的新闻,全城戒备的状态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很快就把传染病三要素拿下,并提出了遏制该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方案。
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时,笔者干脆拿着最常见的水栽绿萝给他们举例子,面对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熟悉的植物,同学们很快便区分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讲解微生物的获得营养的方式之一寄生时,直接举例人人体验过的伤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化脓的例子,简单直观有效。
二、 亲身体验,实践=轻松记忆
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大为不同的。数据证明,学生实践后对教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70%,记忆效果显著,故而体验式教学备受推崇。
在家里学做豆芽,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同时还可观察根毛;通过学习神经系统一课,让同学自己体验膝跳反射,发现自身与生俱来却未曾察觉的反应,更好地理解非条件反射;学习关节的结构,除了体验课本的活动肩、肘、腕关节的灵活度之外,还可以听听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发出声响,感受关节的摩擦,关节软骨和滑液的重要性。
三、 记忆的得力助手—图像
对比起文字,人们在观看影像之后,相关图像更容易会被大脑灌录储存起来,形成记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片的美观和多样化,刺激大脑的联动,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图表进行分析,辨认,模画、再现等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绘制图解,以获取更直观且系统化的记忆,快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一边绘图,一边回顾知识点。对比起图的美观性,教师应更强调图的科学性。同学们通过逐步将复杂的结构分解再构,在绘图的过程中突破记忆障碍。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及时展示,纠错,加深同学们的形象记忆。
知识点比较多的章节或在复习课中,概念图的整理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知识再次构建编排的过程。通过知识的梳理和辐射延伸,将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空间想象等多种能力。
四、 联想记忆来助力
联想记忆法是从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一种记忆,依靠它每个人都能把输入大脑的信息串联起来,构成记忆的网络。联想具有超越古今、横贯宇宙、不合常情及神奇等特点,但它确实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收到的效果却出奇地好。
学习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时,用“水往高处流”形象说明,水分被高浓度一方吸走,这种与常用谚语相反的逻辑同学会记得很牢;把心脏的结构想象成一间房间(心房),下面有地下室(心室),水很安静地(静脉流入)从房间流入地下室(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地下室的水灌满了,用抽水泵抽出屋顶,动静很大(动脉流出),在联想中把心脏的结构和血液的流动方向都融会贯通。
五、 记忆的催化剂——学生全身心的联动
全身各器官协同联动能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形式灵活的作业能将有限的课堂容量延伸到广阔的课外,对同学们调动全身心的意义非凡。制作细胞模型结构立体模型;课堂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周末回家动手做菜由父母打分,拍照,再回校评比;收集落叶并创作落叶贴画;利用家里的水果创作水果拼盘;写一篇“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的科幻文进行演讲;认领校园的一棵植物并照顾它等等的课外作业,都能让同学的眼耳鼻嘴手齐齐动起来,不断地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
角色扮演的过程,实际是对其进行情景模拟,多感官联动协作。如学习消化系统时,同学们分工合作,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最后扮演种子的同学一层一层贴着“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外衣脱去,象征着被消化。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欣赏同学滑稽的表演,掌握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逐步的变化。
六、 浓缩留下的是菁华
生物学中有很多需要辨析的知识点难于记忆,可将这些材料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核心内容,删去其他无关的枝叶,突出主干,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减轻大脑负担,避免遗漏。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动巧心思,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记住材料的核心内容,达到轻松“教”与“学”的效果。
笔者把“氮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枝叶繁茂;磷可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钾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浓缩成六字:“氮叶磷果钾茎”,每位同学都可记住这三种无机盐的主要作用部位;
把体循环复杂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简化为“主动出发上下回”主动指主动脉,上下指上下腔静脉,“左边出去右边回来”,通过口诀记憶,减少遗忘率。
总之,记忆力是学习的一大要素,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一些更加高效的记忆法,拓展右脑的储蓄空间,帮助学生扫除记忆困难这一学习障碍,进而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全脑记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8(2).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记忆法
记忆力是智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丰富科学知识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右脑的存储量巨大,负责形象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得当运用有效记忆法,可活跃右脑,使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尝试归纳出几种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激活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论述。
一、 从生活经验迁移到知识点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一笔无形资源,成为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根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记忆片段,对应到生物材料中去,达到实现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知识迁移记忆的效果,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观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预防传染病》时,笔者播放一名韩籍禽流感男患者抵达惠州的新闻,全城戒备的状态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很快就把传染病三要素拿下,并提出了遏制该疫情大规模爆发的方案。
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时,笔者干脆拿着最常见的水栽绿萝给他们举例子,面对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熟悉的植物,同学们很快便区分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讲解微生物的获得营养的方式之一寄生时,直接举例人人体验过的伤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化脓的例子,简单直观有效。
二、 亲身体验,实践=轻松记忆
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大为不同的。数据证明,学生实践后对教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70%,记忆效果显著,故而体验式教学备受推崇。
在家里学做豆芽,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同时还可观察根毛;通过学习神经系统一课,让同学自己体验膝跳反射,发现自身与生俱来却未曾察觉的反应,更好地理解非条件反射;学习关节的结构,除了体验课本的活动肩、肘、腕关节的灵活度之外,还可以听听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发出声响,感受关节的摩擦,关节软骨和滑液的重要性。
三、 记忆的得力助手—图像
对比起文字,人们在观看影像之后,相关图像更容易会被大脑灌录储存起来,形成记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片的美观和多样化,刺激大脑的联动,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图表进行分析,辨认,模画、再现等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绘制图解,以获取更直观且系统化的记忆,快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一边绘图,一边回顾知识点。对比起图的美观性,教师应更强调图的科学性。同学们通过逐步将复杂的结构分解再构,在绘图的过程中突破记忆障碍。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及时展示,纠错,加深同学们的形象记忆。
知识点比较多的章节或在复习课中,概念图的整理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知识再次构建编排的过程。通过知识的梳理和辐射延伸,将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空间想象等多种能力。
四、 联想记忆来助力
联想记忆法是从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一种记忆,依靠它每个人都能把输入大脑的信息串联起来,构成记忆的网络。联想具有超越古今、横贯宇宙、不合常情及神奇等特点,但它确实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收到的效果却出奇地好。
学习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时,用“水往高处流”形象说明,水分被高浓度一方吸走,这种与常用谚语相反的逻辑同学会记得很牢;把心脏的结构想象成一间房间(心房),下面有地下室(心室),水很安静地(静脉流入)从房间流入地下室(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地下室的水灌满了,用抽水泵抽出屋顶,动静很大(动脉流出),在联想中把心脏的结构和血液的流动方向都融会贯通。
五、 记忆的催化剂——学生全身心的联动
全身各器官协同联动能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形式灵活的作业能将有限的课堂容量延伸到广阔的课外,对同学们调动全身心的意义非凡。制作细胞模型结构立体模型;课堂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周末回家动手做菜由父母打分,拍照,再回校评比;收集落叶并创作落叶贴画;利用家里的水果创作水果拼盘;写一篇“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的科幻文进行演讲;认领校园的一棵植物并照顾它等等的课外作业,都能让同学的眼耳鼻嘴手齐齐动起来,不断地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
角色扮演的过程,实际是对其进行情景模拟,多感官联动协作。如学习消化系统时,同学们分工合作,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最后扮演种子的同学一层一层贴着“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外衣脱去,象征着被消化。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欣赏同学滑稽的表演,掌握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逐步的变化。
六、 浓缩留下的是菁华
生物学中有很多需要辨析的知识点难于记忆,可将这些材料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核心内容,删去其他无关的枝叶,突出主干,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减轻大脑负担,避免遗漏。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动巧心思,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记住材料的核心内容,达到轻松“教”与“学”的效果。
笔者把“氮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枝叶繁茂;磷可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钾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浓缩成六字:“氮叶磷果钾茎”,每位同学都可记住这三种无机盐的主要作用部位;
把体循环复杂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简化为“主动出发上下回”主动指主动脉,上下指上下腔静脉,“左边出去右边回来”,通过口诀记憶,减少遗忘率。
总之,记忆力是学习的一大要素,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一些更加高效的记忆法,拓展右脑的储蓄空间,帮助学生扫除记忆困难这一学习障碍,进而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全脑记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