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些年来,小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各学校、各学科纷纷将小组合作的方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目前已经悄然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关于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文旨在介绍其重要性的关键所在,并且就历史学科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 历史 兴趣
教书六年来,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和当时的我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待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如今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抱怨:“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学生对于学习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而一个从内心里排斥学习的人,一个学习态度完全没有进取心的人,任何长时间的教学都是无效的。而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是一件极其长远而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待初中阶段学生,因为历经之前漫长的学习生涯和家庭根深蒂固的影响,如果没有什么痛彻心扉的事情,要改变学习态度是难上加难。那么既然要从实质上改变态度很难,那还不如表面上通过形式的演变先来激发学生态度转变的某些因子,而合作学习恰恰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态度的转变。
历史学科因其学科特点在小组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学生有大量的历史知识与个体经验为学习背景,有利于历史新知识的建构。在信息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传媒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大脑不断接受各种历史知识的刺激。如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金字塔探秘现场直播,秦始皇兵马俑录像资料,以及各种历史影视剧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历史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的历史概念,经过概念同化,成为获得新的历史概念的背景资料。同时,历史问题本身没有僵化的结论,不同的人依据自身的知识背景与个体经验对历史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如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西方殖民活动等历史事件,对武则天、曾国藩、拿破仑等历史人物,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评价。
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历史活动的主角是人,“人”这一共同属性,使我们今天的人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想象前人的活动,扮演前人的角色,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能够进行情境教学的历史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这里也不在展开说明。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重建。历史知识由远及近的特点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知特点之间存在着矛盾,加之学生个人的人生阅历、社会阅历毕竟有限,对于距离他们的生活十分遥远的历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建构有关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就可以对历史史实、理论、观点展开研习、讨论,对各种材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在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共同完成对历史知识的重新建构。以上可见历史学科的小组合作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初期也会经历一定的震动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带给课堂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极度活跃,甚至一时失控。这也是在我们学校学情之下一开始带给我的最大烦恼。一个教师过度没有了权威,会使得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師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有时候,教师的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要得到那首先要先尊重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但在总结问题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成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会使学生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我曾经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小组合作作为现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待小组合作也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任何一种教学手段也各有其利弊,我们只能看其因何而利。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无疑是小组合作的精髓,而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以如何能合理的采用小组合作,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这便是教育之幸。
【关键词】小组合作 历史 兴趣
教书六年来,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和当时的我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待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如今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抱怨:“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学生对于学习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而一个从内心里排斥学习的人,一个学习态度完全没有进取心的人,任何长时间的教学都是无效的。而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是一件极其长远而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待初中阶段学生,因为历经之前漫长的学习生涯和家庭根深蒂固的影响,如果没有什么痛彻心扉的事情,要改变学习态度是难上加难。那么既然要从实质上改变态度很难,那还不如表面上通过形式的演变先来激发学生态度转变的某些因子,而合作学习恰恰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态度的转变。
历史学科因其学科特点在小组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学生有大量的历史知识与个体经验为学习背景,有利于历史新知识的建构。在信息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传媒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大脑不断接受各种历史知识的刺激。如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金字塔探秘现场直播,秦始皇兵马俑录像资料,以及各种历史影视剧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历史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的历史概念,经过概念同化,成为获得新的历史概念的背景资料。同时,历史问题本身没有僵化的结论,不同的人依据自身的知识背景与个体经验对历史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如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西方殖民活动等历史事件,对武则天、曾国藩、拿破仑等历史人物,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评价。
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历史活动的主角是人,“人”这一共同属性,使我们今天的人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想象前人的活动,扮演前人的角色,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能够进行情境教学的历史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这里也不在展开说明。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重建。历史知识由远及近的特点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知特点之间存在着矛盾,加之学生个人的人生阅历、社会阅历毕竟有限,对于距离他们的生活十分遥远的历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建构有关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就可以对历史史实、理论、观点展开研习、讨论,对各种材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在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共同完成对历史知识的重新建构。以上可见历史学科的小组合作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初期也会经历一定的震动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带给课堂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极度活跃,甚至一时失控。这也是在我们学校学情之下一开始带给我的最大烦恼。一个教师过度没有了权威,会使得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師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有时候,教师的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要得到那首先要先尊重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但在总结问题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成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会使学生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我曾经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小组合作作为现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待小组合作也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任何一种教学手段也各有其利弊,我们只能看其因何而利。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无疑是小组合作的精髓,而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以如何能合理的采用小组合作,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这便是教育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