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优化措施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关键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对于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满足科技不断进步的要求。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y country, as a major manufacturing country, has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key product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requirements for machining accuracy of mechanical part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advanc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parts in the processing of pa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to improve machining accuracy.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Key words: machining accuracy;influencing factors;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H1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7-0181-02
  0  引言
  制造出低成本、高質量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制造行业发展的方向。一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该产品中单个零件的加工质量和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质量,而单个零件的质量好坏往往用加工精度来衡量,所以单个零件的加工精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基于此,对于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因素及提高措施的研究十分必要。
  1  加工精度的概念
  所谓加工精度是指工件加工后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与之相对应,工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的差异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工件在实际加工中,加工精度很难直接控制,一般都是以控制加工误差的方式来保证加工精度。工件的加工精度包括零件的尺寸精度、零件的形状精度、零件各结构之间的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2.1 机床性能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往往是通过机床的加工转变为产品的,那么产品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性能。机床的性能好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机床的制造误差和后期磨损。而不管是机床的制造误差还是后期的磨损,主要反应在机床上这两部分体现出来:
  ①主轴误差:主轴的径向跳动、主轴的端面圆跳动(轴向窜动)、主轴的倾角摆动(上下摆动)。如图1所示。
  ②导轨误差:导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
  2.2 装夹误差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夹紧和定位两个环节。因此在装夹过程中存在两种误差:夹紧产生的误差和定位不准产生的误差。因定位不准造成的误差称为定位误差。因夹紧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的误差称为夹紧误差。如果夹紧力过小,加工过程工件晃动,会导致零件精度过低,造成加工误差;当夹紧力过大,会使工件变形甚至破损,同样会导致加工后的产品加工精度过低。
  2.3 刀具受力变形
  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力。如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受到来自于工件的作用力,在力的作用下,刀具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产生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工件上,使加工表面产生尺寸误差或形状误差,导致工件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2.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
  工艺系统在受热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原因各部位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本来的位置关系。例如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发生热胀冷缩,导致形状和尺寸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结果就是使被加工的工件精度下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因为存在摩擦和切削的,所以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产生对加工精度影响很大,尤其是精密加工中影响更为明显。
  2.5 工件内应力变化导致的误差
  工件的内应力本应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工件就会自发的变形,以应对这种内应力的变化,直至内应力再次保持平衡。工件在切削、焊接、热处理作用下都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由于内应力的存在,刚刚加工完成后加工精度合格的工件,可能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工件发生了变形,加工精度下降,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质量不合格。
  3  提升零件加工精度的优化措施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就需要不断的提升加工精度,提升加工精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减少或消除原始误差
  这种方法是从本质出发,找到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后,是从根源上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在生产中这也是最常用的提升加工精度的途径。针对不同的原始误差措施如下:   ①针对机床的误差,可通过提高主轴和轴承孔的加工质量,以及主轴和轴承孔的装配质量的方法来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通过采用耐磨合金导轨等途径提高导轨的耐磨性,保证直线度和平行度。
  ②針对工件的装夹误差,首先,可通过选择合理的定位面的方法减小定位不准所产生的误差。另外,可通过在圆形工件外,加一个开口过渡环的方法,当夹紧力过大时,可通过过渡环开口大小的收紧,来缓冲过大的夹紧力,保护工件表面。(如图2)
  ③针对刀具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首先,可通过提高刀具的刚度。其次,可通过减小切削力,如减小每道工序中加工余量,则刀具每次切削工件时,切削工件的厚度变小了,刀具受到的来自于工件的反作用力也就小了。
  ④针对工艺系统受热变形,首先,可通过减少发热量,机床内部的热源是机床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将能移出去的热源,比如油箱和电动机等,放置在机床外部。其次,可通过改善机床的散热条件,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热、磨削热是使刀具和工件产生变形的主要热源,加工时采用切削液,可有效的减少切削热对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最后,可通过控制温度变化,精密零件的加工都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比如精密机床开启后,在不带载荷的状态下空载运行,等到机床各部件温度上升到一定阶段后,性能稳定后再进行机械加工。这样就可以避开机床开机时,升温阶段产生热变形的影响。
  ⑤针对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误差。首先,在设计零件时应尽量做到壁厚均匀,保证应力均衡不被打破。其次,拟定合理的工艺顺序,倘若工件内有内应力产生,那么工件就会发生变形,而这种变形需要安排在精加工以前,防止精加工后零件因为内应力的存在而发生变形。如在粗加工后安排时效工序,让零件变形完成之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
  3.2 采用补偿法和转移法
  ①补偿法,就是刻意的制造出一种新的人造误差,用新的人造误差去抵消当前的原始误差。原始的正误差用人造的负误差来抵消,而负的原始误差用人造的正误差来抵消。如大型机床设备龙门铣床,铣头的重量过大会使横梁产生弯曲变形。可采用误差补偿法,在刮研横梁导轨时故意将导轨刮成“向上凸”的几何形状(如图3(a)),来抵消横梁因为铣头自重而产生的下垂,从而达到标准要求(如图3(b))。
  ②转移法,这种方法是采取措施将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部位。在大型龙门铣床的结构中也可以采用转移法来转移变形部位。如在横梁上再安装一根承重的附加梁(如图4),用附加梁来承受铣头的重量,横梁就不再承重,将横梁的变形转移到了附加梁上。这样一来,附加梁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不会造成影响。
  3.3 就地加工法
  在加工中,加工精度往往影响到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一味的想着如何去提高零件本身的精度,如果只是从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出发,难度很大,而且成本很高。这个时候不妨采用“就地加工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地加工法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如平面磨床的工作台面在装配后,做“自磨自”的最终加工;牛头刨工作台装配在自身机床上进行“自刨自”精加工,以保证对滑枕、横梁的平行度。
  4  结束语
  机械加工精度是生产加工中很重要的环节,虽然从使用性能上讲,无需把每个零件都加工的绝对准确,只需要保证误差值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就是合格的产品零件。但是从优质的角度出发,要想获得质量更优的产品,就需要尽可能的提升机械加工精度,实现精密加工。而在机械加工中造成加工精度不高的因素很多,只有去了解并且去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加工精度。最终得到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于杰.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中国设备工程,2021(08):92-93.
  [2]崔甲君.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冶金管理,2021(03):1-2.
  [3]苏以文.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03):16-18.
  [4]田源,张坤.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2):126-127.
  [5]邵玺.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金属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20(01):48,50.
其他文献
结合某A级数据中心项目,从负荷分级、负荷计算、UPS的选择及电池容量计算、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方面介绍了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设计,阐述了供电电源的计算,可为类似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教学任务及其蕴合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下面结合一道“失手”的测试题,谈谈如何进行有梯度的问题设计,如何一步一个台阶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为提高传统磁流变制动器制动性能及其安全性,提出一种内置永磁体的盘式磁流变制动器。阐述了内置永磁体的磁流变制动器工作原理,制动器在失电情况下,制动转矩在内置永磁体的作用下仍可维持一个安全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动器的防故障性能。对制动器磁路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了制动转矩数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电磁场进行仿真。以制动器质量和制动转矩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对其进行相关的赋权,得到制动器最优结构尺寸,对优化前及优化后的磁流变制动器进行对比,发现电流为1 A时,制动
2021年3月17日,广西期刊协会公布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第五届广西期刊优秀主编(社长)、优秀编辑(美编)的决定》(桂刊会[2021]6号),《广西农学报》再入榜单,获评为\"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主编甘海燕荣评\"第五届广西期刊优秀主编(社长)\"荣誉称号。广西优秀期刊、广西期刊优秀主编、广西期刊优秀编辑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次评选,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旨在激励广西期刊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科技成果交流,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舆论
摘要: 履带车辆匀速转向的计算方法,与已知著作中阐述过的方法不同,在这种计算方法中,考虑了转向机构辅助驱动装置中和履带推进器中的动力和空转损失,以及使用了车辆转向牵引特性综合分析方法。此方法广泛应用于安装机械式传动装置和液力机械式传动装置的履带车辆上,不论安装的是任何类型的转向机构(但不包括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中有直接来自发动机的机械式驱动装置,和在转向工况工作时有解除闭锁的液力变矩器参与的双功率流
针对现有工艺路线知识库难以为工艺路线的智能生成提供支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工艺路线知识库建立及优化方法。建立以工艺路线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综合考虑工艺路线设计的影响因素,通过神经网络学习,得到影响因素与工艺路线间的隐含规则,应用数据库中实际数据与经神经网络学习得到的隐含规则构成工艺路线知识库;数据反馈更新后经神经网络学习,不断得到新的隐含规则,以达到工艺路线知识库优化的目的,借助该工艺路线知识库可智能生成工艺路线。通过机械产品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随着医保谈判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许多原本价格高昂的药品开始降价。这背后还有一个“功臣”——仿制药。但调查发现,老百姓对仿制药并不是很买账,仅有25%的受调查居民认同“仿制药可以替代原研药”的观点。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用仿制药?问题不在于仿制,而在于仿制的水平。严格来说,仿制药是具有与原研药品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规格、适应症、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药品。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ultrasonic assistant soldering consists of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cavitation and accelerating difiusion processe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older and the soldering material.Besides that,it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av
解题、讲题、命题是教师教学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解题和讲题对教师来说相对熟悉也较为擅长,但如何命题则是不少老师的短板.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水平,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本文通过展现一次命题活动中笔者命制试题的心路历程,为大家提供原生态的命题案例,以供参考.
七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静水流深。从纵向考察,1949—1978年间主要发生的是局部的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1979—1998年间聚焦于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探索;1999—2019年间开始拓展、深化和升华教学改革主题,孕育教学思想。从横断面看,学生发展中心地位的确立实现了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对教学系统各实体要素及其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教学充满生机,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节奏并倒逼着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充分互动则升华了教学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