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民胜乡中心小学,四川 西昌 615014)
【摘要】: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学生成长的“四大支柱”。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交往技能;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也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学生成长的“四大支柱”。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合作学习就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产生很强的参与意识,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展示自我,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把整个人的精力投入到“读、思、仪”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抓住时机,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具有许多积极合作因素的文章,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才行其之。”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积极合作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分析、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合作的?比如像《比本领》中梅花鹿和猴子比本领,谁先摘到河对岸那棵树上的果子,谁的本领就大?它们中一个能过河但不能上树,另一个能上树但又不能过河,最后,它们合作起来,梅花鹿背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子,顺利地达到了目标,它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懂得,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大家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那些为了哥们义气去代做作业、抄袭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思想,对人对己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对此现象,教师必须马上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把前后两者进行对比,用文章中的积极合作的精神、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改善。
二、给学生展示适当地空间,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大家有一种安全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他们每个人都想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一个班集体中,只有合作才会进步。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人在相互扶持中才会向上成长,只有合作才会产生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利用迁移规律,展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树立起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正确的合作观念。
三、培养交往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同伴之间共同进步,但又是我们农村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胆量又小。一开始组织实施时,不是闭口不谈就是乱说乱叫、秩序混乱。因此,教师面临这样的状况,只有多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流技巧。比如:说明白,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逐渐把话说明白,并且有一定的條理,还有“认真听”的习惯培养,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听后能把听到的内容重复说出来,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恰当选择内容,开展有效的合作學习
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果在分析和理解问题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就是思维矛盾和认识冲突,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组织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享成功的喜悦,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超越一切”。
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J].探索与实践,2002(2).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朱绍禹,庄文中.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现代教育论坛,2009 (11).
【摘要】: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学生成长的“四大支柱”。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交往技能;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也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学生成长的“四大支柱”。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合作学习就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产生很强的参与意识,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展示自我,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把整个人的精力投入到“读、思、仪”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抓住时机,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具有许多积极合作因素的文章,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才行其之。”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积极合作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分析、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合作的?比如像《比本领》中梅花鹿和猴子比本领,谁先摘到河对岸那棵树上的果子,谁的本领就大?它们中一个能过河但不能上树,另一个能上树但又不能过河,最后,它们合作起来,梅花鹿背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子,顺利地达到了目标,它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懂得,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大家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那些为了哥们义气去代做作业、抄袭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思想,对人对己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对此现象,教师必须马上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把前后两者进行对比,用文章中的积极合作的精神、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改善。
二、给学生展示适当地空间,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大家有一种安全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他们每个人都想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一个班集体中,只有合作才会进步。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人在相互扶持中才会向上成长,只有合作才会产生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利用迁移规律,展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树立起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正确的合作观念。
三、培养交往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同伴之间共同进步,但又是我们农村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胆量又小。一开始组织实施时,不是闭口不谈就是乱说乱叫、秩序混乱。因此,教师面临这样的状况,只有多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流技巧。比如:说明白,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逐渐把话说明白,并且有一定的條理,还有“认真听”的习惯培养,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听后能把听到的内容重复说出来,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恰当选择内容,开展有效的合作學习
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果在分析和理解问题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就是思维矛盾和认识冲突,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组织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享成功的喜悦,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超越一切”。
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J].探索与实践,2002(2).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朱绍禹,庄文中.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现代教育论坛,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