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栏封育促进植被恢复效果研究方法很多,其中通过研究植被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来阐述恢复状况仍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手段,但多样性测度对生物群落的自组织及有序性方面的特征描述欠缺,鉴于此,多样性与复杂性测度结合起来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显得更有意义。研究人工封育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影响,必然有助于揭示生态恢复过程机理。目前,利用多样性与复杂性测度相结合来对群落结构进行量化研究不多,用于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更少。本文通过样地调查,利用多样性和复杂性指数相结合定量研究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复杂性随封育年限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复杂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老封育区、新封育区丰富度指数整体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但随封育时间的延长,封育区的优势种占据主要的资源空间,丰富度指数降低。长时间封育,草场植被丰富度将发生规律性波动变化,低峰值和高峰值出现频率均约为4~5年/次。老封育区、新封育区的SW、SP多样性指数值大部分也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措施增加草场植被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受降水影响显著,当降水量增加或减少时,多样性指数也相应出现增加或减少,但降水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均匀度变化比较平稳,且指数值高于对照区,说明封育有利于均匀度的增加。(2)老封育区、新封育区总复杂性指数、无序结构复杂性指数值大部分比对照区指数值高,且指数波动相对平稳,说明封育区群落结构比对照区稳定,更适合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封育增加了群落总复杂性、无序结构复杂性。封育也提高群落有序结构复杂性,但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有序结构复杂性指数有下降趋势,可能导致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在不同封育条件下均表现出无序结构复杂性值高于有序结构复杂性值,说明群落总复杂性受无序结构复杂性影响较大。(3)在0.01水平上,群落总复杂性与SW指数相关性最高为0.998,与无序结构复杂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也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而在0.05水平上,群落总复杂性与有序结构复杂性相关性不显著,说明群落总复杂性主要受无序结构复杂性影响。在0.01水平上,无序结构复杂性与SW多样性、SP多样性、均匀度、物种丰富度也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中无序结构复杂性与SW指数相关性也最高为0.896,说明无序结构复杂性与SW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但与有序结构复杂性呈负相关,为-0.215。有序结构复杂性仅与物种丰富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其它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本文关于复杂性与多样性关系研究只是从数值关系和描述角度进行的,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结构复杂性必须将它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其生态意义和应用价值才能进一步明确,基于生态过程的群落复杂性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