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广大汉语学习者的喜爱,但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中国书法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原因着手,旨在讨论中国书法中最适宜进行文化教学和传播的内涵,并辅之以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试论其可能实施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文化传播;教学;中华文化;中国书法;内涵
一 选择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之一的原因
作为“文人四艺”的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它以汉字为依托,书写时讲究结构的对称、整齐,强调用笔的流畅、自然。书法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了纯粹化的抽象线条和结构,通过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长期学习书法,在临摹他人、坚持练习、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磨炼自身的品格和心性,追求克制、不逾矩、实现并创造自我的内在精神。
书法发展历史悠久,它承载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诗词、历史、地理、哲学、民俗等文化精华,它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深厚的传统性。而在当代,书法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国内传承中,书法学习者也占有庞大的数量,其中不乏学生与孩童;在国外传播中,书法已经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中华才艺之一,随着汉语的推广而逐步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国书法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除此之外,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还能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进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进行对比。
二 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具体的传播内容
中国书法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在文化傳播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教学和传播。
2.1物质层面
书法诞生的时间早,发展的历史长,书法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若同时选择所有书体进行文化传播,虽然保证了书法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但内容过于庞杂,给教师的文化传授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调动汉语学习者的积极性,设置了较高的体验壁垒。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以楷书为主,隶书、行书为辅进行文化知识点的展示和体验。
书法线性化的符号使书法本身这门艺术更加抽象,可发挥性更大,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进行再次创作,例如外国人学习了书法之后进行的再创作,就与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非常不同,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这是由中国传统书法本身激发出来的灵感,虽然与中国传统书法作品不同,但究其根本,它也是通过书法的点画、线条,以重塑的方式打破结构,进行重组。这也是中国书法传播成果的有力佐证。除此之外,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等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播过程中,也可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辅助或对比进行展示和教学。
2.2精神层面
书法对人心智的磨炼是非常明显的,笔者认为,中国书法蕴含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内在涵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心灵的平静,对内在平和的追求,注重修身养性,克制不放纵的价值取向,它体现在书法上主要表现为书写时不浮躁不狂乱,笔画或工整、或流畅,结构或齐整、或自然,整体追求行云流水,自成方圆。
二是对个人脾性的修炼,通过练习书法的过程,磨炼人的心智,通过外在的修炼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使个人境界得到升华,使人可以在俗世中找到一种使精神和心灵得到解放的方式,它体现在书法上主要表现为“字如其人”,我手执我笔,我笔写我心。
三是培养超物质的艺术审美观,许多人将书法作为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用书法来调剂生活,通过追求无所拘束、流走快速、连字成笔、痛快淋漓的书法作品来抒发心中之感,这样的书法作品是抒情的、充满着动荡的情感的。
在中国书法的文化教学和传播中,我们应当注意选取典型性的代表作品,从对书法作品的审美入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书法之美,体味其中蕴含的克制、追求自我的内在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出书法的内涵和价值,避免产生误导。
三 书法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学和传播模式
将中国书法这个客观的文化产品与它背后的文化精神、深层的文化观念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播时出现过于浅薄或过于艰深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加深汉语学习者对这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书法的文化传播可以与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学习书法可以使汉语学习者对汉字的起源、意义、字形发展、字体结构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帮助汉语学习者加深记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教授容易产生混淆或生僻的汉字,避免选择过于深奥的字帖,使学生对某些汉字的字形产生错误的观念。
其次,书法的具体传播方式结合多种多样的手段。除了通过传统的纸质文本进行书法知识的介绍,教师的口讲言传和指画,书法作品的展示和指导学习者进行亲身体验以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进程,向学生演示点画的走势,结构的疏密分布等。
最重要的是,对外书法教学和文化传播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设置具体课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对于来自“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等国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将书法精神层面上对人性情的陶冶、对心智的磨炼和对审美观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技法操练时可以选择楷书之外的隶、行、草等书体,还可以向他们提出在掌握章法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的要求。而对于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学生来说,应注意从基本的书法常识和用笔方法入手,再在此基础上,强调临摹训练的重要性,并注意学会初步欣赏书法作品,以了解书法知识、走进书法文化为主要目的。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创作之一,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但同时,书法与其他文化的艺术形式也有相同之处。我们不仅可以将书法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篆刻进行对比,还可以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相似艺术形式进行对比。从审美层面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使学生体会到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其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孟瑾.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春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和内容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01):5-9.
[3]郑博仁.试论对外汉语书法课程教学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4):87-92.
关键词:文化传播;教学;中华文化;中国书法;内涵
一 选择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之一的原因
作为“文人四艺”的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它以汉字为依托,书写时讲究结构的对称、整齐,强调用笔的流畅、自然。书法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了纯粹化的抽象线条和结构,通过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长期学习书法,在临摹他人、坚持练习、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磨炼自身的品格和心性,追求克制、不逾矩、实现并创造自我的内在精神。
书法发展历史悠久,它承载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诗词、历史、地理、哲学、民俗等文化精华,它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深厚的传统性。而在当代,书法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国内传承中,书法学习者也占有庞大的数量,其中不乏学生与孩童;在国外传播中,书法已经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中华才艺之一,随着汉语的推广而逐步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国书法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除此之外,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还能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进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进行对比。
二 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具体的传播内容
中国书法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在文化傳播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教学和传播。
2.1物质层面
书法诞生的时间早,发展的历史长,书法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若同时选择所有书体进行文化传播,虽然保证了书法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但内容过于庞杂,给教师的文化传授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调动汉语学习者的积极性,设置了较高的体验壁垒。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以楷书为主,隶书、行书为辅进行文化知识点的展示和体验。
书法线性化的符号使书法本身这门艺术更加抽象,可发挥性更大,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进行再次创作,例如外国人学习了书法之后进行的再创作,就与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非常不同,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这是由中国传统书法本身激发出来的灵感,虽然与中国传统书法作品不同,但究其根本,它也是通过书法的点画、线条,以重塑的方式打破结构,进行重组。这也是中国书法传播成果的有力佐证。除此之外,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等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播过程中,也可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辅助或对比进行展示和教学。
2.2精神层面
书法对人心智的磨炼是非常明显的,笔者认为,中国书法蕴含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内在涵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心灵的平静,对内在平和的追求,注重修身养性,克制不放纵的价值取向,它体现在书法上主要表现为书写时不浮躁不狂乱,笔画或工整、或流畅,结构或齐整、或自然,整体追求行云流水,自成方圆。
二是对个人脾性的修炼,通过练习书法的过程,磨炼人的心智,通过外在的修炼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使个人境界得到升华,使人可以在俗世中找到一种使精神和心灵得到解放的方式,它体现在书法上主要表现为“字如其人”,我手执我笔,我笔写我心。
三是培养超物质的艺术审美观,许多人将书法作为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用书法来调剂生活,通过追求无所拘束、流走快速、连字成笔、痛快淋漓的书法作品来抒发心中之感,这样的书法作品是抒情的、充满着动荡的情感的。
在中国书法的文化教学和传播中,我们应当注意选取典型性的代表作品,从对书法作品的审美入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书法之美,体味其中蕴含的克制、追求自我的内在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出书法的内涵和价值,避免产生误导。
三 书法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学和传播模式
将中国书法这个客观的文化产品与它背后的文化精神、深层的文化观念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播时出现过于浅薄或过于艰深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加深汉语学习者对这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书法的文化传播可以与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学习书法可以使汉语学习者对汉字的起源、意义、字形发展、字体结构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帮助汉语学习者加深记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教授容易产生混淆或生僻的汉字,避免选择过于深奥的字帖,使学生对某些汉字的字形产生错误的观念。
其次,书法的具体传播方式结合多种多样的手段。除了通过传统的纸质文本进行书法知识的介绍,教师的口讲言传和指画,书法作品的展示和指导学习者进行亲身体验以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进程,向学生演示点画的走势,结构的疏密分布等。
最重要的是,对外书法教学和文化传播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设置具体课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对于来自“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等国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将书法精神层面上对人性情的陶冶、对心智的磨炼和对审美观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技法操练时可以选择楷书之外的隶、行、草等书体,还可以向他们提出在掌握章法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的要求。而对于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学生来说,应注意从基本的书法常识和用笔方法入手,再在此基础上,强调临摹训练的重要性,并注意学会初步欣赏书法作品,以了解书法知识、走进书法文化为主要目的。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创作之一,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但同时,书法与其他文化的艺术形式也有相同之处。我们不仅可以将书法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篆刻进行对比,还可以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相似艺术形式进行对比。从审美层面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使学生体会到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其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孟瑾.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春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和内容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01):5-9.
[3]郑博仁.试论对外汉语书法课程教学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4):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