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省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古文太簡练了,相较年轻人奢侈的情感而言,显得俭省。比如《刺客列传》,聂政的故事是非常悲壮的。他在刺杀侠累之后,毁去自己的容貌,然后自杀,因为怕连累家人。而他的姐姐聂荣,在听到壮士的传闻之后,一猜便知是她的弟弟,执意要去收尸。《史记》中是这样来描述的:“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这样的一种情感,也许都够一整部西方小说去描述的,而在中国古文中却只有寥寥一语。这对于那些热情饱满的年轻人来说,真是无法满足的。
  (玉生烟摘自《青春》2020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没想到鲁迅还是个电影发烧友。  从1927年10月7日至1936年10月10日(去世前9天),在上海9年,鲁迅大概看了144部电影(他有时会忘记标记,有时又会二刷),以平均每年16部的观影速度刷新着观影记录。140多部影片中,好莱坞贡献了至少124部,其余还有苏联、英、德、日及少数几部中国影片。  上海几乎所有头等影院都被鲁迅光顾过。他不仅要买观影效果最佳的座位——花楼包厢,而且看完认真打分,五星
期刊
《连环画报》封面  由于疫情影响,居家生活竟已有50多天。50多个日日夜夜,我以墨为友,安心创作。某一日,我重新绘制了旧作《明姑娘》的部分画面。  那是1982年,我20岁出头。一天,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一册脚本《明姑娘》寄到我当兵的一个叫“桥头”的冰雪覆盖的小山沟,说这是重点题材,邀我创作。  自此我开启了女性角色创作生涯。彼时,女性对我而言充满神秘色彩,甚至觉得女性之美带有某种魔力。我蹑手蹑脚地观
期刊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西方创设“卫生”这个概念,以及开始建立卫生系统的历史记忆。  欧洲古代城市系统的创设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入侵,破坏很大,使欧洲文明进程倒退了几百年。自此,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城市公共环境很差,成了病疫的渊薮。史料记载,那时欧洲几乎连年处于瘟疫和传染病的威胁之下。当时科学不发达,并没有病菌和医疗概念,人们得病后或求宗教庇佑,或被庸医折磨至死。  中世纪欧洲城市背弃了
期刊
我和野岛刚老师约着一起去中国研究所。  文京区是东京的核心区,很多文化机构都设在这里。和附近的东京大学比起来,中国研究所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那是一栋两层小楼,楼道狭窄,演讲的地方是一间会议室,只有十几个座位。在东京,“高大上”的中国研究基地有好几家。这一家是最特别的,也是最古老的,研究所的老师骄傲地介绍:它成立于1946年。  说是演讲,其实是小范围的交流。当天来了15个人,除了两位媒体人士,其他都
期刊
安提诺乌斯洗澡时被雅典娜看到了,她非常喜欢他的俊美,以至于她还穿着全身盔甲,就不管不顾地跑下奥林匹斯山,去向他求爱。  但不幸的是,因为她展示了有着美杜莎头像的盔甲,这位俊美的凡人只瞥了她一眼,就立即变成石头,这让她很不高兴。  她直接去请约弗把他复原,但在她返回之前,一位雕塑家和一位评论家从那里路过,而且发现了他。  “这是一座非常糟糕的雕像,”雕刻家说,“胸部太窄,一只胳膊至少比另一只短了半英
期刊
文学有个古今一贯的道德,就是把一组文字,变成有魔术性與传染性的东西,表现作者对于人生由“争斗”而至“完美”的一种理想,毫无限制地采取人类的各种生活,制作成所要制作的形式。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说谎”。  想把文学当成一种武器,用它来修正错误的制度,消灭荒谬的观念,克服人类的自私、懒惰,赞美清洁与健康、勇敢与正直,拥护真理,解释爱与憎的纠纷,它本身最不可缺少的,便是一种“精巧
期刊
话说,在电影或者电视的拍摄现场,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一个镜头明明拍得很满意了,可是导演还是要说,来,再拍一条。这一条往往被称为“保一条”。上一条已经很满意了,为啥还要保一条呢?  有一位导演跟我说,这不是为了安全,不是真的担心声音、画面会出故障,这其实是导演和演员的一个心理游戏。  说上一条可以了,这是告诉演员,你已经有保底的,现在可以自由发挥了。演员这个时候就能进入一种更轻松的创作状态,这时候拍
期刊
作为领导,你每天都需要传达很多信息——  “做这个。”  “做那个。”  “你先做这个。”  “你这里做错了。”  “为什么我们错过了这个目标?”  “谁是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这是我现在最需要你做的。”  但在所有这些信息中,有一个是最重要的,而且必须始终如一地、清晰地传达出去。  当你说这话时,人们都会信任你。  如果你不把它放在首位,你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神秘的信息是什么呢?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学画画的人总是从画各种水果和坛坛罐罐开始的,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从画水果开始练习。油画欣赏的册子里一般也都会有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描摹日常生活中做家务的场景:“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线之中,画的色彩显得特别明净、细腻,使人感到十分亲切。”看了艺术史教授肯尼思·本迪纳所著《绘画中的食物》一书才知道,虽然很久以来人们就已经把特定种类的食物当作族群认同的标
期刊
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困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圣阿纳,我婉拒了。但难得这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至少在西班牙),能在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