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人们对高水平运动竞赛的喜爱和关注几乎到了趋之若鹜的程度,其中职业体育作为推手作用巨大。从世界范围看,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趋势日益明显。职业体育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其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到体育产业的结构与规模。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 678美元,历史经验的相关数据表明,3 000美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随后更有可能带来社会消费的活跃,这也为体育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自1993年以足球为突破口进行职业体育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至今日,以职业足球为首的职业体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多年来竞技成绩泛善可陈,作为产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为什么在我国许多体育事业欣欣向荣的同时,职业体育却举步维艰?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变革,优化中国职业体育的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乃至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这是中国体育界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志强博士所著的《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一书(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从职业体育领域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的视角,对这一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分6章设计。
第1章导论部分对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之后,从契约治理的视角,围绕着“资产专用性”这一核心概念,郑志强博士提出了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是职业体育各相关利益者通过各种竞争和合作手段,保护其专用性投资,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层次态治理机制的重要理论观点,为后续研究道出了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开场白。
第2章主要分析职业体育市场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在介绍了职业体育市场的各种组织问题之后,接着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职业体育市场的专用性投资进行分析,说明职业体育市场各个利益相关者均进行了较高水平的专用性投资。这是职业体育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也为接下来研究职业体育市场契约的多边治理奠定了基础。
第3章旨在构建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作为整个研究的理论支点。这一章突出的亮点是在构建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同时,指出了许多经济学家讨论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混淆了组织和制度,而诺斯等著名经济学家只是从宏观上对组织和制度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将其应用于微观经济领域。郑志强博士则尝试把诺斯的理论应用于微观领域——即契约的治理上,从组织和制度、组织和专用性投资、制度和专用性投资以及组织、制度和专用性投资等不同角度对契约的治理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将体育市场组织分为替代组织、辅助组织和法律组织3类,同时把制度分为组织内部的操作规则、组织之间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3类。进而总结出组织和制度层次态演进的规律,即上述不同层次的组织和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有序地递进变化并日益复杂。结合职业体育市场的实际,提出了职业体育市场交易主体的专用性投资,从根本上决定了交易的属性和签约过程,组织和制度通过互动耦合形成契约的层次态治理机制,组织和制度演进的目的就在于保护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专用性投资的论断。
第4章是关于职业体育的历史分析,实际上也是从职业体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对前一章构建的专用性投资治理理论的一个实证研究。在职业体育的历史分析的讨论中,将职业体育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是职业体育的诞生阶段,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体育市场逐渐形成。俱乐部经历了从运动员控制到资本家控制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专用性投资程度的变化。而联盟的产生主要为保护俱乐部的专用性投资以及统一比赛规则,财政困难使联盟陆续制订一系列竞争平衡制度。第2个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球员地位有所上升,工会开始得到法律保护,但受到特定法律(如“反垄断豁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球员的工资和转会仍然受到限制,俱乐部仍处于资本家控制之下。职业体育市场价值的增加使俱乐部和联盟的治理机制逐渐完善,俱乐部出现了专职教练,联盟出现了总裁,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第3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至今,借助媒体和广告赞助,职业体育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联盟和俱乐部的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种辅助市场组织陆续出现。运动员的收入和地位大大提高,其根源仍然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专用性价值的变化,这也使劳资争端日益复杂。纵观历史,《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研究提出了职业体育的各种组织和制度都是市场相关利益者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其专用性投资而建立健全的,组织之间、制度之间以及组织和制度之间随着专用性投资价值的变化而不断相互影响,在时空维度上不断发展变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呈现一种层次态变化规律的观点。
第5章是关于职业体育治理机制的分析。联盟和俱乐部是职业体育所特有的两个主要的组织形态,其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而建立的治理机制也独具特色。本章从联盟和俱乐部两个层次对此进行讨论,分别论述了联盟内部的平衡制度及其与外部的合作、竞争制度,以及俱乐部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等。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必然要求通过适当的治理机制来维护其专用性投资,否则将导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泛滥。
第6章是对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历史分析,郑文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本上决定了职业体育的发展状况,我国的职业体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体育改革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争光竞技仍然是政府的第一选择,这使我国体育管理机构具有“官民两重性”特征。而造成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绩效低下,“假球”、“黑哨”盛行的关键是专用性投资与利益相关者的剩余控制权、索取权未能匹配,即未能根据相关利益者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建立健全对应的组织和制度以保护其专用性投资,一些进行了较高专用性投资的市场主体得不到足够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导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结合上文提出的层次态理论,在这一章的研究中构建体育管理机构与俱乐部利润分配的均衡比例模型,并通过现实情况进行验证,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协会过份重视竞技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有必要在市场和成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观点。接下来提出了关于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认为首先必须完善俱乐部的治理机制,而后是协会管理机制的改革,最后是各种辅助市场组织的建立以及法律的完善。其核心内容包括俱乐部国企资本的退出、俱乐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协会和俱乐部权利义务的重新分配、管理机构的改革、赛制改革以及市场辅助治理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等。
通观《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全书,其创新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提出了组织和制度演进的层次态变化规律。在明确区分组织和制度的前提下,该书认为不同时期的组织必然有其特定制度,而制度又成为组织产生和变迁的诱因。随着时空的变化,组织和制度演进的结果使各种更高层次的组织和制度得以产生,并对原有的组织和制度产生影响。组织和制度正是通过层次态演变而达到保护其专用性资产的目的。组织和制度层次态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依次有序出现。任何跨越层次的发展往往扭曲组织和制度的内部序列结构,从而造成组织和制度的失衡,最终影响对专用性投资的保护。该书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对职业体育的组织和制度进行了区分,将生产者组织分为市场替代组织、市场辅助组织和法律组织3类,其对应的制度则分为组织内部的操作规则、组织之间的市场制度和针对所有组织的法律制度3种;职业体育的消费者可以分为观众、媒体、广告赞助商和城市社区4类,这4类消费者依次出现,围绕着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陆续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契约治理机制。组织和制度的这种层次态发展规律也为有序、高效地解决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其实施的原则是“先组织,后制度,梯度推进,分布实施”。
2)系统研究了职业体育市场中专用性投资与组织、制度3者的关系。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教授将专用性投资作为其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石。作者也开创性地将专用性投资理论运用于对职业体育市场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认为,职业体育的消费者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这使职业体育的治理机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相关利益者治理机制。专用性投资的变化使利益相关者必然首先寻求组织的保障,而新组织的出现必然导致其特定制度的产生,这些特定的新制度又成为组织变迁的诱因。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必然要求与之对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盟的出现及其不同制度安排、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地位的转变、俱乐部边界的变化等现象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国职业体育出现的诸多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未能根据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此为出发点,该书提出了我国职业体育改革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就显得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有理有据。
3)富有洞见地提出组织和制度的互动构成了契约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专用性投资。职业体育是特殊的市场,各种组织和制度可谓叠屋架床,同时由于组织与制度的若干共性,许多经济学家经常有意无意地混淆了组织和制度。该书大胆提出组织和制度有同有异,但本质上并不一致,二者互动演进的根源就在于专用性投资的变化。职业体育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专用性资产的变化使其建立了各种组织和制度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其专用性投资。
体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受专业学养和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以往的许多研究给人一种“两张皮”的感觉,在体育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有机融合方面始终有所欠缺。郑志强博士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出发,在占有大量案例数据的基础上,条分缕析,系统地研究职业体育市场中各种组织与制度问题,并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是目前国内体育经济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而从组织和制度视角对职业体育进行研究更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这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和职业体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志强博士撰写的这部富有原创性且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职业体育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著作,值得国内体育系统的领导、体育市场从业人员、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读。
我国自1993年以足球为突破口进行职业体育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至今日,以职业足球为首的职业体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多年来竞技成绩泛善可陈,作为产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为什么在我国许多体育事业欣欣向荣的同时,职业体育却举步维艰?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变革,优化中国职业体育的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乃至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这是中国体育界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志强博士所著的《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一书(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从职业体育领域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的视角,对这一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分6章设计。
第1章导论部分对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之后,从契约治理的视角,围绕着“资产专用性”这一核心概念,郑志强博士提出了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是职业体育各相关利益者通过各种竞争和合作手段,保护其专用性投资,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层次态治理机制的重要理论观点,为后续研究道出了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开场白。
第2章主要分析职业体育市场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在介绍了职业体育市场的各种组织问题之后,接着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职业体育市场的专用性投资进行分析,说明职业体育市场各个利益相关者均进行了较高水平的专用性投资。这是职业体育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也为接下来研究职业体育市场契约的多边治理奠定了基础。
第3章旨在构建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作为整个研究的理论支点。这一章突出的亮点是在构建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同时,指出了许多经济学家讨论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混淆了组织和制度,而诺斯等著名经济学家只是从宏观上对组织和制度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将其应用于微观经济领域。郑志强博士则尝试把诺斯的理论应用于微观领域——即契约的治理上,从组织和制度、组织和专用性投资、制度和专用性投资以及组织、制度和专用性投资等不同角度对契约的治理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将体育市场组织分为替代组织、辅助组织和法律组织3类,同时把制度分为组织内部的操作规则、组织之间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3类。进而总结出组织和制度层次态演进的规律,即上述不同层次的组织和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有序地递进变化并日益复杂。结合职业体育市场的实际,提出了职业体育市场交易主体的专用性投资,从根本上决定了交易的属性和签约过程,组织和制度通过互动耦合形成契约的层次态治理机制,组织和制度演进的目的就在于保护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专用性投资的论断。
第4章是关于职业体育的历史分析,实际上也是从职业体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对前一章构建的专用性投资治理理论的一个实证研究。在职业体育的历史分析的讨论中,将职业体育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是职业体育的诞生阶段,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体育市场逐渐形成。俱乐部经历了从运动员控制到资本家控制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专用性投资程度的变化。而联盟的产生主要为保护俱乐部的专用性投资以及统一比赛规则,财政困难使联盟陆续制订一系列竞争平衡制度。第2个阶段是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球员地位有所上升,工会开始得到法律保护,但受到特定法律(如“反垄断豁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球员的工资和转会仍然受到限制,俱乐部仍处于资本家控制之下。职业体育市场价值的增加使俱乐部和联盟的治理机制逐渐完善,俱乐部出现了专职教练,联盟出现了总裁,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第3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至今,借助媒体和广告赞助,职业体育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联盟和俱乐部的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种辅助市场组织陆续出现。运动员的收入和地位大大提高,其根源仍然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专用性价值的变化,这也使劳资争端日益复杂。纵观历史,《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研究提出了职业体育的各种组织和制度都是市场相关利益者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其专用性投资而建立健全的,组织之间、制度之间以及组织和制度之间随着专用性投资价值的变化而不断相互影响,在时空维度上不断发展变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呈现一种层次态变化规律的观点。
第5章是关于职业体育治理机制的分析。联盟和俱乐部是职业体育所特有的两个主要的组织形态,其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专用性投资而建立的治理机制也独具特色。本章从联盟和俱乐部两个层次对此进行讨论,分别论述了联盟内部的平衡制度及其与外部的合作、竞争制度,以及俱乐部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等。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必然要求通过适当的治理机制来维护其专用性投资,否则将导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泛滥。
第6章是对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历史分析,郑文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本上决定了职业体育的发展状况,我国的职业体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体育改革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争光竞技仍然是政府的第一选择,这使我国体育管理机构具有“官民两重性”特征。而造成我国职业体育市场绩效低下,“假球”、“黑哨”盛行的关键是专用性投资与利益相关者的剩余控制权、索取权未能匹配,即未能根据相关利益者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建立健全对应的组织和制度以保护其专用性投资,一些进行了较高专用性投资的市场主体得不到足够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导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结合上文提出的层次态理论,在这一章的研究中构建体育管理机构与俱乐部利润分配的均衡比例模型,并通过现实情况进行验证,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协会过份重视竞技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有必要在市场和成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观点。接下来提出了关于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认为首先必须完善俱乐部的治理机制,而后是协会管理机制的改革,最后是各种辅助市场组织的建立以及法律的完善。其核心内容包括俱乐部国企资本的退出、俱乐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协会和俱乐部权利义务的重新分配、管理机构的改革、赛制改革以及市场辅助治理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等。
通观《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全书,其创新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提出了组织和制度演进的层次态变化规律。在明确区分组织和制度的前提下,该书认为不同时期的组织必然有其特定制度,而制度又成为组织产生和变迁的诱因。随着时空的变化,组织和制度演进的结果使各种更高层次的组织和制度得以产生,并对原有的组织和制度产生影响。组织和制度正是通过层次态演变而达到保护其专用性资产的目的。组织和制度层次态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依次有序出现。任何跨越层次的发展往往扭曲组织和制度的内部序列结构,从而造成组织和制度的失衡,最终影响对专用性投资的保护。该书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对职业体育的组织和制度进行了区分,将生产者组织分为市场替代组织、市场辅助组织和法律组织3类,其对应的制度则分为组织内部的操作规则、组织之间的市场制度和针对所有组织的法律制度3种;职业体育的消费者可以分为观众、媒体、广告赞助商和城市社区4类,这4类消费者依次出现,围绕着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陆续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契约治理机制。组织和制度的这种层次态发展规律也为有序、高效地解决我国职业体育组织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其实施的原则是“先组织,后制度,梯度推进,分布实施”。
2)系统研究了职业体育市场中专用性投资与组织、制度3者的关系。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教授将专用性投资作为其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石。作者也开创性地将专用性投资理论运用于对职业体育市场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认为,职业体育的消费者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这使职业体育的治理机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相关利益者治理机制。专用性投资的变化使利益相关者必然首先寻求组织的保障,而新组织的出现必然导致其特定制度的产生,这些特定的新制度又成为组织变迁的诱因。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必然要求与之对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盟的出现及其不同制度安排、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地位的转变、俱乐部边界的变化等现象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国职业体育出现的诸多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未能根据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此为出发点,该书提出了我国职业体育改革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就显得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有理有据。
3)富有洞见地提出组织和制度的互动构成了契约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专用性投资。职业体育是特殊的市场,各种组织和制度可谓叠屋架床,同时由于组织与制度的若干共性,许多经济学家经常有意无意地混淆了组织和制度。该书大胆提出组织和制度有同有异,但本质上并不一致,二者互动演进的根源就在于专用性投资的变化。职业体育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专用性资产的变化使其建立了各种组织和制度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保护其专用性投资。
体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受专业学养和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以往的许多研究给人一种“两张皮”的感觉,在体育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有机融合方面始终有所欠缺。郑志强博士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出发,在占有大量案例数据的基础上,条分缕析,系统地研究职业体育市场中各种组织与制度问题,并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是目前国内体育经济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而从组织和制度视角对职业体育进行研究更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这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和职业体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志强博士撰写的这部富有原创性且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职业体育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著作,值得国内体育系统的领导、体育市场从业人员、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