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以全新的理念审视班级管理。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对班级管理的新要求,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本文提出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应注意划分阶段,采取具体措施,从而达到增强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 班级管理;过程;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5-02
1 问题的提出
据笔者观察,当前相当一部分五年制师范学生缺乏进取意识,因为:一是没有升学压力,大大减轻了学习的动力,一开始就准备潇洒、浪漫地度过他们所谓的“大学生活”;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学校不包分配,悲观失望,许多学生产生了浮躁的心态。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范学校的班级管理。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的班级管理并不是三年制中师班级管理在时间上的简单延长,也不是其他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涵盖目标、内容、途径、机制、方法等诸方面更高层次的系统建构,既要与三年制中师相衔接又要与高校相呼应。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培育出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是摆在我们面前既具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2 班级管理的过程
在研究和实践中,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阶段特点,我们采取:总体要求上五年一贯,具体要求上三、二分段,前三年预科部阶段基本沿用中师管理的成功经验,后两年专科部阶段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确立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环境。管理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 在严格的基础上“开导”
一、二年级学生是在校五年发展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师范生的角色转变,明确并遵守中师生行为规范,初步树立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养成适应意识与规范意识。具体侧重于一年级的“适应”,二年级的“规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严格”,又要重视“开导”。
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也随着实际的要求和变化多次修订、创新性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全面的、规范的、有效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制度。
这些制度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比如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以“班级日常管理量化考核表”为载体,条款细化到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日常管理的方向,也是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公正客观的奖惩制度是整个制度体系的外围屏障。奖学金、评选各级优秀都有章可循,而严厉的惩罚甚至“劝退”制度则是学生管理的底线,起到一种警戒和震慑作用。
2.2 在规范的基础上“转化”
严格的规范若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缺乏主体自觉支持的班级管理必将流变为僵化、机械,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不能及远及深。因此,在规范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由外在强制转向内化,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关键。这不仅是教育规律使然,而且是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化”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2.2.1 向以自我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将原先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委手中的事务与权力下放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转化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管”。在班主任指导下,将班级具体事务分解到个人,从公物保管到卫生打掃,从学习纪律到文明言行,都有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第二步,班级事务民主商议,形成班级的共同价值取向。对班级重大事情全班同学充分发表意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明确为什么,怎么样,培养学生自主决策能力。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班级工作运行的机制与制度,以制度去引导、约束、调控学生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为下阶段的“放开”奠定基础。
2.2.2 以学风建设为主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由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相对于一、二年级强调行为规范而言,三年级应侧重于学风建设。我们开展了“做学习的主人”基本素质竞赛、辩论赛、书画展等活动,引导学生为实现“一专多能”目标而努力。
2.2.3 重个性发展,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经一、二年级的适应,学生对整个师范生活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渴望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和空间。因此,一方面在活动安排和作息制度上,变原来的相对集中为相对宽松,变直接布置为发动学生积极争取,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另一方面,在评价机制导向上,增加个性特长发展激励因素,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寻找自我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2.3 在自律的基础上“放开”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社会的人”。“放开”正是基于这一思考而提出的。“放开”的实质是“外松内紧”,外松指减少行政指令性,增强社会参与性;内紧指培养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突出目标管理和环境氛围建设,班主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顾问”或“咨询者”,放手发动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品格。
3 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必须满足“专科”这个量级的要求,这在确定目标规格、学业程度和评价指标等操作意义上是十分重要的。五年制师范教育所要造就的适应新世纪教育的现代教师,不仅要获得一种新的量的规定,还应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质的规定,即现代性的规定。在班级管理中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导生制”。
所谓“导生制”,就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本校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协助班主任负责其他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导生上岗以后积极工作,给班主任以配合,给其他学生以帮助,他们尽心尽责地做好分管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仅关心其他学生的学业,也关心他们的生活。
推行“导生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导生和学生在年龄上是一代人,不存在什么代沟,彼此更容易进行交流;其次,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导生作为成功的过来人,他们的现身说法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3.2 在管理办法上,注意以自我管理方法为主。
学校设计一系列参与性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觉锻炼,实现有指导的自治自理。在常规建设上,实行常规免检班挂牌制。
根据学校制定的量化考核班级免检挂牌制标准,往届优秀班级由全班学生讨论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管理部门评估,以一学期为限,对班级量化考核免检挂牌。学生会通过不定期抽查达到监督目的,对于不合格者学期内不参与先进班级的评选并会在受到批评的同时摘牌。事关荣辱,奖罚分明,参与的班级强化了自我管理与日常自我监督的意识。
3.3 在管理的内容与途径方面,注重高层次与渗透性。
大专阶段的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含有一定学术成分的活动。因此,我们开展了以审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中外优秀影视欣赏周、文学讲座、辩论赛等,在学生对学术感兴趣的基础上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师德等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形式上,可以由学校提出思路和要求,活动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学校由“发令者”向调控者、监督者转换角色。
3.4 在管理氛围建设方面,强调宽松与严谨相结合。
所谓宽松,就是指在作息时间上除正常课堂教学外,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支配、自我调节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自修室、琴房、微机室,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范围。所谓严谨,就是指一方面在各个场合有各自的要求,另一方面各项考核与考试严格把关。
4 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开导”、“转化”、“放开”,采取具体措施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班级活动的层次性、系统性更加明显,增强了实效,各个班级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必须依据学校的工作方针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站在学生五年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各个阶段的工作,确立工作重心,引导学生乐学奉献、和谐、创新,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4.2 在班级工作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应成为“小教大专”班级管理的重点。围绕严格、规范、自律三个基本点,综合协调地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树立适应意识、规范意识、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
4.3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你教会了学生什么知识,而是教会了他怎样获取知识,在实践中体验、感受、认知、接受。目的不是找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开发、训练学生一种更好的思维方式。无疑,实践的过程比旁观的过程更能让学生体会、接受。
参考文献
[1] 周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法治,还是德治》,《班主任》
[2] 李红、王福莲,《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班主任》
[3] 李学农,《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第一版)。
【关键词】 班级管理;过程;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5-02
1 问题的提出
据笔者观察,当前相当一部分五年制师范学生缺乏进取意识,因为:一是没有升学压力,大大减轻了学习的动力,一开始就准备潇洒、浪漫地度过他们所谓的“大学生活”;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学校不包分配,悲观失望,许多学生产生了浮躁的心态。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范学校的班级管理。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的班级管理并不是三年制中师班级管理在时间上的简单延长,也不是其他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涵盖目标、内容、途径、机制、方法等诸方面更高层次的系统建构,既要与三年制中师相衔接又要与高校相呼应。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培育出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是摆在我们面前既具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2 班级管理的过程
在研究和实践中,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阶段特点,我们采取:总体要求上五年一贯,具体要求上三、二分段,前三年预科部阶段基本沿用中师管理的成功经验,后两年专科部阶段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确立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环境。管理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 在严格的基础上“开导”
一、二年级学生是在校五年发展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师范生的角色转变,明确并遵守中师生行为规范,初步树立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养成适应意识与规范意识。具体侧重于一年级的“适应”,二年级的“规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严格”,又要重视“开导”。
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也随着实际的要求和变化多次修订、创新性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全面的、规范的、有效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制度。
这些制度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比如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以“班级日常管理量化考核表”为载体,条款细化到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日常管理的方向,也是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公正客观的奖惩制度是整个制度体系的外围屏障。奖学金、评选各级优秀都有章可循,而严厉的惩罚甚至“劝退”制度则是学生管理的底线,起到一种警戒和震慑作用。
2.2 在规范的基础上“转化”
严格的规范若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缺乏主体自觉支持的班级管理必将流变为僵化、机械,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不能及远及深。因此,在规范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由外在强制转向内化,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关键。这不仅是教育规律使然,而且是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化”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2.2.1 向以自我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将原先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委手中的事务与权力下放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转化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管”。在班主任指导下,将班级具体事务分解到个人,从公物保管到卫生打掃,从学习纪律到文明言行,都有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第二步,班级事务民主商议,形成班级的共同价值取向。对班级重大事情全班同学充分发表意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明确为什么,怎么样,培养学生自主决策能力。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班级工作运行的机制与制度,以制度去引导、约束、调控学生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为下阶段的“放开”奠定基础。
2.2.2 以学风建设为主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由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相对于一、二年级强调行为规范而言,三年级应侧重于学风建设。我们开展了“做学习的主人”基本素质竞赛、辩论赛、书画展等活动,引导学生为实现“一专多能”目标而努力。
2.2.3 重个性发展,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经一、二年级的适应,学生对整个师范生活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渴望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和空间。因此,一方面在活动安排和作息制度上,变原来的相对集中为相对宽松,变直接布置为发动学生积极争取,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另一方面,在评价机制导向上,增加个性特长发展激励因素,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寻找自我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2.3 在自律的基础上“放开”
五年制“小教大专”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社会的人”。“放开”正是基于这一思考而提出的。“放开”的实质是“外松内紧”,外松指减少行政指令性,增强社会参与性;内紧指培养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突出目标管理和环境氛围建设,班主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顾问”或“咨询者”,放手发动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品格。
3 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必须满足“专科”这个量级的要求,这在确定目标规格、学业程度和评价指标等操作意义上是十分重要的。五年制师范教育所要造就的适应新世纪教育的现代教师,不仅要获得一种新的量的规定,还应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质的规定,即现代性的规定。在班级管理中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导生制”。
所谓“导生制”,就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本校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协助班主任负责其他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导生上岗以后积极工作,给班主任以配合,给其他学生以帮助,他们尽心尽责地做好分管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仅关心其他学生的学业,也关心他们的生活。
推行“导生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导生和学生在年龄上是一代人,不存在什么代沟,彼此更容易进行交流;其次,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导生作为成功的过来人,他们的现身说法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3.2 在管理办法上,注意以自我管理方法为主。
学校设计一系列参与性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觉锻炼,实现有指导的自治自理。在常规建设上,实行常规免检班挂牌制。
根据学校制定的量化考核班级免检挂牌制标准,往届优秀班级由全班学生讨论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管理部门评估,以一学期为限,对班级量化考核免检挂牌。学生会通过不定期抽查达到监督目的,对于不合格者学期内不参与先进班级的评选并会在受到批评的同时摘牌。事关荣辱,奖罚分明,参与的班级强化了自我管理与日常自我监督的意识。
3.3 在管理的内容与途径方面,注重高层次与渗透性。
大专阶段的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含有一定学术成分的活动。因此,我们开展了以审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如中外优秀影视欣赏周、文学讲座、辩论赛等,在学生对学术感兴趣的基础上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师德等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形式上,可以由学校提出思路和要求,活动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学校由“发令者”向调控者、监督者转换角色。
3.4 在管理氛围建设方面,强调宽松与严谨相结合。
所谓宽松,就是指在作息时间上除正常课堂教学外,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支配、自我调节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自修室、琴房、微机室,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范围。所谓严谨,就是指一方面在各个场合有各自的要求,另一方面各项考核与考试严格把关。
4 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开导”、“转化”、“放开”,采取具体措施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班级活动的层次性、系统性更加明显,增强了实效,各个班级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五年制师范学校班级管理必须依据学校的工作方针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站在学生五年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各个阶段的工作,确立工作重心,引导学生乐学奉献、和谐、创新,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4.2 在班级工作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应成为“小教大专”班级管理的重点。围绕严格、规范、自律三个基本点,综合协调地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学生树立适应意识、规范意识、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
4.3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你教会了学生什么知识,而是教会了他怎样获取知识,在实践中体验、感受、认知、接受。目的不是找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开发、训练学生一种更好的思维方式。无疑,实践的过程比旁观的过程更能让学生体会、接受。
参考文献
[1] 周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法治,还是德治》,《班主任》
[2] 李红、王福莲,《班级管理中的“三个结合”》,《班主任》
[3] 李学农,《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