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教育述评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行边疆教育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来西北边疆教育研究状况进行简要述评,并提出今后应注重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教育;研究
  民国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蒙藏教育司,专管蒙藏及其他边疆教育事业,是为我国专设少数民族教育司之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法令、办法,制定了各种计划兴办边疆教育,逐渐形成了边疆教育体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边疆教育的宗旨与普通教育无异,只是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以普通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边疆教育,必须制定符合边疆实际情形的政策和计划。边疆教育事业对国民政府来说属“草创事业”[1],无成规可循,因而此项事业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国民政府推行边疆教育既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它从正反两方面为今天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本人从所能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当中对于西北边疆教育的内容进行梳理。民国政府成立之后,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五族共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其中高校的设置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其教育政策当中涉及了西北边疆高等学院建立的相关政策。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2]第五编高等教育第一章概述了高等教育的变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依其演进,可分为以下三期:
  (一) 抗战前有关边疆教育的文章和著作
  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兴办处于准备、创设阶段。因此,这时有关边疆教育的著作大多属于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说明推行边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推行边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当时关于西北各省教育状况的文章有一些,但大多没有将民族教育状况作单独论述,并没有体现出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文章。其中比较突山的文章有以下几篇:1934年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水梓撰写《甘肃教育概况及改进计划》[3]的报告中就甘肃省回藏教育的状况作了系统概述,其中提到了高等教育的学院设置,并拟具改进藏回教育计划数点。还有这时期冯国瑞的文章《开发西北与蒙藏教育》[4]则从开发西北与蒙藏教育的关系这一角度,论述了自古以来蒙藏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及兴办蒙藏高等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在开发西北中的重要作用。比较系统地论述这一时期边疆教育设施与计划的是郑鹤声于1936年撰写的《我国边疆教育计划与设施》[5]一文。此文引用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先从总体上综论政府兴办边疆高等教育的源起、过程和计划;再分论了西北、西南各省推行边疆教育的过程,最后提出推行边疆教育“应有的觉悟”,即应注意“教育信仰之培养”和“民族意识之养成”。时间跨度从清末到民国25年(1936年),文中引用了许多资料,在今天看来都是很有价值的。
  在专著方面,这一时期有以下几部。如1936年出版了《西北教育考察报告书》,其中对西北各省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作了考察,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改进办法。同年,刘曼卿女士经过多年实地考察,精心编著的《边疆教育》[6]一书问世。此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导论,就边疆教育的命名、对象、范围、特性、目的及背景作了论述。在这一部分特别是对边疆各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民族分布情况、风俗习惯做了详细介绍。这些是推行边疆教育首先要了解的;中篇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了甘、宁、青、察绥、康藏、新疆等省各级各类教育概况,其中各省高等教育一一列出;下篇总结各省各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作比较分析,提出改进的具体办法。其中特别列举了国民政府关于高等教育的主要的推进计划,作者根据蒙、藏、回等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更加详细的实施办法,对以后进一步发展边疆高等教育具有参考价值。顾颉刚先生在抗战爆发时,奉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命对—西北教育进行考察,留下了《西北考察日记》,其中对西北边疆高等教育尤为关注。以后还拟订了“补助西北教育计划书”,计划组成蒙回藏特种教育组以推行民族教育。
  (二)抗战期间有关著述概况
  抗战爆发后,东北、华北的许多国土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西迁到重庆、西北、西南地区成为长期抗战的大后方,建设西北、西南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示出来。西北、西南边疆受到更多国人的重视,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实施加大了力度,重要的边疆教育法令频频出台,开始大批兴办边疆学校。其中包括新建以及合并多所著名大学迁往西北,如形成的西北联大。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7]中,可以看到西北高等教育有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甘肃学院、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学院、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私立西北药学专科学校、新疆省立新疆学院、新疆省立女子学院,以及这些高等院校内迁与设置情况、院科系数、人才培养、招生人数、学术研究,发展状况。言心哲于1941年在《边政公论》上发表的《边疆社会调查与边疆社会改造》[8]一文指出国家应该真实的找出边疆社会病源,提出可实施的适合边疆开发、改造的真正政策。其中提到高等教育对边疆开发、改造的作用。沈灌群于1942年在《高等教育季刊》上发表的《论我国西北高等教育之建设》[9]中写到了西北高等教育现状、各类高等教育学校的建设目标以及对边疆发展的影响。
  除了以上著述外,教育部蒙藏教育司还于1944年将历年颁布的边疆教育法令汇编成册,即《边疆教育法令汇编》[10],以利边疆教育推进。同年,教育部还编辑印行了《边疆教育概况》[11],全面记载了民国24年到民国31年底国民政府和各边远省份推行边疆教育的概况,并附录有重要的边疆教育法令。
  (三)抗战胜利后的研究状况
  随着抗战的胜利,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推行边疆教育的政策也应有相应的调整。人们重新审视多年来的各项边疆教育事业,为边疆教育的顺利推进寻求更合适的途径。曹树勋的《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边疆教育》[12]和《战后中国的边疆教育》[13]一文回顾了边疆教育事业的历程,肯定了取得的成果。文章同时又指出边疆教育仍未普及,其特殊困难在于以下方面:师资缺乏,待遇菲薄;生源大多并非真正边疆学生;学校设备简陋,经费严重不足;中央与地方配合不够等等。余书麟《战后我国边疆教育建设之途径》[14]一文提出了以下改进边疆教育的途径:一要架设边疆教育建设的桥梁,包括宗教活用、交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服务、语文沟通等方面;二要确定边疆教育建设的政策;三要制订计划;四要设计实施边疆教育的技巧。这些建议是抗战胜利后,对政府历年兴办边疆教育事业所做冷静、合理的分析而得出的,指出了要发展边疆教育需要相关环节的相互配合,共同发展。1947年教育部又编辑了《边疆教育概况》续编,概述了1943年到1947年国民政府利各省兴办边疆教育的概况,并附录了边疆教育各项统计数据。这一时期,习之在《西北通讯》上发表的《西北大学的边政系》[15]一文阐述了西北大学为促进边疆开发、建设设立了专门服务于西北边疆的边政系。以及《边疆通讯》上提到教育部对边疆语言蒙文藏文回文等学习极为重视,特令蒙藏司司长在国内有关各学校设置边疆语文科或系,西北的兰州大学已列入计划中,将设置蒙回藏三中语文。这都预示着边疆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与边疆的开发、建设紧密相关的。1948年,钱萍的《新疆应设国立大学刍议》[16]写到新疆地区的发展需要大学的学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同时,卫惠林的《论边疆学术与边疆大学设置问题》[17]中提到中国边疆的学术价值以及怎样建设边疆大学。由此说明,边疆的开发、建设需要学术,需要大学的建立。   (四)1949年以来的研究状况及问题
  1949年以来,边疆教育是近代边疆史和民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者并不多。从宏观上来说,笔者见到的几种民国教育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著作对边疆教育或者只是略有提及,并未设专题或专章进行介绍,或者根本没有提及。如李华兴先生主编的《民国教育史》[18]出版于1997年,是系统的民国教育史专著。作者认为:“民国时期基本建成了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现代国家教育体系。……除普通教育外,师范教育、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边疆教育、华侨教育、特殊教育也渐次开展并趋于完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公私并举、上下互补的教育网络,为尔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他还认为:“民国时期的教育实践,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18]具体到各类教育方面如“边疆教育的特殊政策”就为今后的事业提供了借鉴。另外,申晓云主编的《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以及少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著作中只是对“蒙藏教育”略有提及。至于说系统、全面的有关民国时期边疆高等教育的著作还不曾见到。
  近些年,边疆教育政策研究的比较多,有很少一部分文章关注到西北边疆高等教育与地区建设的关系。薛书冰发表的《从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看国家与大学的关系》[19]一文从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政策、经费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师资政策、招生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透视民国时期国家与大学的关系。赵勋虎的《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基于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视域》[20]指出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异常复杂并伴随政治、经济、文化交织在一起。从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视角对政府与大学关系进行探究,回顾民国高等教育政策沿革,探究政府在政校关系中的地位。
  四、小结
  总之,从整体上来说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研究至今仍是薄弱环节。正如赵云田2000年在《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一文中所指:“50年来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研究领域还不够宽广,“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的领域还需要拓展,应着重加强中国近代边疆内在的问题研究,比如边疆社会、边疆宗教、边疆教育等。”就边疆教育来说,宏观、微观都需继续深入研究。为了搞清历史,以便给当今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以下问题的研究:
  第一,国民政府推行边疆教育的动因,具体制度、计划,各级各类边疆教育实施情况;第二,各省边疆教育具体推行的情况、效果、问题;第三,国民政府推行边疆教育有什么优点,对边疆社会的发展起到哪些影响和作用,政策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经验教训;第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做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M].北京:教育部边疆教育司,1947.
  [2]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3]水梓.甘肃教育概况及改进计划[J].甘肃教育周刊,1934,(9—12).
  [4]冯国瑞.开发西北与蒙藏教育[J].新亚西亚,1935,(2).
  [5]郑鹤声.我国边疆教育计划与设施[J].教育杂志,1936,(5—6).
  [6]刘曼卿.边疆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5-62.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第1、2、3、5辑.
  [8]言心哲.边疆社会调查与边疆社会改造[J].边政公论,1941,(5—6).
  [9]沈灌群.论我国西北高等教育之建设[J].高等教育季刊,1942,(2).
  [10]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法令汇编[M].北京: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印,1944.
  [11]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M].北京: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印,1944.
  [12]曹树勋.抗战十年来中国的边疆教育[J].中华教育界复刊,1947,(1).
  [13]曹树勋.战后中国的边疆教育[J].教育杂志,1947,(2).
  [14]余书麟.战后我国边疆教育建设之途径[J].教育杂志,1947,(2).
  [15]习之.西北大学的边政系[J].西北通讯,1947,(6).
  [16]钱萍.新疆应设国立大学刍议[J].教育通讯,1948,6(4).
  [17]卫惠林.论边疆学术与边疆大学设置问题[J].边政公论,1948,(3).
  [18]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5-102.
  [19]薛书冰.从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看国家与大学的关系[J].高教高职研究,2007,10(2).
  [20]赵勋虎.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基于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视域[J].文学历史研究,2010,(32).
其他文献
摘要: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足以彪炳青史的巨匠。他与倪云林、石涛齐名,都是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哲学的智慧做画,以视觉语言表现对人生、历史乃至宇宙的思考。比较而言,八大山人的艺术妙在“孤危”,“脱透”,“超越”,“怪异”,既是他个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沁染了他对人生的顿悟与思考。归纳八大的创作成因,对我们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位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必有裨益。  关键词:八大山人;艺术创作;孤独;禅宗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的差异性,决定着高职学校要因材施教。文章对因材施教含义进行了解读,建议高职学校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考核等方面,践行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因材施教;建议  一、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发展。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发展中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模扩张贪大求快,导致高职院校既可以招收普
期刊
摘要:预习功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途径,所以最好从小培养,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明白在功课学习中预习的作用于好处,教会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注重预习过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过程;预习习惯  问题的提出。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让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功课编入课例,使预习功课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
期刊
摘要:高校廉洁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化的创新,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引导为先、全面渗透原则。内容的创新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结合地域特征,根据对象变化来进行。形式的创新,既要坚持和完善既有的传统教育形式;也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重视虚拟空间的利用;还要鼓励全员参与,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的过程中,应着力处理好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师政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矫正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的现有弊端、彰显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顺应政教专业学生就业形式多元化趋势、实现现有师资培养与中学新课改相对接等方面,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愈益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价值  《教育部关于
期刊
摘要:兴起于20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提出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的必要性和历史责任,从实践的视角在人员招聘、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员工培训、职业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运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资本  发起于上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以其提出的独特而富有价值
期刊
摘要:高校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不少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国贸专业选修课为例,主要分析了专业选修课设置与教学中存在的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及考核方式单一等典型问题,并从提升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国贸专业;课程教学  一、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专业选修课是指与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分类灵活性中概念知识和执行控制的作用。分类灵活性指的是在目标物体的两个同时可用但彼此之间又有冲突的分类表征之间转换的能力。分类灵活性必须具备足够可用的概念知识和执行控制。执行控制又包括认知灵活性、抑制和工作记忆。研究总结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出,儿童的分类灵活性是在4到5岁之间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分类灵活性;概念知识;执行控制  1.引言  人们能够把物体进行分类,并且可以按照不
期刊
摘要:文章在界定制度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制度以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和社会功能,通过为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现实空间、实践手段和转化中介等三方面,保证社会正义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从而达到制度安排对社会正义的规范性建构,呼唤制度职能的履行,促进社会正义理想的实现,揭示制度的资源性意义。  关键词:制度;社会正义;资源性意义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正义的理论形式从单纯的伦理学扩大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
期刊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具有主体的内在协调性、文化的兼容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载体的高雅与教育性的特征。要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丰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并通过完善领导机制、健全建设主体、挖掘载体资源、建立连通体系等有效途径,切实推动电大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开放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