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不少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国贸专业选修课为例,主要分析了专业选修课设置与教学中存在的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及考核方式单一等典型问题,并从提升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国贸专业;课程教学
  一、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专业选修课是指与特定专业相关的供学生自主选修的一类课程的统称。作为专业必修课的补充,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巩固本专业必修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展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在已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或发展需求,选修其他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对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基本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还要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如要较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商务礼仪、贸易法规与惯例等,课程涉及面广,体系复杂,选修课的开设极为重要。
  然而,国贸专业多数重要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国贸专业选修课设置与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
  意识决定行为,院校、教师及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影响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根本性问题。首先,院校对专业选修课定位不高,影响教师参与选修课授课积极性。尽管在我国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体系中出现了选修课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院校越来越重视选修课。比如,在选修课程数增加的同时,选修课的课时数却在逐步减少,担任选修课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多为新进的年轻人员,受到院校工作量指标的限定,选修课的授课教师通常要承担3-4门课程才能达标,在教学经验与教学精力上都难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效果;选修课教师在申报精品课堂、教学奖励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相对必修课教师都处于弱势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年轻教师投身选修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认真参与选修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选课的动机不是出于兴趣或需求,而是为了获得学分或盲目跟从其他同学的选择,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程度定然不高;二是教师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不够具有吸引力,学生听起来乏味,如《WTO》课程中涉及大量贸易协议及规则,内容相对枯燥,学生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机或其他课程学习压力所分散。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挫败了教师授课的成就感,有可能在专业选修课上形成“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获得学分“的恶性循环。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知识结构和开设时间两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不少以往的专业必修课逐步被划入专业选修课行列,而学分制要求学生修满一定总学分及选修课学分便可毕业,结果不少学生并未选修这些本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就已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才发现专业知识的缺乏。《WTO》在几年前我校教学计划修订中由国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但却屡次因选课人数过少而停开,而课程中的技术贸易壁垒、SPS措施等规则都与常见的贸易问题相关。另外,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以必修课为基础,所以一般选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但此时大部分学生的学分已基本修完,心思主要花在考研或找工作上,选课并认真听课的学生偏少,难以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我系《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就是很好的例子,授课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案例,学生很少主动关注,带领学生在机房进行模拟货代实习,以增强其动手能力,效果也不理想。可以说,课程设置的种种不合理极大约束了专业选修课作用的发挥。
  (三)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受学校类型、专业特色等因素影响,各院校相同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程并不相同,选修课教材的统一性及需求量都远不及必修课教材,选修课教材也远不如必修课教材那样多样、丰富。如前所述,从事选修课教学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由于经验、时间及资金的缺乏,撰写或编著相应选修课教材难度较大,不从事这一领域教学的教师又难以找准相关选修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因此,不少选修课程难以找到合适的新版教材。部分国贸专业选修课的教材较为优秀,如《外贸函电》、《贸易经济学》等,但多数课程教材都存在内容陈旧、知识重复、相关配套教与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如《农产品国际贸易》、《国贸专业英语》等。尽管“教学”不是“教书”,但作为“教”与“学”的蓝本,要能既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又引导学生自我的系统学习,合适的教材必不可少。
  (四)考核方式较单一
  尽管专业选修课考核在考核时间、考核地点、考核形式等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受考核管理制度及材料归档要求等影响,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试卷考试和提交课程论文最常见的选修课考核方式,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想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考前突击知识点或认真完成课程论文来“赢”高分,而仅仅以拿学分为目的的同学也都能以答完试题或简单拼凑论文来“通关”。可见,单一的选修课程考核方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便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进行衡量,从而难以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在选修课上的表现给予中肯评价,导致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存在助长“混学分”现象的可能。另外,单一的考核方式也难以凸显不同选修课的特色,如《国贸专业英语》应考查学生对国贸专业英语知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若没有口试,“说”的能力则没法考查。
  三、国贸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提升专业选修课教学理念
  专业选修课教学理念的提升要在院校政策引导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着手,即教师“教”的观念由“简单完成任务型”向“充分发挥专业价值”提升;学生“学”的观念由“简单教-学模式”向“主观能动学习模式”提升。这两种提升的实现都依赖于院校对选修课给予足够重视。首先,院校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除惯常的教学、出勤检查外,应适度体现灵活性,如可采取不局限于教室的讲和学,可适当采取室外交流、辩论或游戏等形式开展课堂。其次,院校在进行精品课堂、优秀教师等的评选时应平等对待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师,在进行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等工作时应考虑选修课难度大、课时少的特殊性,适当给予选修课教师优惠政策。另外,院校对学生选课应出台引导和约束政策,既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或需求认真选课,又约束学生选课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考核。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动态性。专业选修课具有将专业专业必修课中理论知识的加深与扩展同未来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的特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根据教学规律与本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各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及开课时间,在先稳定部分科学性和系统性均较强选修课开设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或增开实用性强、知识更新快、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选修课。对国贸专业而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结算》、《专业英语》等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在课程设置中应具有稳定性;《国际商务谈判》、《WTO》、《国际服务及技术贸易》等课程则应突出动态性。另外,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可尝试与行业或企业协作办学方式。对于国际贸易这样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若能让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界人士参与国贸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本专业所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必定更能满足用人单位及市场的需求。
  (三)提高任课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状况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体现在教师认真对待课堂。课前认真备课,课程内容的安排、视频或图片的选择、案例或新闻的接受、PPT的制作等都需花心思认真准备;课中认真授课,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控制声音的轻重缓急、设置疑问与引导讨论等都需动脑筋认真尝试;课后认真辅课,作业的批改、疑问的解答、文献资料的查阅等都需用热心认真辅导。院校作为教师教学的支持,应加强对专业选修课教师培训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师理论功底的培训,如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培训会,或到知名高等学府深造,通过交流与学习,不仅积累了教学经验,还为将来教师编写合适的专业选修课教材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师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训,如为国贸系教师提供进入外贸企业、海关或银行考察或实习的机会等,以便教师找准教学方向与重点,避免发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到”的现象。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首先,专业选修课程的考核须体现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他们明白参与课堂不仅是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联想能力等,还会是他们平时成绩形成的重要依据,以便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笔者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介绍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新闻、回答教师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及PPT展示等途径,获得参与课堂的相应奖励,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次,专业选修课的期末考核也应灵活变换,如采取试卷与课程论文、文献综述、作业、调查报告、企业实习报告、实务操作、读书笔记等相结合的方式,既考核了学习能力,又考核了动手能力,也充分展示了专业选修课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宋卓斐,冯运莉,李杰. 高校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85-86.
  [2]王昱沣,陆兆新,史秋峰.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05: 58-60.
  [3]曾志红.关于提高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9:42-43.
  [4]李永刚,何云峰.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选用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12-14.
  [5]宋晓敏等.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52:8-9.
其他文献
摘要:IT运维以解决IT设备的运行维护为目的,有效利用此管理技术能够降低IT设备管理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其实用和基础技术融合的特性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相关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IT运维的基本概念和市场发展情况,接着对高职高专院校中的IT运维课程建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设进行了探讨。IT运维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社会服务和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将大有作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生态学和体育生态学角度出发,结合了学校体育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深刻揭露了学校体育与生态化接轨的必然性,同时,提出了在当今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中存在的与“绿色体育”违背的相关问题,并为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  1. 学校体育生态化系统理念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学校体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学校体育生态系统是学校体育系统与学校体
期刊
摘要:“文化例外”政策是法国-加拿大提出的文化产业政策,旨在抵抗全球化同质文化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消解,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所描写的鄂温克族属于黑龙江省的五小民族,鄂温克族的萨满文化就属于特色民族文化,本文拟从法-加“文化例外”政策出发,分析解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所展示的萨满文化解构消失的历程,从文化角度探究“文化例外”政策对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作用,分析当今世界构建文
期刊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全日制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来,我国进入第八轮课程改革已有十余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材编写者仍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故2011年,国家又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版)》,修订版一改实验版“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代之以“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对教材进行调整。本文就课标修订后教师如何应对展开论述。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
期刊
摘要: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足以彪炳青史的巨匠。他与倪云林、石涛齐名,都是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哲学的智慧做画,以视觉语言表现对人生、历史乃至宇宙的思考。比较而言,八大山人的艺术妙在“孤危”,“脱透”,“超越”,“怪异”,既是他个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沁染了他对人生的顿悟与思考。归纳八大的创作成因,对我们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位艺术大师及其作品必有裨益。  关键词:八大山人;艺术创作;孤独;禅宗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的差异性,决定着高职学校要因材施教。文章对因材施教含义进行了解读,建议高职学校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考核等方面,践行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因材施教;建议  一、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发展。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发展中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模扩张贪大求快,导致高职院校既可以招收普
期刊
摘要:预习功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途径,所以最好从小培养,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明白在功课学习中预习的作用于好处,教会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注重预习过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过程;预习习惯  问题的提出。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让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功课编入课例,使预习功课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
期刊
摘要:高校廉洁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化的创新,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引导为先、全面渗透原则。内容的创新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结合地域特征,根据对象变化来进行。形式的创新,既要坚持和完善既有的传统教育形式;也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重视虚拟空间的利用;还要鼓励全员参与,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的过程中,应着力处理好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师政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矫正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的现有弊端、彰显和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顺应政教专业学生就业形式多元化趋势、实现现有师资培养与中学新课改相对接等方面,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愈益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价值  《教育部关于
期刊
摘要:兴起于20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提出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的必要性和历史责任,从实践的视角在人员招聘、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员工培训、职业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运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资本  发起于上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以其提出的独特而富有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