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10岁孩子被同学用厕所里的垃圾筐扣头,随后被诊断出“急性应激反应”。她的母亲气不过,用饱含深情的文章《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把这件事捅到了舆论场,并引发海量跟帖。
引爆舆论5天后,家长声音、舆论观点、校方声明、教委态度似乎都到齐了,但如何定性?如何面对?不是更清楚,而是更混乱了。
12月13日凌晨,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接受专访,表明学校与这位母亲根本分歧所在:“我们与家长无法协调的关键在于对事件的定性。对方一直要求定性为霸凌,我们无法满足家长的这个诉求。”
什么叫霸凌?世界上通用的,还是瑞士心理学家在1970年所下的定义: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都是霸凌行为。
在这里,“不平等力量关系”“侵略”“反复”都是关键词。另外,除了身体和语言上的霸凌,还有孤立对方的关系霸凌,以及日益严重的网络霸凌。
就此事而言,事发是11月24日,家长发帖是12月5日,学校回应分别是12月10日和13日。可以说,事件早就过了黄金调查期,每个人都因为卷入舆论场而有了自己的预设立场。而且厕所没有摄像头,三个孩子同在厕所那30秒,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还原的可能。至于是反复还是偶发,更难有定论。
因为存在黑洞,争论也许永远没有公论。不过,霸凌仍然值得社会关注。特别是这次事件发生在一所北京名校。中关村二小即使是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优质小学,该校如何处理此事,对全国来说都有标杆效应。如果13日的校长回应算是大结局,那对多方而言,可谓满盘皆输。
中关村二小最受诟病的是第一次回应。有网友翻译了这则声明的潜台词:“第一段,我校很牛×;第二段,我校已处理;第三段,再在网上议论我校,分分钟给你发律师函;第四段,快散了吧,你们不能把我校怎样。”
杨刚13日解释,当时不讲事实,也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希望家长矛盾升级。受“人民网”批评后,中关村二小才最终披露了4份由学校出具的调查报告,并举证说明,4份报告均与《霸凌》文有较大出入。
不过,因为无视吃瓜群众的“非理性”在先,这些更理性的解释也成了卸责、推诿和稀泥和反咬一口。虽然家长们依然会挤破校门,但外界已经把帮学校说话的家长看成了受虐狂,说不定还会连累学区房价。
至于那位发帖的妈妈,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四点主张,还被网友抓住了把柄。她在事件中爆料了太多细节,涉嫌违反《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自己也成了网络霸凌者。
受“马太效应”影响的恐怕还有全国小学生。在家里,他们会被家长要求练习跆拳道,以便在受欺负的时候打回去;在学校,他们八成会被软禁在教室里,连上厕所都得举手报批。
当然,受伤最深的还是风暴眼里的三个孩子。受害者因为没有讨到说法,因而更加缺乏力量感和控制感;肇事者因为被人肉曝光,不敢上学。
为什么任何一方,都承受了超出自己过错的伤害?说到底,我们都参与了一场几乎是指名道姓的网络霸凌,和扣纸篓的孩子又有多大区别呢?
引爆舆论5天后,家长声音、舆论观点、校方声明、教委态度似乎都到齐了,但如何定性?如何面对?不是更清楚,而是更混乱了。
12月13日凌晨,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接受专访,表明学校与这位母亲根本分歧所在:“我们与家长无法协调的关键在于对事件的定性。对方一直要求定性为霸凌,我们无法满足家长的这个诉求。”
什么叫霸凌?世界上通用的,还是瑞士心理学家在1970年所下的定义: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都是霸凌行为。
在这里,“不平等力量关系”“侵略”“反复”都是关键词。另外,除了身体和语言上的霸凌,还有孤立对方的关系霸凌,以及日益严重的网络霸凌。
就此事而言,事发是11月24日,家长发帖是12月5日,学校回应分别是12月10日和13日。可以说,事件早就过了黄金调查期,每个人都因为卷入舆论场而有了自己的预设立场。而且厕所没有摄像头,三个孩子同在厕所那30秒,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还原的可能。至于是反复还是偶发,更难有定论。
因为存在黑洞,争论也许永远没有公论。不过,霸凌仍然值得社会关注。特别是这次事件发生在一所北京名校。中关村二小即使是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优质小学,该校如何处理此事,对全国来说都有标杆效应。如果13日的校长回应算是大结局,那对多方而言,可谓满盘皆输。
中关村二小最受诟病的是第一次回应。有网友翻译了这则声明的潜台词:“第一段,我校很牛×;第二段,我校已处理;第三段,再在网上议论我校,分分钟给你发律师函;第四段,快散了吧,你们不能把我校怎样。”
杨刚13日解释,当时不讲事实,也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希望家长矛盾升级。受“人民网”批评后,中关村二小才最终披露了4份由学校出具的调查报告,并举证说明,4份报告均与《霸凌》文有较大出入。
不过,因为无视吃瓜群众的“非理性”在先,这些更理性的解释也成了卸责、推诿和稀泥和反咬一口。虽然家长们依然会挤破校门,但外界已经把帮学校说话的家长看成了受虐狂,说不定还会连累学区房价。
至于那位发帖的妈妈,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四点主张,还被网友抓住了把柄。她在事件中爆料了太多细节,涉嫌违反《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自己也成了网络霸凌者。
受“马太效应”影响的恐怕还有全国小学生。在家里,他们会被家长要求练习跆拳道,以便在受欺负的时候打回去;在学校,他们八成会被软禁在教室里,连上厕所都得举手报批。
当然,受伤最深的还是风暴眼里的三个孩子。受害者因为没有讨到说法,因而更加缺乏力量感和控制感;肇事者因为被人肉曝光,不敢上学。
为什么任何一方,都承受了超出自己过错的伤害?说到底,我们都参与了一场几乎是指名道姓的网络霸凌,和扣纸篓的孩子又有多大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