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多年研究和对高职教育本质的探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定位,将就业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如此便可在从源头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该系学生的高就业率。同时,这既解决了如今国内紧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缓解了目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并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 高技能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88-02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紧抓全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和上海机电行业大发展的契机,始终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其“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实现订单培养,破解就业难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该系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1 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科学地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既合理选择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又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使学生着重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该系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化主要有三方面:
(1)在培养方向上,该系瞄准机电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在机械电子、数控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2)在培养规格上,同类专业中有不同人才的规格,如工科专业可分为工程科学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三种。对该系而言,培养规格主要是机电行业的“蓝领”人才,具体针对的岗位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岗位,其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一线上均有此类岗位,如工厂技术员,技师和高级技工等;另一类是智能操作岗位,其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电力机组运行人员、CAD/CAM维修技术人员、机械维修人员等。
(3)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该系不但考虑到学生目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考虑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对一线工作岗位的影响,故而扩展了必要地相关专业知识,保障了学生的工作发展所需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车间的工艺人员,除了需要加工工艺的知识之外,还需成本核算、生产管理、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高职学生在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应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现场突发性问题。并且现今的生产一线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所以高职学生还应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群体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就业情况具有“四高”
该系在贴近就业而制定的培养目标下,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具有“四高”特点:
2.1 年度就业率高
该系坚持高职教育的理念而办学,坚持以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的学生既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实干创新精神,故而其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五年来的该系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系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而上海高职就业率一般都在80%左右,其平均水平近20%。
2.2 对口就业率高
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主要是看其专业设置,该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服务,设置为机电行业发展服务的专业。例如,该系在保持已有的机电一体化、数控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又开办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
并且该系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使专业调整主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满足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故而,其毕业生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职业环境,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该系的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应用)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其由于行业特点明显,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为90%左右。
2.3 毕业生就业成功率高
该系长期以来都实行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向已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寄发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情况,从而该系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及时调整,让学生能尽快就业和较快适应其岗位工作。例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二四工厂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并有部分同学因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而被单位派往国外学习工作。
2.4 工资待遇高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方向,该系依托上海机电行业发展的优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需要,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具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的需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故而,其毕业生的薪资也大大高于其他高职学生,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近五年该系推荐到宝钢钢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其人均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
3 贴近就业的相关措施
该系之所以能够在历年的就业率上取得突出的成绩,这与其采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3.1 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在专业设置上,该系将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市场调研和社会经济需求预测,将专业设置与就業实际情况进行关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这样就为实现高就业率打下了个坚实的基础。在优化人才培养上,该系从专业特色、行业优势与上海制造行业大发展等各方面入手,将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该系一直就有由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共同研究与讨论该系的教学质量、学生专业水平与动手能力等。
3.2 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出“订单班”教学模式。这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方面卓有成效。
该系为了实现该系学生的高就业率,全系人员主动出击,向企业推荐学生,成功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新渠道。至今为止,该系已与斯伦贝谢、通用集团、宝钢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3左右。这样使得企业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成为该系的教学案例,而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们成为该系的兼职教师,企业的劳动纪律和企业文化又成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3.3 深化产学结合
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不但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更能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社会等的多赢的格局。该系主动联系企业,并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向系里提供的先进教学设备和技术,开展技术拓展与技能培养。同时,该系还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例如,该系与美国PTC公司等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在物质、人力和教学内容上得到有效共享。
3.4 加强就业服务
该系本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宗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深入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地开办专题讲座,引导其能根据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使其就业进展更加顺利。
同时,该系也把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请用人单位的人事人员对同学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和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防止其在择业时受到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和趋利因素等的影响,将原先被动的“帮学生找工作”变为如今主动的“学生自己会找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 高技能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88-02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紧抓全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和上海机电行业大发展的契机,始终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其“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实现订单培养,破解就业难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该系近五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1 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科学地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既合理选择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又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使学生着重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该系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化主要有三方面:
(1)在培养方向上,该系瞄准机电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在机械电子、数控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2)在培养规格上,同类专业中有不同人才的规格,如工科专业可分为工程科学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三种。对该系而言,培养规格主要是机电行业的“蓝领”人才,具体针对的岗位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岗位,其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一线上均有此类岗位,如工厂技术员,技师和高级技工等;另一类是智能操作岗位,其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电力机组运行人员、CAD/CAM维修技术人员、机械维修人员等。
(3)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该系不但考虑到学生目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考虑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对一线工作岗位的影响,故而扩展了必要地相关专业知识,保障了学生的工作发展所需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车间的工艺人员,除了需要加工工艺的知识之外,还需成本核算、生产管理、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高职学生在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应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现场突发性问题。并且现今的生产一线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所以高职学生还应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群体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就业情况具有“四高”
该系在贴近就业而制定的培养目标下,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具有“四高”特点:
2.1 年度就业率高
该系坚持高职教育的理念而办学,坚持以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的学生既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实干创新精神,故而其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五年来的该系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系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而上海高职就业率一般都在80%左右,其平均水平近20%。
2.2 对口就业率高
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主要是看其专业设置,该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服务,设置为机电行业发展服务的专业。例如,该系在保持已有的机电一体化、数控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又开办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
并且该系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使专业调整主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满足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故而,其毕业生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职业环境,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该系的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应用)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其由于行业特点明显,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为90%左右。
2.3 毕业生就业成功率高
该系长期以来都实行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向已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寄发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情况,从而该系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及时调整,让学生能尽快就业和较快适应其岗位工作。例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二四工厂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并有部分同学因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而被单位派往国外学习工作。
2.4 工资待遇高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方向,该系依托上海机电行业发展的优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需要,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具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的需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故而,其毕业生的薪资也大大高于其他高职学生,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近五年该系推荐到宝钢钢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其人均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
3 贴近就业的相关措施
该系之所以能够在历年的就业率上取得突出的成绩,这与其采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3.1 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在专业设置上,该系将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市场调研和社会经济需求预测,将专业设置与就業实际情况进行关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这样就为实现高就业率打下了个坚实的基础。在优化人才培养上,该系从专业特色、行业优势与上海制造行业大发展等各方面入手,将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该系一直就有由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共同研究与讨论该系的教学质量、学生专业水平与动手能力等。
3.2 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出“订单班”教学模式。这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方面卓有成效。
该系为了实现该系学生的高就业率,全系人员主动出击,向企业推荐学生,成功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新渠道。至今为止,该系已与斯伦贝谢、通用集团、宝钢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3左右。这样使得企业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成为该系的教学案例,而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们成为该系的兼职教师,企业的劳动纪律和企业文化又成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3.3 深化产学结合
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不但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更能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社会等的多赢的格局。该系主动联系企业,并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向系里提供的先进教学设备和技术,开展技术拓展与技能培养。同时,该系还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例如,该系与美国PTC公司等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在物质、人力和教学内容上得到有效共享。
3.4 加强就业服务
该系本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宗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深入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地开办专题讲座,引导其能根据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使其就业进展更加顺利。
同时,该系也把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请用人单位的人事人员对同学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和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防止其在择业时受到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和趋利因素等的影响,将原先被动的“帮学生找工作”变为如今主动的“学生自己会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