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重大利好发展氛围 纵深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6-7日,广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年度盛会。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暨现代学徒制研讨会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隆重召开,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赵志群教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余坚,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委会主任余德禄教授,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柏松,全省中职战线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近400人参加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承办。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和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展开广泛交流和讨论。会议全面展现了我省积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利好发展氛围,此次会议更是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教育部于2014年8月25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职业教育将再次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现代学徒制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做好试点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至关重要一步
  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了开展试点工作的总要求,为做好试点工作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性意见。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
  ——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把握工作内涵是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关键
  《意见》不仅从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还将试点工作的内涵进一步细化,为各地落实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供了具体思路。
  1. 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2.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 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各地要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4. 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切实推动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意见》印发之后,教育部于2014年12月12日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经验,对推进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作出新的部署。会议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会议由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主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出席会议,并作为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的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魏中林副厅长代表广东省教育厅汇报了近年来广东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面的进展和成功经验。魏中林表示,为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在政策层面上,广东省教育厅党组2013年3月审定了《广东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将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列为重点工作;在经费投入上,广东省对每个高职试点专业补助不低于40万元,并安排45万元用于相关理论研究。佛山市三水区、中山市、深圳市等地方政府对现代学徒制企业、学徒进行补贴。2011年,我省确定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首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以后逐年扩大试点规模。通过试点,探索了三种“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四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魏中林表示,今后将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和规模,加大省级政府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快标准研制,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会议中,我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和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模式被选为典型推荐。
  在《意见》印发之前,已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上,广东可属先行先试者,不仅是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中职学校也累积了不少鲜活经验,培育了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精英。为搭建平台、增进交流、共同提高,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暨现代学徒制研讨会”,为广东落实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与条件。
  研讨会上,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全省职业教育顺应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正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省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大省,要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向,先行先试,探索尝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将目光聚焦到学生的持续发展上,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更大的改革和跟进,将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以培养更多适应广东省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会上,全国职教专家、北师大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做了全面阐释现代学徒制的学术报告,中山市教育局、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等7家单位在大会上作实践交流发言。下面,摘录广东各地职能部门、中职学校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经验,为全省中职学校进一步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参考。
  中山市教育局:“外引内联”打造“双主体”育人模式
  2014年3月,中山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署《中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区备忘录》。中山市将与英国在职业教育的多个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入并建立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按照计划,2015年,中山市将在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沙溪理工学校等7所学校试点“现代学徒制”,在借鉴学习英国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本地特点的现代学徒制。
  政府统筹,有序改革。中山市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工作咨询指导小组。试点工作小组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牵头,成员包括全市职业院校院(校)长;试点工作咨询指导小组成员包括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官员和英国现代学徒制中国项目部负责人。还要求各试点学校联合试点企业,由英方代表、职教专家、校长、企业总经理、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开发现代学徒制框架,制定现代学徒制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等。
  深入学习,掌握精髓。现代学徒制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先进经验有限,为稳妥有效地推广这一方式,中山市教育局翻印了《西方学徒制研究》《走进现代学徒制》两书作为内部学习资料。在自我消化理论教材的同时,中山市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和理解。
  多方合作,共赢分责。中山市十分注重调动和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政府主要领导、学校负责人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就如何有效地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多赢等问题交换意见,并最终与部分企业达成合作共识。
  鼓励试点,财政先行。中山市根据镇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甄选了7所学校的7个专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给予每个专业30万的经费支持。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因地制宜推行“岗位学制”
  “岗位学制”以企业岗位为学习场景,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学习载体,以企业岗位师傅为老师,以企业岗位生产要求为考核标准,在实际生产情景中将现场学习与课堂经验有效结合,通过岗位学徒的方式实现所学到所用之间的有效迁移,获得胜任岗位能力的一种工学结合模式。“岗位学制”是现代学徒制在区域实践中的具体体现。2012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拥有省内第一条智能化精密模具柔性制造生产线的香港朝日集团东莞钜升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岗位学制”的实践。在“岗位学制”的实践过程中,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初具规模的企业校区为实行“岗位学制”保驾护航。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合作的钜升公司企业校区,具有全新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电脑室、宿舍、饭堂和运动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实现了全方位配套。白天,学生跟着企业师傅在具体岗位上学习;晚上,开展集中授课,进行文化、理论学习,或由跟班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真正依托生产过程确保“岗位学制”落到实处。通过情境化教学,真正依托生产过程、生产岗位和生产流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岗位学制”实现了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在生产中学习。学习内容为“活任务”,即师傅在岗位上做什么工作,学生就学做什么工作;学习目标为“做中学”,师傅手把手地教学生,学生熟悉每个岗位的生产流程。
  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开发课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德”“技”双目标,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双管齐下,针对企业岗位学习,校企共同开发了“岗位学制工作页”和“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课程。学校专业部成立了由五位骨干教师组成的“岗位学制”教材编写小组,负责对每个岗位学习教材的编写。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岗位定向、专班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充分立足东莞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以服务理念赢得企业支持,成功与联想、用友、精成科技等搭建高端校企平台,探索形成了“岗位定向、专班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成功。“岗位定向、专班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东莞当下企业招工难、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找到了破解之路。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通过以服务企业为理想,校企签定合作协议,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企业岗位选人,校企共建专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以企业要求育人,校企共同研讨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以企业方法教人,引企入校,师徒结对,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职业发展留人,校企联合认证,实现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定向、专班培养”模式的内涵核心可概括为:以企业岗位选人,以企业要求育人,以企业方法教人,以职业发展留人。这与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不谋而合,为更好地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该校与海霖动画、东莞儿童剧团、北京松雷文化集团等开展校团合作,通过剧团、学校、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建立联合招生招工、校团双元育人机制,组建校团艺术专班,重构艺术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演出形式,探索艺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新模式,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落地实践。在本次研讨会期间,该校专班学生与东莞儿童剧团的合作创作的音乐剧《海的女儿》迎来首演,不仅全方位展示了莞产音乐剧的繁荣创作和独特魅力,更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为东莞文化创意产业崛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探索。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协议;教学双任务,育人双导师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从开办具有学徒制意义的半工半读班到在全日制教育实施师带徒,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目前,该校形成了基本具备现代学徒制要素的办学方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形成“四双”现代学徒制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双主体”着眼于解决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问题。校企两个主体合作办学。牵头成立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六共模式”:人才共育,利益共享,基地共建,机构共管,校企共需,契约共守。企业融入职业教育,企业技能导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双协议”着眼于解决校企合作的规范问题。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和实习协议。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实习协议由学校、学生、家长、企业四方签订,明确学生遵守企业纪律、开展岗位工作的义务,明确企业落实教学计划的义务。
  “双任务”着眼于解决实训教学体系化的问题。学校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具体岗位工作实际,吸收企业生产服务的优秀经验,合作开发实习教学要点库,丰富“双任务”内涵。学生通过在岗位实操工作和在企业课堂网络学习,完成任务点,获得相应学分。
  “双导师”着眼于解决“师带徒”的问题。该校将此方式延伸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中,形成“岗学对接、四级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统领各专业实训教学。学生参加“岗学对接、四级递进”实践教学均配备专门的文化导师和技能导师。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双元”培养现代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
  2014年初,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共建现代学徒制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北车项目组,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调试、维修、测量及加工生产的熟练技能人才。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变学校、车间变教室、师傅当老师”是校企“双元”培养技能人才的一大亮点。
  企业变学校。在学校完成了一年半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北车学徒制班”的学生进入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学习培训4~6个月,企业成为他们的“学校”。
  车间变教室。根据培养岗位的需要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学生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安排在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旅顺及大连两个基地的车间。车间成了学生们学习、训练、生产的“教室”。
  师傅当老师。第一步是对学徒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由所属车间组织,授课老师由车间主任、工段长、安全员担任。第二步是为学徒选定做老师的师傅。企业经过精心细致的挑选,给每位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配备了专门的技术骨干作为学徒的师傅。第三步是完成三个阶段的师带徒过程。第一阶段是“看、试、练”,即先看着师傅做,然后试着模仿做,最后是反复练习。第二阶段“师傅指导着工作”。学生被编入各个班组,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承担部分工作任务。第三阶段“独立承担工作”。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师带徒,学生开始独立承担工作。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制定了完善的合作机制、成立了项目管理机构,还加大经费投入,使得“北车学徒制班”实施成果显著,为现代学徒制推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三元融合五年贯通培养高端岗位技术人才
  “三元融合五年贯通”模式的三元是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办学主体,五年贯通是指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形成五年贯通学制。在此项目中,企业融入职业教育,成为办学主体之一,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此项目的最大特色就是为企业的高端技术“岗位定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岗位定制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是通过对企业高端岗位人才要求进行充分调研,明确了这些岗位人才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并由中职、高职、企业一起来制定;二是学生在前四年完成本专业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五学年开始,由学校、学生和合作企业三方签订岗位定制培养协议书,第五学年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也都是针对企业的这些高端技术岗位要求进行;三是在学生学习期间有两个半年的时段都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学习,尤其是第十学期是在企业的高端技术岗位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后直接在实习的高端技术岗位就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一线管理人员。
  此项目首先在该校的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试点,每个专业都要在中职学校、高职院和合作企业的三方地域共同组建多个“三元融合五年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站,工作站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开展工程和技术项目的实践学习。
  “三元融合五年贯通”项目的实践,探索了以混合体制办学和完全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了企业在合作办学中不具主体作用的现状,定制培养了企业高端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高端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
  校企双制,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协调、指挥下,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的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最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提升和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校企通过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实现共同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该校归纳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认为现代学徒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二是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三是“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四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五是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而这些内容是与技工院校开展的校企双制“八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是一致的。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自2009年开始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2013年该校开办了13个校企双制班,专业涉及我省的文化创意、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交通服务、财经商贸5大优势产业,为13个校企双制在不同产业行业领域的合作模式提供了研究样本。经过两年的实践,该校找到了一些破解合作难题的办法:①战略导向寻合作,准确捕捉企业未来3-5年用人需求;②归属导向谈培养,有效的企业认知帮助家长学生做选择;③融合导向育师资,企业学校共组师资队伍;④参与导向建课程,工学一体化课程深得企业认同;⑤能力导向做评价,校企共评职业能力;⑥弹性导向建管理,应对过程中几个普遍性异动的处理方法。此举,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提供了有益探索。
  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省中高职学校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多年来在校企合作、践行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纵深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其他文献
Flash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它功能强大,可以制作各种电子贺卡、电子相册、广告特效、节目片头与MTV、网页动画、教学课件、游戏交互。目前,我国很多中高职的动漫专业,都将Flash列为重要的专业课程。  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是矢量的,不管怎样放大、缩小,都不会影响画面质量,而且播放文件很小,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它采用了流技术,只要下载一部分,就能欣赏动画,而且能一边播放一
《小石城山记》与《黄州快哉亭记》都是山水游记,它们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都流露出作者的贬谪情怀。不过,就两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而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柳宗元在抑郁中流露出悲愤,而苏辙则在恬淡中流露出豁达。两篇文章在情景氛围的创设, 贬谪情怀抒发的方式,作者的身世际遇和学术思想上都表现了这些特点。  一、情景氛围创设的不同:弃地废景的灰暗与临江筑亭的明朗  两篇文章选择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一、山区职业学校师资及学生现状   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过渡期,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及技工人才。因此,国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時,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了鼓励青少年学习专业技能,特别是提升农村青少年的技能水平,解决山区劳动力闲散及青少年过早就业从事一些劳动型工作的问题,国家推出了农村户籍中职生免学费政策,还通过对口帮扶、支教等措施提升山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开展国际化提升工作,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开展国际专业认证,加强师生互访互换,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提供路径参考。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将国际规则和标准有机地融入院校的治理策略、教学、
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的今天,中职政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中职生的学情与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灵活变通的给学生讲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采用新闻专题、创业专题、法律专题、经济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课,不仅学生喜欢,还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文,笔者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对这几种专题栏目的教学形式进行阐述。  一、新闻专题——知晓天下信息的平台  新闻题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1],当下开展大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的具体体现。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通过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
“互联网 教育”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蓬勃发展,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把学生、学习能力、创造力置于教学首位,深度融合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的经典诵读教学为例,将翻转课堂引进混合式学习,探究混合式学习新模式,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一体两翼,双管齐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中职学生也从毕业后单一的就业模式转为多元化的“升学 就业”模式,并且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升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3 证书”高职考的大军中,中职学校为高职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传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适应学生的需求,谋求新的变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职业院校开展教育必须结合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地方经济和教育服务,紧密联系地方企事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提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实现高职院校办学和社会效益共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发展现状  (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因此,对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非常必要。  一、课程性质  《经济法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选取了认知公司法、应用合同法、劳动保障法认知等七个学习情景,主要学习公司的创立流程、公司运营中几大组织机构的职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