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1],当下开展大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的具体体现。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通过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扩大知识面,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有学者指出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2],在高校开展公益劳动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如何有效地将公益劳动课打造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可靠路径,逐渐成为一个迫切而意义深远的课题。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较强的劳动素质。[3]公益劳动素质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劳动素质是指人们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力与习惯等特质的具体体现,公益劳动素质的培养能够为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奠定基础。[4]为了满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推进劳动素质教育的改革方案,把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在职业院校开展公益劳动课程与职业院校本身的办学定位与价值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探索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公益劳动课程,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回顾过往研究,本研究发现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在开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组织形式不足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方法、劳动教育内容、劳动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学校没有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等。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乏科学性和内在逻辑性的问题[5],目前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普遍利用较为零散的课余时间,以劳动实践为主,教师指导的深度不够、内容不够全面,学生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锻炼,对于综合职业素质的促进作用有限,学生覆盖也难以达到100%全覆盖,更难以发自内心地接受劳动教育的课程、认同劳动素质教育的内涵。
   2.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的效果迁移延续性动力不足
   公益劳动课一般作为学校必修课,该课程结束后,很难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应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手段上表现为公益劳动课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严重割裂,二者缺少有效互动。
   3.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公益劳动课深入改革、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要求。
   综上所述,本研究力图构建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第二课堂活动“2 2”的融合模式,“2 2”模式中第一个“2”指的是两种育人方式,分别是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第二个“2”指的是育人内容,分别是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该模式能够深入推进现有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的改革,将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学生第二课堂融会贯通,让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向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效果延续与迁移的重要手段,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育人过程中将“身心健康、自我发展、包容兼蓄、爱岗敬业、社会责任”作为人才所需的五个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将“价值观调适、高效执行、沟通分享、解决问题、学习创新”作为人才应该具备的五种通用能力,“五种通用人格”“五种通用能力”为学校对人才规格的基本定位。根据上述人才规格,学校制定了《“准员工”素质行为养成教育学分制》,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准员工”素质行为养成教育学分制》的重要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渠道。
   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纳入《“准员工”素质行为养成教育学分制》管理。公益劳动素质课为一年级学生必修课,时间为5天,在学分制第四板块“综合素质教育与培训”中设3个志愿时间段,在学分制第三板块“职业素养与技能培训”中设0.025学分每门课。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特征和通用能力,规范行为与养成习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益劳动素质课由学生处统筹安排,后勤部负责劳动工具保障,教务处将课程纳入学年课程安排表,安保部指导学生安全巡逻,二级学院辅导员、班级导师负责开课前动员会,指导班级完成岗位人员安排,实现全员育人。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为学生了解相关的劳动技能、树立劳动意识奠定了启蒙作用,为学生课后独立开展自发性的第二课堂活动起到了“锚子”作用。学校学生处、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要紧密围绕公益劳动素质课程的内容,要实现课后效果延续,实现“两个课堂”的深度融合,最终建立起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与学生品牌第二课堂活动的“2 2”融合模式,进而更好地解决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较多、不延续的短板,从而也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促使第二课堂活动精品化、深度化/品牌化,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
  三、特色与创新
   1.课程内容丰富,与时俱进
   学校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劳作体验、卫生巡查、安全值班、传统文化礼仪、演讲演说、创新创业的内容,课程设置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已经进入课程2.0阶段,后续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引入当下新技术、技能方面的课程,比如直播营销、区块链、5G应用、社群营销等课程内容。学校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和劳动技能、传统礼仪、当下潮流相关的知识,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2.“两个课堂相辅相成”,劳动意识深入内心
   学校在探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方面最大的创新在于,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缜密地建立两个课堂的联系,让第一课堂的理论与第二课堂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程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能够获得实用劳动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该模式中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劳动教育,克服了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难以全覆盖、课程设置不确定的问题。模式中的第二课堂部分为学生劳动实践体验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学习。围绕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间接增加了劳动教育的课程时长,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使用劳动技能,增强了课程的使用价值,增强对知识技能的认同,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
   3.齐抓共管,践行全员育人
   “2 2”融合模式探索和实践的根本保证在于学校顶层设计和相关部门的协调。“2 2”融合模式的运行需要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的共同参与,各方根据整体规划,结合自身部门岗位的工作协调推进课程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实施。该模式能够让学校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来,能够更好地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四、展望与提高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应该依托该目标,结合地方发展、办学层次、学生特点等因素,制订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素质培养制度。学校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具有创新性,解决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裂的困境,但是该模式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1.师资专业性有待持续提升
   学校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学工队伍相关教师为主,后续应吸纳更多的专任教师加入其中,改变专任教师负责授课,学工人员负责育人的分裂局面。已任课的教师应该加强相关技能的提升和进修,比如茶艺、书法、版面设计等。
  2.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的课时需增加
   学校目前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课时为5天,在5天内学生要集中学习相关劳动技能、进行劳动体验、参与校园巡查等内容,整体课程安排的节奏偏紧张,具体内容讲授和体验实践有限,为后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打下的基础不够稳固,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3.加大交流,形成可推广的模式
   该模式初步探讨和构建了校本“2 2”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模式,目前该模式在其他更大办学规模、一校多区的学校能否开展,如何运转也是需要实践的,形成可推广的模式才能最终构建“劳作教育 职业素养 職业体验”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 35.htm.
  [2]爱珍.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6):1-4,56.
  [3]黄振文.浅析中学劳动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9(06):44-45.
  [4]袁维.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载体问题探索[J].国际公关,2020(01):142.
  [5]梅友虎.劳动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7):165-166.
  [基金项目:1.2019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一批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课题“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2.2019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232)。]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原以为支教是去帮助别人,殊不知,它就是一场关于自身的修行和成长!这种至真至善的情怀,筑起我人生一道最美的风景!     ——题记     转眼之间,从云浮罗定支教回来已四个月了。凝视着书桌上孩子们写给我的那一沓厚厚的送别信,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那片天空下。  一、最初的洗礼  2018年8月31日,我响应政府号召,成为佛山市第七批派往云浮支教的成员之一,来到了罗定市两塘镇的两塘中学。  校园比我想象
一、内容与策略   基于“互联网 教育”环境下的杜威“三个中心”教育理念,课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结合导学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体验,合作探究。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的智能,从而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艺术文化素质需求的扩大,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体系的建构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如重共性、轻个性;重技能,轻审美;重结果,轻过程等。笔者试从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个别性等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特点入手,探讨高等艺术院校艺
一、前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正努力寻求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深圳某跨国集团电机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办学,创办“企中校”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011年6月,我校了解到深圳某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电机生产企业为培养符合本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中职生与其父母在家相处时间延长,通过《学生居家亲子关系调查》问卷,从亲子相处主观体验、矛盾集中点、亲子沟通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疫情期间中职生亲子关系感情加深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亲子沟通的问题。中职生亲子间的许多潜在矛盾上升为外显矛盾,自己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又与家长强制干涉产生冲突,亲子沟通模式也存在不对称性。透过原因分析,实现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做到夫妻关系和谐,营造
Flash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它功能强大,可以制作各种电子贺卡、电子相册、广告特效、节目片头与MTV、网页动画、教学课件、游戏交互。目前,我国很多中高职的动漫专业,都将Flash列为重要的专业课程。  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是矢量的,不管怎样放大、缩小,都不会影响画面质量,而且播放文件很小,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它采用了流技术,只要下载一部分,就能欣赏动画,而且能一边播放一
《小石城山记》与《黄州快哉亭记》都是山水游记,它们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都流露出作者的贬谪情怀。不过,就两篇文章的情感基调而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柳宗元在抑郁中流露出悲愤,而苏辙则在恬淡中流露出豁达。两篇文章在情景氛围的创设, 贬谪情怀抒发的方式,作者的身世际遇和学术思想上都表现了这些特点。  一、情景氛围创设的不同:弃地废景的灰暗与临江筑亭的明朗  两篇文章选择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一、山区职业学校师资及学生现状   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过渡期,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及技工人才。因此,国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時,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了鼓励青少年学习专业技能,特别是提升农村青少年的技能水平,解决山区劳动力闲散及青少年过早就业从事一些劳动型工作的问题,国家推出了农村户籍中职生免学费政策,还通过对口帮扶、支教等措施提升山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国际化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开展国际化提升工作,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开展国际专业认证,加强师生互访互换,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提供路径参考。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将国际规则和标准有机地融入院校的治理策略、教学、
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的今天,中职政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中职生的学情与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灵活变通的给学生讲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采用新闻专题、创业专题、法律专题、经济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课,不仅学生喜欢,还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文,笔者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对这几种专题栏目的教学形式进行阐述。  一、新闻专题——知晓天下信息的平台  新闻题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