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
一、赞赏鼓励,激发兴趣
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先要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把赏识毫不吝惜地送给学生。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赞同,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可每次都会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佳作或几个有特点的片段让同学在班上有感情的朗读,让大家品评欣赏。或者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以及各类报刊,以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1、竭力捕捉闪光点
为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作文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互赏作文,以及自改作文的能力,赏识法。首先是自我赏识法。可在学生写好作文后由学生本人先对习作赏识一番,画出好词佳句。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以积极态度对待习作。然后是小组赏识法。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同桌或合作小组进行交流和赏识,人人参与,在组长主持下每位同学宣读赏识的词、句、段。这种赏识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创造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最后是集体赏识。教师从中挑选几篇佳作面批画改,再由作者自我校正,然后在评改课上利用录音、投影等手段向全体学生展现,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欣赏,使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能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既达到欣赏作文的目的,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经过评议后的作文,再评选出最佳作品,贴在“小小作家”专栏中,让学生欣赏。
2、婉转提出修改意见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作文经过修改后难免还会出现错误。教师的批语要既有鼓励性又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成绩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如“你写出了草莓的样子,好象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但是我还想知道它的滋味,能告诉我吗?”
二、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使文章写得更好些,而且能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苛的好作风。
1、示范修改法:要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离不开教师指导示范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从中领悟方法,为学生自改奠定基础具体做法: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浏览一下学生作文,重点批改一些有代表性习作,选一两篇典型性(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习作,或抄在黑板上,或当堂朗读,或原文投影,或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然后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修改修改时要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词句该怎样修改,并要简单地说明修改理由和方法,边批改、边说明,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全过程,初步掌握修改作文方法
2、点拨修改法:当面批改小学生作文,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有效方法之一;也学生自改作文能力重要步骤面批面改时,教师要先了解习作基本情况,有计划地针对学生作文中主要问题,轮流确定面批面改对象,使每个学生在学期内都有面批机会,对于少数作文素质差学生,可以多面批几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认真确定当面批改方法对书面批改不易使学生领会到作文,教师可在精批细改之后再与学生面谈,让学生明确教师批改意图对作文基础较好作文,教师可先与学生面谈,指出本次作文优劣,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学习自改只有,学生才能提高自改作文能力
3、反复修改法。
那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一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而在平时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交叉、组合运用,以努力取得好的效果。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全文,才能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例确定例文,修改重点,讨论要点,选择指导方法。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修改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关心改的能力。再次发现问题,有待改进,提高。
三、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学生互改:互改时,可以同桌双方交换修改,也可以数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修改,还可以组与组之间互相修改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目,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环境,体验力量;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地提高修改水平每次互改,教师都要根据各次作文训练重点,规定好修改要求,让学生有放矢互改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要在学生互评互改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及时总结互改中得与失,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能力
独立自改: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认真修改作文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独立修改作文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和习惯非常重要自改前,教师要对全班作文进行简要总评和提示,让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初稿,边读边修改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不通顺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并改正过来如有可能,学生再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听者往往容易问题,从而使写者“茅塞顿开”自改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自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进一步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坚持下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愈来愈强
由于小学属于打基础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作文更是刚刚起步,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较长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据此,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操之过急,要注意掌握阶段性,化难为易,分步到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一、赞赏鼓励,激发兴趣
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先要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把赏识毫不吝惜地送给学生。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赞同,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可每次都会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佳作或几个有特点的片段让同学在班上有感情的朗读,让大家品评欣赏。或者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以及各类报刊,以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1、竭力捕捉闪光点
为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作文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互赏作文,以及自改作文的能力,赏识法。首先是自我赏识法。可在学生写好作文后由学生本人先对习作赏识一番,画出好词佳句。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以积极态度对待习作。然后是小组赏识法。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同桌或合作小组进行交流和赏识,人人参与,在组长主持下每位同学宣读赏识的词、句、段。这种赏识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创造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最后是集体赏识。教师从中挑选几篇佳作面批画改,再由作者自我校正,然后在评改课上利用录音、投影等手段向全体学生展现,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欣赏,使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能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既达到欣赏作文的目的,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经过评议后的作文,再评选出最佳作品,贴在“小小作家”专栏中,让学生欣赏。
2、婉转提出修改意见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作文经过修改后难免还会出现错误。教师的批语要既有鼓励性又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成绩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如“你写出了草莓的样子,好象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但是我还想知道它的滋味,能告诉我吗?”
二、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使文章写得更好些,而且能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苛的好作风。
1、示范修改法:要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离不开教师指导示范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从中领悟方法,为学生自改奠定基础具体做法: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浏览一下学生作文,重点批改一些有代表性习作,选一两篇典型性(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习作,或抄在黑板上,或当堂朗读,或原文投影,或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然后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修改修改时要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词句该怎样修改,并要简单地说明修改理由和方法,边批改、边说明,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全过程,初步掌握修改作文方法
2、点拨修改法:当面批改小学生作文,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有效方法之一;也学生自改作文能力重要步骤面批面改时,教师要先了解习作基本情况,有计划地针对学生作文中主要问题,轮流确定面批面改对象,使每个学生在学期内都有面批机会,对于少数作文素质差学生,可以多面批几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认真确定当面批改方法对书面批改不易使学生领会到作文,教师可在精批细改之后再与学生面谈,让学生明确教师批改意图对作文基础较好作文,教师可先与学生面谈,指出本次作文优劣,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学习自改只有,学生才能提高自改作文能力
3、反复修改法。
那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一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而在平时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交叉、组合运用,以努力取得好的效果。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全文,才能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例确定例文,修改重点,讨论要点,选择指导方法。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修改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关心改的能力。再次发现问题,有待改进,提高。
三、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学生互改:互改时,可以同桌双方交换修改,也可以数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修改,还可以组与组之间互相修改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目,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环境,体验力量;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地提高修改水平每次互改,教师都要根据各次作文训练重点,规定好修改要求,让学生有放矢互改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要在学生互评互改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及时总结互改中得与失,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能力
独立自改: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认真修改作文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独立修改作文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和习惯非常重要自改前,教师要对全班作文进行简要总评和提示,让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初稿,边读边修改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不通顺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并改正过来如有可能,学生再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听者往往容易问题,从而使写者“茅塞顿开”自改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自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进一步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坚持下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愈来愈强
由于小学属于打基础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作文更是刚刚起步,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较长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据此,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操之过急,要注意掌握阶段性,化难为易,分步到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