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爱自由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假期的电影档也是国产电影的黄金周。从动人催泪的《亲爱的》,文艺到底的《黄金时代》,再到暖心公路片《心花路放》,这个秋天的电影院被浓郁的文艺气息所环绕。相比之下,以赵又廷+林更新组合的“萌探双雄”和3D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成了十一假期里惟一能够引燃轻松的青春炸药。


  9月21日,在电影《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的首映发布会现场,一袭墨绿色西装的林更新出现在媒体和观众面前。自《步步惊心》的蹿红出道不过三年,林更新的脸上比起昔日的“十四爷”添了更多自信和淡定。
  从“小鲜肉”到“滚刀肉”
  2011年,电视剧《步步惊心》让扮演十四阿哥的林更新在众多阿哥中脱颖而出。在《步步惊心》原著对“九子夺嫡”的描写中,十四阿哥并非像荧屏上那样胸无城府,然而刚刚走出校门的林更新却把十四阿哥演绎成一个耿直坦诚的翩翩少年,并因为这个角色收获粉丝众多。
  在这个“鲜肉当道”的时代,俊朗的脸庞和高冷的大长腿自然是吸引粉丝的必备因素。林更新的外形具备这样的涨粉资本——他的大长腿得益于15岁那年的芭蕾舞培训,用他自己的话说,芭蕾舞没学出来,腿倒是迅速增长。而端正清秀的眉目和阳光的笑脸也让他的演艺之路顺风顺水。相对于粉丝规模的增速,林更新在本职事业上的长进之快也显而易见。在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这个电影新人还是个负责插科打诨惹人爱的萌神男二号,而一年后《同桌的你》和《痞子英雄》两部电影就已经奠定了这位影坛新人的主角地位。让人期待的还有即将上映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和尔冬升版《三少爷的剑》,凭借少剑波和谢晓峰这两个角色的分量,足见各位大导对其表演潜力的认可。
  在《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点映时,开场不到5分钟,观众就被林更新那几句让人出戏的东北腔触动了笑点。在这部《痞子英雄》系列续篇中,林更新的出现打破了前一部赵又廷和黄渤之间的“英雄”与“痞子”的对手关系,成了与赵又廷一起拯救世界的新搭档。林更新把自己在这部电影里的状态定义为“滚刀肉”。他所扮演的陈真是一个同时拥有160超高智商和怪异性格的天才探员。“他有点难搞,嚼不烂,切不掉,是特别顽强的一块肉。”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林更新也经历了一段愈挫愈勇的成长。
  “《痞子英雄2》的第一场戏就赶上了下水道里的爆炸戏。”那天天气很闷热,没有任何铺垫,导演要求几位演员下到闷不透气的下水道里拍摄爆炸戏。爆炸点离演员很近,“嘣”一声,水浪四溅,演员们浑身湿透。这场戏让林更新一下子认识到了导演蔡岳勋的风格。
  蔡岳勋的追求完美曾被赵又廷吐槽为“疯子一样的人”。在电影第一部拍摄中“饱受”导演“摧残”的赵又廷偷偷告诉林更新,“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后半段雨中激战的拍摄更加煎熬。那时候已经接近年底,台北冬夜里的温度会下降到十几度,寒凉的夜风伴着人造暴雨冻得人“透心凉”。为了让夜雨中激战的效果更好,服装师和工作人员还会拿个喷壶,往演员身上不断喷水。后来一轮到林更新的戏份,他就开始自觉地“自泼”。“吹着冷风,淋着瓢泼,摸爬滚打,完了再喝碗姜茶。”林更新笑着说,“一连半个多月,就这么打过来了。”
  少年为何这样红
  “我的脸长达屏幕三分之二,心累且塞。”


  这是林更新在9月20日更新的一条微博。他贴了一张自己的大头照,附上了上面的那句话。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条微博已得到五万两千多个点赞和九千多条的评论。而下面那条和好友王思聪互相调侃“打情骂俏”的微博,更是招徕两万多的转发量。这些社交媒体的数据所量度的不仅仅是偶像的人气,也体现了明星个人魅力和营销能力的指标。
  早在《步步惊心》热播时,互联网大佬张朝阳曾在他的节目里将林更新定义为中国内地新一代的优质偶像,未来中国的汤姆·克鲁斯。那次对话中的林更新身穿格子衬衣,面露羞涩,还是一副学生模样。他笑容可掬地回了张朝阳一句,“不过偶像还需要具有让观众喜欢的特质。”
  那一年林更新23岁,初出茅庐的他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他把23到30岁之间的岁月看成是铺路的过程。社交媒体的火爆让更多人看到了林更新的特质。
  林更新的微博透着东北味的直爽、幽默和真性情。在粉丝眼里,微博上敢于自嘲和调侃的林更新比银幕上的他还要真实自然。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犯得了二,卖得起萌,才是文艺青年更鲜活更喜人的亲民特质。
  在《痞子英雄2》里,相比冷峻严肃的赵又廷,萌范十足的林更新更像是整部电影的润滑剂。
  “赵又廷说了,他在这部电影里惟一的感情戏是跟你?”
  被记者这么一问,林更新不知所措地发出了“嗯(二声)”的一声,立刻引发了周围工作人员的全体爆笑。“感情不一定是爱情吧。”林更新忙作解释,“我们是两个互不相识、性格各异的警察,因为一次执行任务,结下了不同凡响的情愫。”而在戏外,林赵二人都不是话多之人,相互交往的风格也直来直往。《痞子英雄2》的取景地跨越了台北、台东、台南、高雄等地。在台湾拍戏的日子里,赵又廷以东道主自居,经常张罗着带爱美食的林更新吃遍街头巷尾。林更新眼里的赵又廷是个简单又执著的人, “又廷很认死理的。有一次我临时改变计划,他就说我放他鸽子,还说我‘善变’。”
  水瓶座的林更新的确比较随性灵活,他说话直,不端着,也不藏着掖着。“比起被束缚,做自己更重要。”他坦言自己喜欢萌物——“最近这毛病好多了,之前没事就在网上买各种各样可爱的玩偶和公仔,一看见萌物就走不动道儿。”也渴望一切陌生的体验——“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和没经历过的事儿,我都想去看看、去尝试。”他还喜欢在城市里压马路——“只要一个小时的路程之内,我都喜欢步行。自己到处走走转转,我骨子里还是爱自由。”   “读你的微博感觉能量格很满,生活中也像微博上一样乐观吗?”记者问。林更新歪着脑袋,眉头舒展,“其实我也在不断寻找调整心态的方式,只不过微博上的状态就是我自己。我从来没有什么包袱罢了。”
   BQ=《北京青年》周刊L=林更新
  BQ:在《痞子英雄2》里,到底谁是痞子,谁是英雄?
  L:其实这里没有具体的界定。痞子和英雄是两种状态。很多看了第一部的人认为吴英雄是英雄,其实我扮演的陈真身上也有亦正亦邪的两面性。
  BQ: 你幻想过自己能拯救世界吗?男生小时候都喜欢看《奥特曼》吧。
  L:我现在也看啊!每个男生都有拯救世界的梦想。你看《美国队长》、《钢铁侠》这些影片为什么火?就是因为它圆了很多凡人拯救世界的大梦想。在《痞子英雄2》里也是,两个普通的小警察同心协力,用微不足道的力量挽救了整个海港城。
  BQ:扮演警察,你觉得自己进入角色快吗?
  L:还挺快的,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安,从小就一直觉得警察是个很受尊敬的职业。我们这代人从小看港片长大,港片中的枪战片也是很多男生所向往的。
  BQ:你在微博上说,你挺想演个地痞小流氓之类的角色的?
  L:目前为止,我还没演过坏人。我很想演一个坏人。人性里都有善恶,我希望能在表演上尝试表现人性里复杂的一面,而且在戏里犯坏没有错啊。那时候我能体验到自己到底有多“坏”。很多人都说演坏人比较难演,要是演出人见人恨的坏劲儿很不容易。
  (身边的工作人员插话:你可以演个人见人爱的坏人。)
  BQ:从十四阿哥,林一、陈真,都没脱离正太的形象。你介意别人把你定义成“正太专业户”吗?
  L:接下来大家就不会那么想了。我之前是演过阿哥啊、学生啊,但我不太想成为某一类角色的专业户。哪怕做得不好,我也会去尝试很多新的东西。
  BQ:想过尝试喜剧吗?
  L:想,我觉得自己身上有这样的才华。喜剧是一种感觉,只不过现在喜剧市场还有待繁荣。
  BQ:和不少演员相比,你算少时成名了。看到自己的粉丝爆增。你有什么反应?心态上起伏大吗?
  L:(喘了一口长气。)心态上没什么变化,但我的生活习惯确实改变了。生活方式变了。我不会像以前那么随性了,但我还是尽量给自己留出空间,尽量能让自己随性一点。
  BQ:有不少粉丝对你的关注点老是落在“基情”上,怎么办?
  L:没办法,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趋势,再往前十年,社会没有像现在那么开放,没人敢讨论这个话题。我介不介意也不能怎么样。
  私房简答
  Q:身为水瓶座,你最大的软肋是什么?
  A:束缚吧。我是这么觉得,我最怕束缚。我也问过其他水瓶座,好像是这样。
  Q:你养狗吗?你的狗应该叫你什么?
  A:我之前养过,他是我的小兄弟,但不能平起平坐哦。
  Q:你擅长厨艺吗?
  A:我理论基础不错,经常指导别人动手。为了让自己不会饿死,我决定以后还是要好好学习一下。成家以后也会提升幸福度。万一娶到一个不会做饭的老婆可怎么办?


  Q:“十一”假期到了,你的假期“宅”吗?
  A:不宅,我喜欢去陌生的地方,我不是一个恋家的人。不一定很繁华,但要有故事。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
  Q:最享受和谁一起旅行?
  A:最理想的当然是和女朋友,实在不行就兄弟吧。
  微博语录
  林更新V:iPhone 6就快发布了,售价5288,现在我还差5280,有捐款的朋友请私信我。您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可能汇聚成爱的海洋。时间不多了,赶快行动起来吧?
  (2014年8月28日 12:30 来自iPhone客户端)
  林更新V:[怒骂]:天王盖地虎![酷]:宝塔镇河妖! [怒骂]:脸红什么?! [酷]: 精神焕发! [怒骂]:怎么又黄了! [太开心]:感觉萌萌哒!
  (2014年8月4日 16:01 来自iPhone客户端)
  林更新V:2007年,我参加高考,数学第一个交卷离场,家长看到我出来都问我题难不难,我说非常难,看到家长们恐慌的表情,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2014年6月7日 17:01 来自iPhone客户端)
  林更新V:拍戏现场,副导演指挥说:“把踩在土地上的脚印扫掉,花瓣捡一捡,那边还有一根螺丝。” (这是一个大全景镜头,大到没朋友的全景) 我似乎很好奇的问了句:“哥,你什么星座?”副导演:“处女座!
  (2014年9月6日 17:53 来自iPhone客户端)
  林更新V:一对情侣来和我说,可以拍张照吗? 我俩都是你的偶像。
  (2014年6月25日 22:18 来自iPhone客户端)
其他文献
在音乐中享受相聚的快乐  沉寂多年的许巍带着一张新专辑《此时此刻》重新出发后,便踏上了巡演之旅。整整一年时光,许巍走过了10个城市,为爱他音乐的人带去了青春的记忆,也为自己留下了无数难忘瞬间。在广州的那场演出上,当许巍闭着眼深情地唱着“在寂静的夜,曾经为你祈祷,希望自己是你生命中的礼物”时,全场观众齐刷刷地捧起了蓝色的灯。睁开眼,看见一片蓝色海洋,许巍的心一下就软了。“我当时以为他们只是以此表达对
期刊
《我的妹妹,安娜》是杨婷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如果说《新娘》、《开膛手杰克》只是她从演员到导演的尝试,那么这部舞台剧则是她个人风格的正式确立。杨婷携手第一版“明明”吴越,两个多年闺蜜这次要做出不一样的“新女性戏剧”。  《我的妹妹,安娜》改编自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哥哥斯季瓦的视角讲述了安娜“为爱重生,又为爱而死”的挣扎与痛苦,希望与失望、理性与疯狂,该剧将于10月14日至26日
期刊
2014年10月,美国洛杉矶最后一个艺术片圣地——新贝弗利电影院(New Beverly)重装开业。原经营者Michael将退出,改由大腕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接手运营。昆汀的方针非常明确:“我想使新贝弗利影院成为35毫米胶片电影的堡垒。当你在新贝弗利看电影时,你不用问是用数字投影还是35毫米胶片机放映。你知道肯定是35毫米胶片,因为这是在新贝弗利”。至于片源,“我将在这里上映大部分老旧影片,大部分会
期刊
无土栽培和家具的结合  这是一栋红砖楼,里面的陈设大多是规矩的箱子堆成。客厅的沙发边上摆放的是“Fold”系列的凳子,楼上“Beehives”的架子用来放置私人物品,而书桌、书柜、衣柜、床都是集装箱系列家具,值得一提的是“flammable”蜡烛也摆在门口的集装箱系列的柜子上。  采访李鼐含是在位于北京著名的艺术区草场地的她的家中,她的家就是她个人作品的陈设展,虽然是一名家具设计师,但其中蕴含的科
期刊
8月31日晚,唐朝樂队作为2014北京长阳·摩登音乐节最后一支表演乐队,表演了近年来很少表演的《月梦》和《九拍》等经典老歌。当经典曲目《国际歌》前奏响起时,现场乐迷默契地开始了大合唱。  这次音乐节对于热爱摇滚多年的人可以说是一场圆梦。曾与草莓音乐节失之交臂的芬兰摇滚老牌乐队HIM终于不负中国乐迷所望,完成了在北京的演出。此外音乐节还有王勇、舌头乐队这些曾奠定了中国摇滚乐基础的音乐人亮相,风采不减
期刊
如果没有开杨画廊,杨洋可能会成为一名程序员,还是很漂亮的女程序员。  杨洋本身专业是计算机,2003年刚开始进入唐人画廊时负责网站建设和一些杂务,身处“艺术”却不了解。“我还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被艺术感动是看到尹朝阳的作品”,从那时起,她开始靠近艺术。  在唐人画廊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杨洋想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画廊。为此她去全世界的画廊考察,并且报名了央美的艺术管理课程,“那时老师说艺术属于精英,我
期刊
“Hello Kitty是猫吗?”——不是。众人震惊。  “麦兜是猪吗?”答是或者不是,我们都不会震惊。  他当然是猪,它又不仅是一只猪。  麦家碧笔下的麦兜今年19岁了,只吃肉不吃菜的习惯没改掉,妈妈麦太的唠叨还是如影随形。这只小猪依旧单纯乐观,依然资质平平,19年的变化无非是从纸上跑到了银幕里,还多了一个“东方之猪”的称号。  “他还可以更好”  有人说,去电影院里看麦兜,小孩儿在笑,大人在哭
期刊
2011年,《狂人日记》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演出。这部作品根据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改编,由李建军导演,整出戏的人物关系由“狂人”和歌队组成,“狂人”一如鲁迅,代表着觉醒、悔悟、拷问和挣扎,而“歌队”则代表着愚昧、麻木、同流合污。在一对多的舞台关系里,演员在石块和砖头构建的舞台上行走、跳跃,说着鲁迅对自己和全中国的拷问。  《狂人日记》在当年上演时曾引起很大争议,还发生过演后谈观众和观众现场争吵的
期刊
内地的观众了解王耀庆,大多是从《浮沉》中的职场高级白领陆帆开始的。而2013年,《小儿难养》、《小爸爸》两部戏的热播,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个斯文儒雅的男人。这之前他更是鬼才导演林奕华的舞台剧第一御用男主角,最受关注的当属他与张艾嘉和郑元畅主演的舞台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林奕华曾说:“王耀庆是他在晚上睡不着觉看偶像剧时发现的,有身材、有看法、有演技、有男子气,只是还没有被‘看见’的机会。  
期刊
十月,是北京剧场演出的绝对旺季,有十几部重头作品将在本月上演,其中不乏大部头的名著改编和剧本重排。在让人目不暇接的戏单里,究竟哪些可看,哪些必看,是文艺青年本月的苦恼。本刊采访了一些导演,让他们谈谈创作。也采访了生活中的看戏青年,让他们推荐本月要看的剧目。  不在剧场,就在去剧场的路上。这个十月,我们在剧场里遇见大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