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一般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寄居在父母亲的亲戚朋友家里。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而在现代观念里,家庭教育通常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孩子形成的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向城市靠拢,留守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据今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占了极大部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达到在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有低龄化和扩大化的趋势。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得这些孩子在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引起儿童“情感饥饿”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为监护人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是最普遍的。对于这种监护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监护人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觉得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爱,在日常行为上宽容放任,而在思想和行为上缺少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沟通困难。三是有的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管教起来往往有心无力。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亲友监护。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把孩子交给叔伯姑姨等亲戚或朋友来照看。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出,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虑,不敢严加管教,但又担心孩子犯错,不能给孩子的父母有个好交代,所以这部分监护人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的学习成绩和生命安全。亲友监护有时还会出现转托情况,比如小孩被父母托付给某个亲戚后,这个亲戚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就把孩子托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转托,小孩往往无所适从。
三是自我监护。这类儿童独自一人或跟兄弟姐妹留在家中,没有长辈或其他亲友照看,很多时候都是靠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四是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大人既要承担家庭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监护孩子们压力,这使得他们鲜有精力考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日益淡薄。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所以父母爱的缺失往往会令留守儿童产生“情感饥饿”,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算平日里有各种问题也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心理得不到满足,在学校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当面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内向、孤独、没有自信、害怕被人欺负,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对旁边人敏感,缺乏交际能力等。
(二)家长教育观念淡薄,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群体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比较淡薄,落后于城市。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快高长大,孩子能否有出息,全靠孩子自身,或者依赖老师,对于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随着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觉得升学无望,产生了厌学情绪。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利用课余或逃学去网吧玩电子游戏,网吧鱼龙混珠,那些不加限制的网络电影如暴力、淫秽片等极大地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些孩子经常赊帐购物,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发现孩子这些问题后,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需要家长配合时,却发现监护人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性格特点等不够了解,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二、解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要给予足够家庭温暖,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家长应尽量与孩子加强情感交流,做到缺位不缺职
在外打工的父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平时多关注子女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子女的日常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尽量抽空回家陪伴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品行,学业及身体状况,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沟通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与期望,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家境和现状,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与爱。
(二)学校应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方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学习上,多给予指导;在心理上,多给予抚慰和开导。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观,尽可能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搭建好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联系的纽带。
(三)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学校组织各级机关及义工团体、热心人士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营造亲情,加强管理与关爱。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合作,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5/c1024-28953393.html.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人身安全隐患严重.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08/c_125133690.htm.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而在现代观念里,家庭教育通常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孩子形成的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向城市靠拢,留守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据今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占了极大部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达到在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有低龄化和扩大化的趋势。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得这些孩子在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引起儿童“情感饥饿”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为监护人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是最普遍的。对于这种监护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监护人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觉得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爱,在日常行为上宽容放任,而在思想和行为上缺少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沟通困难。三是有的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管教起来往往有心无力。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亲友监护。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把孩子交给叔伯姑姨等亲戚或朋友来照看。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出,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虑,不敢严加管教,但又担心孩子犯错,不能给孩子的父母有个好交代,所以这部分监护人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的学习成绩和生命安全。亲友监护有时还会出现转托情况,比如小孩被父母托付给某个亲戚后,这个亲戚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就把孩子托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转托,小孩往往无所适从。
三是自我监护。这类儿童独自一人或跟兄弟姐妹留在家中,没有长辈或其他亲友照看,很多时候都是靠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四是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大人既要承担家庭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监护孩子们压力,这使得他们鲜有精力考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日益淡薄。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所以父母爱的缺失往往会令留守儿童产生“情感饥饿”,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算平日里有各种问题也不能及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心理得不到满足,在学校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当面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内向、孤独、没有自信、害怕被人欺负,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对旁边人敏感,缺乏交际能力等。
(二)家长教育观念淡薄,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群体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比较淡薄,落后于城市。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快高长大,孩子能否有出息,全靠孩子自身,或者依赖老师,对于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随着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觉得升学无望,产生了厌学情绪。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利用课余或逃学去网吧玩电子游戏,网吧鱼龙混珠,那些不加限制的网络电影如暴力、淫秽片等极大地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些孩子经常赊帐购物,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发现孩子这些问题后,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需要家长配合时,却发现监护人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性格特点等不够了解,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二、解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要给予足够家庭温暖,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家长应尽量与孩子加强情感交流,做到缺位不缺职
在外打工的父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平时多关注子女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子女的日常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尽量抽空回家陪伴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品行,学业及身体状况,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沟通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与期望,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家境和现状,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与爱。
(二)学校应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方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学习上,多给予指导;在心理上,多给予抚慰和开导。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观,尽可能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搭建好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联系的纽带。
(三)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学校组织各级机关及义工团体、热心人士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营造亲情,加强管理与关爱。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合作,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5/c1024-28953393.html.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人身安全隐患严重.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08/c_125133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