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变革中求发展,走出我国版权代理业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了现阶段出版业的当务之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版权代理公司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版权代理制度,从而最终促进中国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则不失为我们突破现阶段瓶颈的一条捷径。
中国的版权代理行业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晚了一百多年。中国的出版业正处在改革和快速发展阶段。而版权代理作为版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却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现实问题遭遇瓶颈。因此,如何在变革中求发展,走出我国版权代理业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了现阶段出版业的当务之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版权代理公司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版权代理制度,从而最终促进中国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则不失为我们突破现阶段瓶颈的一条捷径。本文即通过英美版权代理发展之初的实例,结合我国版权代理的现状来探讨中国版权代理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路径。
一、版权代理的概念及其作用
版权代理就是版权代理人受著作权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理解决转让或授权使用其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事务。版权代理机构一般都具有联系广、人才专、信息快、协调能力强等优势。
对于出版社而言,版权代理公司可凭借自身优势,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很容易进行组稿和选题策划,从而解决了出版社出书的盲目性。最终为出版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作者而言,将稿件投到版权代理公司要比投稿至出版社更为快捷方便。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代理机构还能帮助作者在版权确定、拟订合同、版税谈判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益处;完善版权代理制度也将是打击盗版的方法之一。版权代理人在为作者策划推荐的同时,会全程为作者的著作权益保驾护航。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遏制了盗版,也规范了图书市场秩序。此外,通过代理人的努力还能为作者作品提高稿酬,更能刺激作者的创作欲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作者职业汇聚。
二、国外版权代理公司的创立、发展及其功能和影响
西方版权贸易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大量的版权贸易代理机构。据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拥有版权代理机构最多的国家,其有700多家。英国的版权代理行业也极为发达,版权代理公司有200家左右,居欧洲第1位。
2009年8月,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1lPA)公布了《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3~2007年报告》,对这五年的美国版权产业进行了统计分析。2003~2007年,版权产业在美国的年增长持续优于其他产业。据统计,2007年,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值是8891亿美元,大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44%。而总体版权产业的增值上升到15200亿美元,是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05%。由此不难看出,作为出版强国的美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强于其他行业,这也意味着版权代理行业在美国出版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研究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版权代理机构,我们发现所有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业和发展经历。本文遴选了在欧美版权代理业中成立最早、对整个行业影响最深的沃特版权代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创立发展历程分析,来探究西方版权代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内在原因,以求发掘出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1 沃特文学代理公司的创立
沃特通常被视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代理商。当时作为书商的沃特先生在为出版商审读稿件期间,萌生了成立版权代理公司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他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期刊杂志上,同时销售作者的著作权。据调查,在当时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许多重要期刊上都有沃特所提供的优秀作品。
2 沃特的文学代理公司的功能和影响
在19世纪末期,沃特的版权代理公司主要有三种业务功能。第一是对出版行业现状进行市场评估,这项业务源于市场的直接需求。这使版权代理机构在出版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版权代理公司发展至今,市场调查和评估仍然是版权代理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第二是向编辑和出版商推荐翻译权和外国作品的版权。在19世纪90年代,作者通常一次性便将著作权卖给出版商,并只能进行图书的发行,却失去了对作品翻译、连载以及转化为戏剧、电影作品等的权益。沃特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通过代理行为不仅扩大了作者的著作权范围,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三,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不仅解决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还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使出版商、作者和代理机构三方在利益上达到其赢。他所创立的代理规则和工作流程在欧美国家沿用至今,也充分证明了其合理性。
沃特文学代理机构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出版商、编辑以及作者之间的工作方式,同时对出版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版权代理的现状
我国的版权代理市场最初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依代理区域性质可划分为对外版权代理和对内版权代理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又可依业务的种类而进行下一步的细分。如图书出版版权代理、电影音像出版版权代理及其他作品的衍生版权代理等。
在对外版权代理领域,我国现有的版权代理机构由于体制、模式所限,并没有起到版权代理真正的作用。在经过国家审批成立的28家版权代理公司当中,有23家都只从事图书版权代理,业务单一,且基本只是进行单纯的版权贸易,对作品衍生版权的开发力度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整体策划,使得作品的引进和输出都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版权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据我国国家版权局统计,2001~2004年间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平均约为10:1。自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从美国引进的版权项目最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合计9382项,其中从美国就引进了4068项,占近43%。从版权贸易数量来看,中美版权贸易逆差最大,2000~2005年,美国输出到中国的版权数量是从中国引进的版权数量的456倍。
在国内版权代理领域中,中国的版权代理机构在其诞生之初就被狭隘地定义在为出版社提供涉外版权贸易服务的基础之上,这使得版权代理的功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多数版权代理机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运行机构,而是依附于出版管理机构的版权贸易机构。大多代理机构并未对自己的工作业务职能作详尽的规划,几乎不拥有自己的版权资源以及作者资源,从而使之无法承担起真正的版权代理义务。版权代理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与国有版权代理机构相对而生的民营版权代理公司,由于其自身实力及其它条件限制也始终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代理工作。因此,如何在版权代理行业尽快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运行规则,使各方 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则是现今版权代理行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版权代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得出目前我国版权代理业存在有如下问题:1)由于我国版权代理机构起步较晚,挖掘出版物的衍生版权能力较弱,使得我国版权代理市场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2)目前国内版权代理业务范围尚未参与代理作者,包括与作者签订委托合同、代表作者许可出卖版权给国内外各种媒体等业务,无法最大程度上维护作者的权益。3)代理内容相对单一。目前仅以图书版权代理为主,对版权涉及的其它相关领域关注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畅销作品的作者关注不够。4)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目前代理业的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只百余人),专业素养、外语水平、谈判水准及交往能力也都不够成熟,这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为版权代理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必须考虑如何将版权代理机构从出版行业中剥离出来,使之形成独立的经营主体。其次,行业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的优势。将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网络、手机出版等各个行业的版权资源联合起来,形成版权联盟。第三,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尽快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最后,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利用国家现有优惠政策和之前建立的广泛版权资源基础,对优秀的作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进行版权输出。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版代理业的严重滞后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以变革求发展、尽快改变我国版权代理业落后的现状已是大势所趋。社会经济发展至今,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专业分工细化的重要性。现阶段重点发展出版产业链中的版权代理体系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版权贸易上的巨大差距。还将会为我国出版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力求能为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和定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体制改革——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一步
改革体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成立版权代理公司,同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版权代理市场,为各版权代理企业搭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
2 孕育内生条件,发掘自身资源——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发展初期,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出版集团,将其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在出版社集团形成专业的版权代理部门。明确其职责范围,完善组织结构和行业规则。这个部门的编辑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选题,发现稿件,并主要负责将稿件推荐给自己的出版集团,但是也不排除将合适的稿件推荐给其他合适的出版社,循序渐进地进行尝试。另外,利润分配方面,国家应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对于销量较好的出版物应给版权代理部门和代理人适当提高佣金标准。从宏观方面,这也为中国版权代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独立创造市场——版权代理独立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中期是在版权代理部门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以后,逐渐与出版集团相分离,形成独立的版权代理公司。同时政府也应放宽政策,对代理机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鼓励民营版权代理公司成立和发展,以公平合理的竞争来加速中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4 行业整合,发挥集团化、专业化优势,促进贸易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后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行业整合,形成集团化、专业化的版权代理专业机构,并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全面专业的分析,找准中国文字向非中文国家“走出去”的输出口,做到引进有理,输出有质。如此才能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以更优质的作品向全世界展现我悠悠五千年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
中国的版权代理行业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晚了一百多年。中国的出版业正处在改革和快速发展阶段。而版权代理作为版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却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现实问题遭遇瓶颈。因此,如何在变革中求发展,走出我国版权代理业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了现阶段出版业的当务之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版权代理公司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版权代理制度,从而最终促进中国出版产业的大发展,则不失为我们突破现阶段瓶颈的一条捷径。本文即通过英美版权代理发展之初的实例,结合我国版权代理的现状来探讨中国版权代理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路径。
一、版权代理的概念及其作用
版权代理就是版权代理人受著作权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理解决转让或授权使用其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事务。版权代理机构一般都具有联系广、人才专、信息快、协调能力强等优势。
对于出版社而言,版权代理公司可凭借自身优势,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很容易进行组稿和选题策划,从而解决了出版社出书的盲目性。最终为出版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作者而言,将稿件投到版权代理公司要比投稿至出版社更为快捷方便。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代理机构还能帮助作者在版权确定、拟订合同、版税谈判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益处;完善版权代理制度也将是打击盗版的方法之一。版权代理人在为作者策划推荐的同时,会全程为作者的著作权益保驾护航。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遏制了盗版,也规范了图书市场秩序。此外,通过代理人的努力还能为作者作品提高稿酬,更能刺激作者的创作欲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作者职业汇聚。
二、国外版权代理公司的创立、发展及其功能和影响
西方版权贸易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大量的版权贸易代理机构。据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拥有版权代理机构最多的国家,其有700多家。英国的版权代理行业也极为发达,版权代理公司有200家左右,居欧洲第1位。
2009年8月,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1lPA)公布了《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3~2007年报告》,对这五年的美国版权产业进行了统计分析。2003~2007年,版权产业在美国的年增长持续优于其他产业。据统计,2007年,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值是8891亿美元,大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44%。而总体版权产业的增值上升到15200亿美元,是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05%。由此不难看出,作为出版强国的美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强于其他行业,这也意味着版权代理行业在美国出版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研究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版权代理机构,我们发现所有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业和发展经历。本文遴选了在欧美版权代理业中成立最早、对整个行业影响最深的沃特版权代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创立发展历程分析,来探究西方版权代理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内在原因,以求发掘出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1 沃特文学代理公司的创立
沃特通常被视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代理商。当时作为书商的沃特先生在为出版商审读稿件期间,萌生了成立版权代理公司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他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期刊杂志上,同时销售作者的著作权。据调查,在当时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许多重要期刊上都有沃特所提供的优秀作品。
2 沃特的文学代理公司的功能和影响
在19世纪末期,沃特的版权代理公司主要有三种业务功能。第一是对出版行业现状进行市场评估,这项业务源于市场的直接需求。这使版权代理机构在出版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版权代理公司发展至今,市场调查和评估仍然是版权代理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第二是向编辑和出版商推荐翻译权和外国作品的版权。在19世纪90年代,作者通常一次性便将著作权卖给出版商,并只能进行图书的发行,却失去了对作品翻译、连载以及转化为戏剧、电影作品等的权益。沃特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通过代理行为不仅扩大了作者的著作权范围,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三,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不仅解决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还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使出版商、作者和代理机构三方在利益上达到其赢。他所创立的代理规则和工作流程在欧美国家沿用至今,也充分证明了其合理性。
沃特文学代理机构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出版商、编辑以及作者之间的工作方式,同时对出版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版权代理的现状
我国的版权代理市场最初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依代理区域性质可划分为对外版权代理和对内版权代理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又可依业务的种类而进行下一步的细分。如图书出版版权代理、电影音像出版版权代理及其他作品的衍生版权代理等。
在对外版权代理领域,我国现有的版权代理机构由于体制、模式所限,并没有起到版权代理真正的作用。在经过国家审批成立的28家版权代理公司当中,有23家都只从事图书版权代理,业务单一,且基本只是进行单纯的版权贸易,对作品衍生版权的开发力度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整体策划,使得作品的引进和输出都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版权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据我国国家版权局统计,2001~2004年间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平均约为10:1。自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从美国引进的版权项目最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合计9382项,其中从美国就引进了4068项,占近43%。从版权贸易数量来看,中美版权贸易逆差最大,2000~2005年,美国输出到中国的版权数量是从中国引进的版权数量的456倍。
在国内版权代理领域中,中国的版权代理机构在其诞生之初就被狭隘地定义在为出版社提供涉外版权贸易服务的基础之上,这使得版权代理的功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多数版权代理机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运行机构,而是依附于出版管理机构的版权贸易机构。大多代理机构并未对自己的工作业务职能作详尽的规划,几乎不拥有自己的版权资源以及作者资源,从而使之无法承担起真正的版权代理义务。版权代理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与国有版权代理机构相对而生的民营版权代理公司,由于其自身实力及其它条件限制也始终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代理工作。因此,如何在版权代理行业尽快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运行规则,使各方 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则是现今版权代理行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版权代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得出目前我国版权代理业存在有如下问题:1)由于我国版权代理机构起步较晚,挖掘出版物的衍生版权能力较弱,使得我国版权代理市场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2)目前国内版权代理业务范围尚未参与代理作者,包括与作者签订委托合同、代表作者许可出卖版权给国内外各种媒体等业务,无法最大程度上维护作者的权益。3)代理内容相对单一。目前仅以图书版权代理为主,对版权涉及的其它相关领域关注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畅销作品的作者关注不够。4)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目前代理业的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只百余人),专业素养、外语水平、谈判水准及交往能力也都不够成熟,这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为版权代理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必须考虑如何将版权代理机构从出版行业中剥离出来,使之形成独立的经营主体。其次,行业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的优势。将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网络、手机出版等各个行业的版权资源联合起来,形成版权联盟。第三,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尽快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最后,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利用国家现有优惠政策和之前建立的广泛版权资源基础,对优秀的作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进行版权输出。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版代理业的严重滞后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以变革求发展、尽快改变我国版权代理业落后的现状已是大势所趋。社会经济发展至今,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专业分工细化的重要性。现阶段重点发展出版产业链中的版权代理体系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版权贸易上的巨大差距。还将会为我国出版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力求能为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和定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体制改革——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一步
改革体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成立版权代理公司,同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版权代理市场,为各版权代理企业搭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
2 孕育内生条件,发掘自身资源——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发展初期,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出版集团,将其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在出版社集团形成专业的版权代理部门。明确其职责范围,完善组织结构和行业规则。这个部门的编辑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选题,发现稿件,并主要负责将稿件推荐给自己的出版集团,但是也不排除将合适的稿件推荐给其他合适的出版社,循序渐进地进行尝试。另外,利润分配方面,国家应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对于销量较好的出版物应给版权代理部门和代理人适当提高佣金标准。从宏观方面,这也为中国版权代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独立创造市场——版权代理独立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中期是在版权代理部门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以后,逐渐与出版集团相分离,形成独立的版权代理公司。同时政府也应放宽政策,对代理机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鼓励民营版权代理公司成立和发展,以公平合理的竞争来加速中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
4 行业整合,发挥集团化、专业化优势,促进贸易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后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行业整合,形成集团化、专业化的版权代理专业机构,并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全面专业的分析,找准中国文字向非中文国家“走出去”的输出口,做到引进有理,输出有质。如此才能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以更优质的作品向全世界展现我悠悠五千年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