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节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副县长依计行事,把有关建议转达给余先生,不料余先生断然拒绝。他对其他的事情都好说话,比如县里希望他投资果品罐头厂,这没问题;某部长托他安排自己的子弟到海外留学,那也容易。至于谁想来讨个打火机或讨双尼龙袜,更是小菜一碟,谁要谁就拿去。只有这次会见彭细保,他既已提出,就九头牛也拉不回。他夹着大雪茄的手指已经微微颤抖,只说了一句:
  “他什么时候出来,我就等到什么时候。”
  王副县长暗暗叫苦。
  “他就算死了,我也要挖开坟来看一眼。”
  这话说得更决绝。
  没办法,县里头头们苦着脸又议了两次,只得狠狠心,同意他的要求。安排这次见面之前,副县长把彭细保接到县城,与他谈了一次话。不过后来副县长发现这次谈话完全多余。彭细保根本不记得自己杀人之事,也忘了余家少爷是谁,只说领导要他见谁他就见谁,甚至有一种兴冲冲的劲头,觉得自己的进城特别体面。他大热天呱嗒呱嗒踏一双套鞋,肩头开了花,头发结成块,浑身有股猪潲味,讲几句话就抹一把呼呼噜噜的鼻涕,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副县长觉得这样也好,免了一点紧张。他让对方洗了个澡,还递给对方一支香烟,不知为何心生一丝酸酸的怜悯,似乎眼下不是带他去见客,差不多是狠心将他推出午门斩首。
  副县长拍拍老民兵的肩,领着他来到招待所小楼门前。彭细保突然倒抽了一口冷气,额头上冒出密密汗珠,眼中透出莫名的恐惧。副县长再仔细看,发现他如同蒸熟以后又在冰箱里冷冻多时的肉制品,脸上聚一团青光。
  “县长,我,我突然肚子痛……”
  “只见一下就完了。”副县长知道眼下并非去刑场。
  “痛得当不住了,我实在走不动……”
  “活见鬼,到了门口又不去,你要让我失信?你怕我吃了饭没事做,陪着你好耍么?这是政治任务,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我给你作揖。实在对不起,我现在就要回去……”
  副县长见他跑,气不打一处来,叫人冲上前去,不由分说地扭住他,简直是把他架进楼门,交给屋内的陌生眼光去发落。有一浪空调机的冷气迎面扑来,使彭细保打了个寒颤。前面有几张横蛮的真皮大沙发,因为式样古怪和庞大,吓得彭细保两腿哆嗦。一片猩红色的大地毯在窗外泼进来的强烈日照下,迸射出耀眼的反光,给屋内所有墙壁和天花板都染上了红光。翻腾的红潮甚至注入了室内所有人的瞳孔,个个都红着眼睛。
  根据副县长的安排,今天多了几个陪同人员,包括扮成服务员的便衣警察,以防意外事故。这阵仗也吓坏了彭细保,他看看这边的大个子,看看那边的大个子,双脚已在地上生了根,怎么也没法往前走。
  “这就是余先生,彭细保,你也坐下……”副县长力图制造出缓和的气氛。
  余先生眼睛一亮,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兴奋,呼的一下从沙发里站起来,走上前来把来人端详,平时总是熄灭的雪茄已反常地点燃。
  彭细保似乎被提醒了,嘿嘿一笑,缩了缩鼻子:“是余同志吧?好久不见了。你老人家还在农业局……”
  显然是认错了人。副县长用手捅一捅他:“余先生这次从香港来……”
  彭细保瞪大眼,领悟了这种纠正。“哎呀,到香港去了呀?我晓得,哪有不晓得之理?余同志是在香港农业局工作是不?上次村里要买尿素,我就说要他们去找余同志。余同志是最肯帮忙的人呵……”说着抹了一把鼻涕。
  “你说什么呢!余先生是有名的爱国华侨和实业家,这次是回家乡来考察经济发展的。”副县长有点不耐烦,“你看清楚了再说,好不好?”
  在他们说话之际,在其他陪同人员倒茶和递毛巾之际,余先生一直没有搭腔,但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色越来越红亮,额上的青筋明显地暴突和蠕动,眼中两个锐利的光点发出刀尖在太阳下的那种闪光,差一点就要发出嗞嗞嗞的声音。他盯着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把对方缓缓地从头看到脚,缓缓地又从脚看到头,嗞嗞嗞的目光最后在对方喉结处驻留下来。这当然使副县长一惊:余先生父亲的脑袋,当年想必也是在那个部位与身躯分离的?当年的一件什么利器,也许就是在那里进入的?
  余先生满意地点点头,干笑了一声,突然收笑,又再干笑了一声,有点神志错乱的疯傻模样。他快步移动,甚至有点手忙脚乱,换了一个角度,再换了一个角度,全神贯注打量着对方的颈根,目光突然变得柔软,变得幽静而清澈,波动着一种优美的节奏。似乎他眼下盯着的已不是一条颈根,而是一件心爱的古玩,一朵嫩弱的鲜花,如果目光不慎有失,投注得粗重一点,古玩就会破损,鲜花就会枯萎——而这样的罪过断断乎不可。
  这条颈根是如此珍贵,他得让自己多年的思慕从目光中从容泻出,将目标小心翼翼地触抚,一分分地探索。
  这种柔软的目光让王副县长不寒而栗。
  ……
  (选自《爸爸爸》,上海文艺出版社)
  品 读
  选文节选自韩少功的短篇小说《故人》。小说前情是香港富商余先生回故乡做投资考察,点名要见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民兵彭细保。县领导觉得事情不太好办,便找个借口称彭细保被关押在狱,不太方便。
  小说叙述余先生面对彭细保时,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从神态、动作到心理活动,多角度表现余先生复杂而奇特的心理。呼吸急促,脸色红亮,额上青筋暴出,表现了终见仇人的激动。写目光锐利,综合了比拟和想象,将目光描绘得生动传神,让抽象的目光变得有声有色。余先生打量彭细保的颈根这一细节,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等手法,細腻描摹余先生目光的变化和意识的流动,将仇恨的目光写得柔软缠绵,读来确实令人不寒而栗。
其他文献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
期刊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方场的另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头还有人住着。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进地窖去的第四天。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战士爬到了方场上,方场和她之间只隔着一道扭曲了的铁栏杆。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战士,炮弹纷纷在他们周围爆炸。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带给我们的是手机永不停歇的提示音,是浏览新闻时一大串的“相关文章”,在这样芜杂的舆论引导下,我们是否还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主流媒体的态度往往具有导向性,人们会先入为主地接受其在信息中流露出的态度。而在我国言论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的现在,在事件刚发酵的初期给其下定义的做法数不胜数。有多少人因为这些主流媒体的擅自提早的定性,而被牵引了思维,不自主地跟随其态度,丢失了自己
期刊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問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品 读  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
期刊
“作家要有想象力,一句话就能想到一个故事。”曹文轩说,自己的作品《风吹到乌镇时累了》,其实就是受到了散文家刘亮程先生文中的一句话的启发——“风吹累了”。  这句话,让他构思了一個这样的故事:两个小孩玩火,风戏耍火,火把庄稼烧掉了,村民们看到一地焦土,老人抓起土仰面问,风躲到后面不下来了。下雨了,其实是风哭了。风开始做好事,吹到海上,一个小伙子的帆坏了,风吹船上岸。风还有一丝丝力量,最后来到乌镇。台
期刊
当疾驰的社会列车捆绑着形形色色的仪式向我们涌来,有些人被冗杂的仪式羁绊而冠之以“形式主义”的帽子。  但当我们冷静思索之时,我们或许会质问,此类形式主义果真羁绊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了吗?  余秋雨先生曾在《何謂文化》中讲道:“文化,就是让人摆脱功利,扫除蒙昧,从而走向仪式。”且看,当古巴比伦的祭司披发念咒,在古巴比伦人心中唤起神灵的暗示后,历史学家便惊呼一座璀璨的文明丰碑在两河母亲的新月臂弯间创生。是
期刊
太姥爷,一个典型的中国地主。中国的地主并非都像“黄世仁”。在我浅淡的记忆里,太姥爷须发全白,枯瘦,步履蹒跚,衣着破旧而且邋遢。因为那时他已是一无所有了吧?也不是。母亲说:“他从来就那样,有几千亩地的时候也是那样。出门赶集,见路边的一脬牛粪他也要兜在衣襟里捡回来,抖落到自家地里。”他只看重一种东西:地。“周扒皮”那样的地主一定会让他笑话,你把长工都得罪了就不怕人家糟踏你的地?就不怕你的地里长不出好庄
期刊
凡·高说:“我不知道潮水是否会上涨,以至没过我的嘴唇,但我要前行。”  人潮拥挤,我们身陷其中,若想要前行而非兜转,唯有靠自己掌舵,面朝既定的目标,不偏不离。  信息时代带给我们满足和恐慌,在四方的洪流中我们轻盈得像一截浮木,随波涛沉浮。眼前,我们揣着手机,下一秒有着千万种可能,过多的选择使我们迷茫;心底,由于眼界的骤然开阔,他人的成功模板层层堆积,我们犹豫着不知给自己谋求怎样的人生,“迷茫”成了
期刊
当一个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便是一个独立的人。当别人在繁文缛节中醉生夢死时,他仍能清醒地思考。人在江湖,要做自己。  有人想成为第二个莫言,有人想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有人想成为第二个乔布斯……人们就在随波逐浪中渐渐迷失自我,最终泯然众人。在当今时代,人们总会被各种思想观念左右,被贪婪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学着别人去炒股、考公务员,却从不过问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前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被人们认为是最接
期刊
知人论世,一直是我们解读文本的钥匙。解读哪篇文章都离不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环节,似乎只有这样,才找对了方向,才能松一口气,然后沿着解读大道通向一个个罗马。  我却很想向学生推介另一种方法——因题而文,因言而意。這是属于“裸读”的一种方式,是针对那些“无病呻吟”的安定世道下的生活小品美文,或“有病没法直接呻吟”只好用了象征性手法写就、能够引发类似境遇下的读者群体共鸣的那类文章,是作为一种规律性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