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应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随着各行业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师资力量及教育经费等方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渗透,但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小学教育良性发展,需要从政府、学校及社会层面等多方面着手努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良性发展
探讨农村小学教育良性发展,对建设新农村,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在发展素质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与城镇小学教育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小学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探讨农村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路径,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发展对策支持。
一、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是我国小学教育整体情况的反映,农村小学教育成效直接关乎农村建设发展,我国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于我国人口基数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各种问题[1]。
农村小学数量近几年数量不断变化,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数量减少影响到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资源的整合有一定的好处,如某一地区人口不多,设置小学会造成资源浪费,整合到附近的小学可以使教育资源集中,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数目减少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导致学校规模逐渐缩小。
教育中师生是教学主体,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较高的教育质量。美术,音乐等课程专业教师较少,很多学校教师兼任多门课程,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面临的普遍问题[2]。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差,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对小学教学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小学是为农村孩子获取系统知识提供的教育,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农村小学对优秀教育资源需求迫切,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需要的优质资源严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投入制约教学资源建设,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统筹规划,满足小学实际教学活动所需优质资源短缺。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农村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农村师资队伍稳定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农村地区配备科目齐全的课程教师,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会,进行城乡学校教师调岗,使农村教师体验城镇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学校的生源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应成立各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对教师教学督导应实现常态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构,定期外派教师进修,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小学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对考核成绩高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对考核成绩低的教师可以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学习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农村小学人才流失问题,要对城市师范类专业院校学生进行宣传,使更多城市教育人才投身农村教育发展中。
2.关注微观个体师生家长的内在需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小学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非常重要。农村地区条件比城市艰苦,教师没有条件进行正规长期的离职进修,基层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学习,了解所授科目相关学科信息,在知识深度广度上不断完善,提高业务能力。
首先要练就高尚的道德修养,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是德,具有崇高人格的教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其次要提高教学水平,包括与所授科目有关理论及心理辅导方面的技能,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农村孩子需要教师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将农村孩子的培养放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考量,增强教师教育的使命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农村教育事业中。
农村地区学生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沟通,提出自己认为学校有待改善的建议,为学校建设提供支持。家长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选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校风等方面的建设。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广泛关注学习青少年成长教育学知识,多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作用。
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衍生系列社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为学校教育增加了難度,需要教师对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教育认识存在误区,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是学生基础的教育。家长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教育理论缺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大多数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挣钱,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在校人数中占据很大比例。其监护人由祖父母长辈照看,隔代教育多数难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学校要做好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将创建家长学校作为重点,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长培训工作,使家长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学校办学思路,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实现家庭学校合力育人。
参考文献:
[1]李慧.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王现田.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06):161.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良性发展
探讨农村小学教育良性发展,对建设新农村,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在发展素质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与城镇小学教育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小学教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探讨农村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路径,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发展对策支持。
一、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是我国小学教育整体情况的反映,农村小学教育成效直接关乎农村建设发展,我国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于我国人口基数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各种问题[1]。
农村小学数量近几年数量不断变化,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数量减少影响到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资源的整合有一定的好处,如某一地区人口不多,设置小学会造成资源浪费,整合到附近的小学可以使教育资源集中,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数目减少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导致学校规模逐渐缩小。
教育中师生是教学主体,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较高的教育质量。美术,音乐等课程专业教师较少,很多学校教师兼任多门课程,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面临的普遍问题[2]。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差,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对小学教学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小学是为农村孩子获取系统知识提供的教育,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农村小学对优秀教育资源需求迫切,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需要的优质资源严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投入制约教学资源建设,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统筹规划,满足小学实际教学活动所需优质资源短缺。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农村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农村师资队伍稳定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农村地区配备科目齐全的课程教师,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会,进行城乡学校教师调岗,使农村教师体验城镇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学校的生源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应成立各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对教师教学督导应实现常态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构,定期外派教师进修,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小学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对考核成绩高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对考核成绩低的教师可以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学习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农村小学人才流失问题,要对城市师范类专业院校学生进行宣传,使更多城市教育人才投身农村教育发展中。
2.关注微观个体师生家长的内在需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小学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非常重要。农村地区条件比城市艰苦,教师没有条件进行正规长期的离职进修,基层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学习,了解所授科目相关学科信息,在知识深度广度上不断完善,提高业务能力。
首先要练就高尚的道德修养,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是德,具有崇高人格的教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其次要提高教学水平,包括与所授科目有关理论及心理辅导方面的技能,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农村孩子需要教师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将农村孩子的培养放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考量,增强教师教育的使命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农村教育事业中。
农村地区学生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沟通,提出自己认为学校有待改善的建议,为学校建设提供支持。家长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选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校风等方面的建设。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广泛关注学习青少年成长教育学知识,多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作用。
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衍生系列社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为学校教育增加了難度,需要教师对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教育认识存在误区,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是学生基础的教育。家长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教育理论缺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大多数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挣钱,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在校人数中占据很大比例。其监护人由祖父母长辈照看,隔代教育多数难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学校要做好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将创建家长学校作为重点,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长培训工作,使家长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学校办学思路,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实现家庭学校合力育人。
参考文献:
[1]李慧.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王现田.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