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不良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造成这种不良现状的原因,随后站在新课改和爱国主义的高度阐明了校园卫生管理的重大意义和德育功能,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六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校园卫生 德育功能 素质教育 习惯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17-01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而不屑一顾!
请先听这样一个典故: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一天,其友薛勤造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这便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它批评矛头直指那些自命不凡好高鹜远不愿从小事做起的思想。
其实,有这种思想的大有人在。今天,笔者就中小学卫生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因之看似小事一桩,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不容忽视,所以才很有必要专题探讨。
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谁都不会有好心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却不得不为之汗颜,因为这随地乱吐,随地乱扔的恶习不要说在大街上,就是在中小学校园内也都屡见不鲜。
笔者曾走访过许多中小学校,发现校园卫生状况真的令人忧虑,乱扔乱踩乱涂乱画的现象屡禁不止,那一个个令人痛心疾首的镜头还时不时映入眼帘:
——下课后,教室里桌凳东倒西歪,室内尘土飞扬,乌烟瘴气。
——晨扫后,清洁如新的操场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一些食品袋、废纸屑等,而过往师生竟会熟视无睹。
一一楼道间,不知是谁吃剩的还是弄洒的米线被过往行人踩上一脚,肮脏不堪,人们也视而不见。
一一走在教学楼下,不知从何处飞来一架纸飞机竞向行人俯冲而来。昂首望之,楼上几个人影一哄而散。
通过对校园卫生状况进行研究,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卫生脏,则管理乱;管理乱,则质量差。为什么校园卫生保持会这样困难重重?经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这五种:
其一,有的忘记打扫或者打扫不彻底或者时间来不及未打扫,导致卫生状况差。
其二,学生大都是独子,大多患有“四二一综合症”,。在家庭的溺爱下,懒惰,自私,依赖,在家里根本就未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并把随便乱扔弃物的恶习也带到了学校。
其三,有的学生不小心把东西掉到了地面上却又懒得拾捡。
其四,校园垃圾箱太少或垃圾箱使用不便,学生怕麻烦,干脆就随地乱扔了事。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作为一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有哪些对策呢?
首先要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校园环境卫生的重大意义。
中国受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桎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古以来,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思想始终也未绝迹。独生子女中有此思想者更盛,因此适时恰当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新型劳动观。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今后无论走上什么工作岗位,只要热爱劳动,就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看似小小的校园打扫卫生、保持卫生的问题却大有文章可作,它不但关乎个人的思想素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绝不能等闲视之。
明确了校园卫生打扫和保持的重大意义之后,紧接着要有创新的管理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大力营造人人讲卫生的浓郁氛围。
二、制定《校园环境卫生公约》
学校要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校园环境卫生公约》,并组织众人签名活动,激发大家主动自觉讲卫生的热情。
三、开展班级卫生劳动红旗评比
此法是按照《校园环境卫生公约》对各班教室、公地进行认真检查评比,凡是达到要求的班级,一律发给流动红旗。如果检查不合格,则取消流动红旗。
四、设立曝光台和光荣榜
对那些乱扔弃物者,一经发现,可在曝光台上公布其班级和姓名。以警示众人。对那些主动拾捡垃圾者,可在光荣榜中公开表扬。
五、各班设立环保小卫士或者卫生监督岗
环保小卫士专门负责拾捡或清扫垃圾,卫生监督岗负责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长期开展“我进校园弯弯腰,随时随地做环保”的群众性活动,形成人人育人的校园氛围。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要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就要求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特别是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千万不要认为拾捡垃圾丢面子,从而带动全校师生都加入到热爱学校,争做环保的行列中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记住“学生身边无小事,事事育人;学生身边无闲人,人人育人”。古人既然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壮语,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教育学生有“一物不拾,何以拾天下”的胸襟,将来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校园卫生 德育功能 素质教育 习惯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17-01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而不屑一顾!
请先听这样一个典故: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一天,其友薛勤造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这便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它批评矛头直指那些自命不凡好高鹜远不愿从小事做起的思想。
其实,有这种思想的大有人在。今天,笔者就中小学卫生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因之看似小事一桩,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不容忽视,所以才很有必要专题探讨。
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谁都不会有好心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却不得不为之汗颜,因为这随地乱吐,随地乱扔的恶习不要说在大街上,就是在中小学校园内也都屡见不鲜。
笔者曾走访过许多中小学校,发现校园卫生状况真的令人忧虑,乱扔乱踩乱涂乱画的现象屡禁不止,那一个个令人痛心疾首的镜头还时不时映入眼帘:
——下课后,教室里桌凳东倒西歪,室内尘土飞扬,乌烟瘴气。
——晨扫后,清洁如新的操场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一些食品袋、废纸屑等,而过往师生竟会熟视无睹。
一一楼道间,不知是谁吃剩的还是弄洒的米线被过往行人踩上一脚,肮脏不堪,人们也视而不见。
一一走在教学楼下,不知从何处飞来一架纸飞机竞向行人俯冲而来。昂首望之,楼上几个人影一哄而散。
通过对校园卫生状况进行研究,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卫生脏,则管理乱;管理乱,则质量差。为什么校园卫生保持会这样困难重重?经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这五种:
其一,有的忘记打扫或者打扫不彻底或者时间来不及未打扫,导致卫生状况差。
其二,学生大都是独子,大多患有“四二一综合症”,。在家庭的溺爱下,懒惰,自私,依赖,在家里根本就未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并把随便乱扔弃物的恶习也带到了学校。
其三,有的学生不小心把东西掉到了地面上却又懒得拾捡。
其四,校园垃圾箱太少或垃圾箱使用不便,学生怕麻烦,干脆就随地乱扔了事。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作为一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有哪些对策呢?
首先要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校园环境卫生的重大意义。
中国受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桎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古以来,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思想始终也未绝迹。独生子女中有此思想者更盛,因此适时恰当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新型劳动观。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今后无论走上什么工作岗位,只要热爱劳动,就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看似小小的校园打扫卫生、保持卫生的问题却大有文章可作,它不但关乎个人的思想素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绝不能等闲视之。
明确了校园卫生打扫和保持的重大意义之后,紧接着要有创新的管理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大力营造人人讲卫生的浓郁氛围。
二、制定《校园环境卫生公约》
学校要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校园环境卫生公约》,并组织众人签名活动,激发大家主动自觉讲卫生的热情。
三、开展班级卫生劳动红旗评比
此法是按照《校园环境卫生公约》对各班教室、公地进行认真检查评比,凡是达到要求的班级,一律发给流动红旗。如果检查不合格,则取消流动红旗。
四、设立曝光台和光荣榜
对那些乱扔弃物者,一经发现,可在曝光台上公布其班级和姓名。以警示众人。对那些主动拾捡垃圾者,可在光荣榜中公开表扬。
五、各班设立环保小卫士或者卫生监督岗
环保小卫士专门负责拾捡或清扫垃圾,卫生监督岗负责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长期开展“我进校园弯弯腰,随时随地做环保”的群众性活动,形成人人育人的校园氛围。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要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就要求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特别是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千万不要认为拾捡垃圾丢面子,从而带动全校师生都加入到热爱学校,争做环保的行列中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记住“学生身边无小事,事事育人;学生身边无闲人,人人育人”。古人既然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壮语,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教育学生有“一物不拾,何以拾天下”的胸襟,将来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