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探讨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十分必要。
多年来,在课堂导入艺术方面,我曾做过一些尝试,而其中较有感触的是:根据课文文体、内容、语言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出发,选择比较理想的导入方法,从感情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与教师一起徜徉于语言文学的园林之中,尽情地吸收文中的知识营养。现总结如下:
一、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窗户。好的标题,其语言摇曳多姿,含蓄无垠。它不仅能如磁石一般地吸引读者的双目,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还能让读者沿着一级级闪光的阶梯步入奥秘的知识殿堂,陶醉于佳文美景之中而久久不能忘怀。在语文课本中,此类有血有肉有灵性的高妙文题,举不胜举。无论是鲁迅的《药》、《祝福》,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还是罗贯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等,都属此类,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一把钥匙。
二、从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文眼导入
有些作品有文眼,特别是散文,文眼有时就在文章的开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紧紧地抓住文眼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及教材特点的意境,让学生随着语言内容的波澜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从文眼导入,挖出文章的主旨来,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以语言优美、形象鲜明诗句导入
鉴于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学生喜爱诗文胜过一般课文的心理实际。有些课文,教师可以把那些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比喻新鲜,表现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诗文作为导语,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四、以内容丰富、深刻动人的故事导入
在我国悠久的语言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优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表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反映了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内容丰富、深刻动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所以上新课时,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走上一条愉悦的学习道路。
而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课文,那么,也可以以讲原著故事概况或讲原著中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为导语,同样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
五、从生动形象、精彩逼真的插图导入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部分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导入的教学手段,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欣赏和仔细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把图面用口头语言讲述出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学生极为熟悉,都争相发言,互相补充,之后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大家对照比较:自己是怎么讲的,作者又是怎么写的,作者笔下的内容之生动,语言之精彩,手法之高超,经教师稍微剖析,学生就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了,这种领悟是自悟自得,效果特佳。如教《核舟记》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说话(或看图写话),要求按一定方位把人、事、物一一细述,这一来学生个个雀跃,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甚至心理活动都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步入课文,学生正处在一定的兴奋点上,跟着教师一起推敲字句,品味内容,末了大家都为这船上诸多的人和物,却仅用一只桃核雕刻而成大吃一惊,叹为观止,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主旨也就自然揭示出来了。
六、以画面优美、真实可感的录相导入
现代的电化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观赏课文录相是最直观的、全方位的导入法。它把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和形象通过录相屏幕再现出来,这种导入法也是学生最欢迎、最兴趣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先把小说中人物关系简单图示一下,然后让学生看一遍录相。学生情绪很高,自始至终,认真看,注意听,细细品味,那全神贯注、心领神会的神情,绝无仅有。观看后,再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朗读、思考,最后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地点拨,学生就能理解了。
上面提到语文课导入的六种方法,显然,它们的使用都有特定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设计课堂的导入时,必须有的放矢。既针对教学内容,又针对教学对象,这样的设计才会产生实效。其次,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特别重视使用语言的艺术,这也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为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个课堂的讲解定下基调,从而激活整堂语文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多年来,在课堂导入艺术方面,我曾做过一些尝试,而其中较有感触的是:根据课文文体、内容、语言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出发,选择比较理想的导入方法,从感情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与教师一起徜徉于语言文学的园林之中,尽情地吸收文中的知识营养。现总结如下:
一、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窗户。好的标题,其语言摇曳多姿,含蓄无垠。它不仅能如磁石一般地吸引读者的双目,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还能让读者沿着一级级闪光的阶梯步入奥秘的知识殿堂,陶醉于佳文美景之中而久久不能忘怀。在语文课本中,此类有血有肉有灵性的高妙文题,举不胜举。无论是鲁迅的《药》、《祝福》,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还是罗贯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等,都属此类,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标题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一把钥匙。
二、从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文眼导入
有些作品有文眼,特别是散文,文眼有时就在文章的开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紧紧地抓住文眼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及教材特点的意境,让学生随着语言内容的波澜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从文眼导入,挖出文章的主旨来,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以语言优美、形象鲜明诗句导入
鉴于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学生喜爱诗文胜过一般课文的心理实际。有些课文,教师可以把那些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比喻新鲜,表现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诗文作为导语,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四、以内容丰富、深刻动人的故事导入
在我国悠久的语言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优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表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反映了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内容丰富、深刻动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所以上新课时,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走上一条愉悦的学习道路。
而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课文,那么,也可以以讲原著故事概况或讲原著中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为导语,同样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
五、从生动形象、精彩逼真的插图导入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部分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导入的教学手段,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欣赏和仔细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把图面用口头语言讲述出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学生极为熟悉,都争相发言,互相补充,之后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大家对照比较:自己是怎么讲的,作者又是怎么写的,作者笔下的内容之生动,语言之精彩,手法之高超,经教师稍微剖析,学生就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了,这种领悟是自悟自得,效果特佳。如教《核舟记》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说话(或看图写话),要求按一定方位把人、事、物一一细述,这一来学生个个雀跃,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甚至心理活动都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步入课文,学生正处在一定的兴奋点上,跟着教师一起推敲字句,品味内容,末了大家都为这船上诸多的人和物,却仅用一只桃核雕刻而成大吃一惊,叹为观止,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主旨也就自然揭示出来了。
六、以画面优美、真实可感的录相导入
现代的电化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观赏课文录相是最直观的、全方位的导入法。它把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和形象通过录相屏幕再现出来,这种导入法也是学生最欢迎、最兴趣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先把小说中人物关系简单图示一下,然后让学生看一遍录相。学生情绪很高,自始至终,认真看,注意听,细细品味,那全神贯注、心领神会的神情,绝无仅有。观看后,再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朗读、思考,最后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地点拨,学生就能理解了。
上面提到语文课导入的六种方法,显然,它们的使用都有特定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设计课堂的导入时,必须有的放矢。既针对教学内容,又针对教学对象,这样的设计才会产生实效。其次,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特别重视使用语言的艺术,这也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为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个课堂的讲解定下基调,从而激活整堂语文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