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能使大学生尽快的适应网络环境,自觉抵制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道德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里道德问题及现状,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道德的形成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培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的措施及培育引导方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里道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时代交流媒介的网络迅速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时空,给大学生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然而,互联网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精神文化和心理道德的深层次嬗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造成的一些心理失衡的症结和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意见。
1.高校网络文化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由于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去,大学生开始利用网络从事学习、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他们经常通过网上聊天、游戏、上论坛、看电影、玩游戏、办网站来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他直接渗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的技能。但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信息传递系统,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都会在这里迅速传播、碰撞和交融,大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教育程度及实践经验方面的局限,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人生观,对爆炸的信息难以进行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出现一些问题。这说明互联网它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多问题。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网络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和价值理性的冲击
在网络社会,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化信息存在,网络空间和时间都脱离了具体的物理环境与空间参照,萌生出一种虚化的时空,这种“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价值关联,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建构“自我”的时候,它不仅仅在发现寻找自己在实际生活或真实社会过程中“隐蔽”的、“丢失”的或“压抑”的自我内核,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真实的自我,而且也会通过虚拟的身份突出的表现他的那种得到另一个想象“自我”身份的愿望。也使 他自己总在“现实自我”“真实自我”中进行着角色的切换,这必然会造成人格的分裂,并发展成为非正常的多重人格。而多重人格一旦形成,人格心理特质的多样性便会反映在个体的生活之中,表现出胆怯、孤僻、封闭、冒险、攻击等性格特征。
这实际是有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得了网落上瘾症——新型精神性疾病,据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的帝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人们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网络对大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这些学生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天天坐在电脑跟前上网,活像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但也有的大学生因为受到网络负面的影响,成了诈骗犯、盗窃犯、造假犯——网络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手段,它不仅吸引了大多数青年学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诈骗犯、盗窃犯和故意破坏分子,比如:有的黑客截取银行账号盗窃巨额资金。有的大肆破坏政府的网站机构,致使他们不能正常工作。这些现象在大学生内也不乏其人。有的大学生出于好奇,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来充当黑客,甚至进入国家机密系统,盗窃国家机密,以此作为自我成功的象征。据公安部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立案侦查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100余起,2001年增加到4500起,现在更多了有的在网上登广告公开诈骗。
1.2网络易诱发青年学生犯罪,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据媒体报到,2009年号称神奇男生的,一位两考两中中国排名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找不到目标,便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而无法自拔,大二第二学期结束时,成绩大面积亮起“红灯”,因为打不到学校的最低要求被劝退。
网络教育虽然发展很快,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的智力、抽象能力和道德发展方面却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过多的依赖网络,什么东西都要到网上去查找,这就会造成书本阅读、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弱化,这必然会出现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降,自我意识混沌,学习目标不明。网络信息的爆炸并不等于知识爆炸,放弃书本阅读、放弃亲身实践,过度依赖网络,脱离实际必然造成文化退步,知识匾乏。无知便无德,所以道德水平也随之下降。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毕业写论文,根本不用脑去考虑,只是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论文,盗窃别人的东西。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由于长期沉湎于虚拟团体中,远离真实情感交流,缺少与他人形成合作、伙伴和友谊关系的土壤,没有自我体验的感觉,所以在网络世界中最容易找到情感发泄的方式,喋喋不休的闲聊倾诉,把自己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布到电子公布栏中,讽刺、挖苦、自嘲甚至讲一些粗话,来进行宣泄情感为主的电子创作,这种宣泄方式虽然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但对于对方来说却造成了心灵的打击和创伤。这是为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应负法律道德责任。第三、网络犯罪猖獗,毒化社会风气。目前一些黑客危害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侵犯财产,妨碍社会秩序和管理,肆意传播计算机病毒、蠕虫等。有的大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它作为自己崇拜的英雄和偶像。甚至自己也学着去做,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的发展,而且毒害了社会的伦理道德风气。
2.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措施
网络道德是一项不同于传统道德要求的新课题,在网络空间中,最终决定网络主题道德言行的是大学生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是当今网络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最迫切的任务,也是网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具体如何培育引导?
2.1规范网络行为,营造网络主体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利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把自由化的网络空间现状改变为有一定秩序且能够管理、监控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濾、监督,构筑网络防火墙。其次,加强法律控制,用法律手段震慑网络犯罪行为,鼓励规范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第三、在网络社会中形成杨善除恶,扶正驱邪的社会舆论氛围。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倡导、鼓励、强化网络道德行为,抵制不良现象的作用。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学校必须大力弘扬正气,促进良好的网络文化和道德的发展。
2.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网络自律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传统社会中的道德约束已经部分失效,引导学生实现网络自律是最有效的途径高校要通过课堂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法律知识宣传等途径积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虚拟空间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只有提高道德选择和观念批判层次的信息分辨能力,具备了道德习惯和理想信念层次的道德自律意识,明确了网络生活中合法与违法的行为界限,才能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正确的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维护网络,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充实自身的成长。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摆脱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人们就有权利要求它必须具备适应人性、满足人性和关坏人性的品质,给网络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网络技术造成了人受制于技术,成为工具的奴隶,精神境界的追求变成了对物质的贪欲,人与人心灵的畅通就变成了个体自我心灵的封闭。人类在享受网络科学技术恩惠的同时,也付出了文化的退步、知识的匾乏、道德水平的下降和行为规范的失衡,因此,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素质,规范人的网络行为加强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人的自主能力,有意识的调整自我发展的契机,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里道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时代交流媒介的网络迅速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时空,给大学生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然而,互联网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精神文化和心理道德的深层次嬗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造成的一些心理失衡的症结和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意见。
1.高校网络文化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由于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去,大学生开始利用网络从事学习、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他们经常通过网上聊天、游戏、上论坛、看电影、玩游戏、办网站来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他直接渗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的技能。但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信息传递系统,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都会在这里迅速传播、碰撞和交融,大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教育程度及实践经验方面的局限,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人生观,对爆炸的信息难以进行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出现一些问题。这说明互联网它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多问题。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网络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和价值理性的冲击
在网络社会,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化信息存在,网络空间和时间都脱离了具体的物理环境与空间参照,萌生出一种虚化的时空,这种“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价值关联,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建构“自我”的时候,它不仅仅在发现寻找自己在实际生活或真实社会过程中“隐蔽”的、“丢失”的或“压抑”的自我内核,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真实的自我,而且也会通过虚拟的身份突出的表现他的那种得到另一个想象“自我”身份的愿望。也使 他自己总在“现实自我”“真实自我”中进行着角色的切换,这必然会造成人格的分裂,并发展成为非正常的多重人格。而多重人格一旦形成,人格心理特质的多样性便会反映在个体的生活之中,表现出胆怯、孤僻、封闭、冒险、攻击等性格特征。
这实际是有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得了网落上瘾症——新型精神性疾病,据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的帝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人们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网络对大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这些学生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天天坐在电脑跟前上网,活像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但也有的大学生因为受到网络负面的影响,成了诈骗犯、盗窃犯、造假犯——网络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手段,它不仅吸引了大多数青年学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诈骗犯、盗窃犯和故意破坏分子,比如:有的黑客截取银行账号盗窃巨额资金。有的大肆破坏政府的网站机构,致使他们不能正常工作。这些现象在大学生内也不乏其人。有的大学生出于好奇,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来充当黑客,甚至进入国家机密系统,盗窃国家机密,以此作为自我成功的象征。据公安部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立案侦查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100余起,2001年增加到4500起,现在更多了有的在网上登广告公开诈骗。
1.2网络易诱发青年学生犯罪,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据媒体报到,2009年号称神奇男生的,一位两考两中中国排名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找不到目标,便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而无法自拔,大二第二学期结束时,成绩大面积亮起“红灯”,因为打不到学校的最低要求被劝退。
网络教育虽然发展很快,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的智力、抽象能力和道德发展方面却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过多的依赖网络,什么东西都要到网上去查找,这就会造成书本阅读、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弱化,这必然会出现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降,自我意识混沌,学习目标不明。网络信息的爆炸并不等于知识爆炸,放弃书本阅读、放弃亲身实践,过度依赖网络,脱离实际必然造成文化退步,知识匾乏。无知便无德,所以道德水平也随之下降。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毕业写论文,根本不用脑去考虑,只是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论文,盗窃别人的东西。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由于长期沉湎于虚拟团体中,远离真实情感交流,缺少与他人形成合作、伙伴和友谊关系的土壤,没有自我体验的感觉,所以在网络世界中最容易找到情感发泄的方式,喋喋不休的闲聊倾诉,把自己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布到电子公布栏中,讽刺、挖苦、自嘲甚至讲一些粗话,来进行宣泄情感为主的电子创作,这种宣泄方式虽然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但对于对方来说却造成了心灵的打击和创伤。这是为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应负法律道德责任。第三、网络犯罪猖獗,毒化社会风气。目前一些黑客危害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侵犯财产,妨碍社会秩序和管理,肆意传播计算机病毒、蠕虫等。有的大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它作为自己崇拜的英雄和偶像。甚至自己也学着去做,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的发展,而且毒害了社会的伦理道德风气。
2.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措施
网络道德是一项不同于传统道德要求的新课题,在网络空间中,最终决定网络主题道德言行的是大学生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是当今网络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最迫切的任务,也是网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具体如何培育引导?
2.1规范网络行为,营造网络主体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利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把自由化的网络空间现状改变为有一定秩序且能够管理、监控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濾、监督,构筑网络防火墙。其次,加强法律控制,用法律手段震慑网络犯罪行为,鼓励规范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第三、在网络社会中形成杨善除恶,扶正驱邪的社会舆论氛围。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倡导、鼓励、强化网络道德行为,抵制不良现象的作用。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学校必须大力弘扬正气,促进良好的网络文化和道德的发展。
2.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网络自律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传统社会中的道德约束已经部分失效,引导学生实现网络自律是最有效的途径高校要通过课堂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法律知识宣传等途径积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虚拟空间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只有提高道德选择和观念批判层次的信息分辨能力,具备了道德习惯和理想信念层次的道德自律意识,明确了网络生活中合法与违法的行为界限,才能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正确的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维护网络,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充实自身的成长。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摆脱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人们就有权利要求它必须具备适应人性、满足人性和关坏人性的品质,给网络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网络技术造成了人受制于技术,成为工具的奴隶,精神境界的追求变成了对物质的贪欲,人与人心灵的畅通就变成了个体自我心灵的封闭。人类在享受网络科学技术恩惠的同时,也付出了文化的退步、知识的匾乏、道德水平的下降和行为规范的失衡,因此,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素质,规范人的网络行为加强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人的自主能力,有意识的调整自我发展的契机,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