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下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教育已经给高中的教学带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实施高中数学新课课程教学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在高中新课改教学中推进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须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工作。对我们来说虽是一次大考验,但也是新的机遇,将有利于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什么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传授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那种只重视讲授基础知识,课堂上过于追求生动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的形成,方法的掌握,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③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现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一项艰巨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须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工作。对我们来说虽是一次大考验,但也是新的机遇,将有利于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什么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传授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那种只重视讲授基础知识,课堂上过于追求生动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的形成,方法的掌握,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③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 “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现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一项艰巨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