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力和相互作用的比较与启示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力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这部分内容的不同点,并从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课程标准;力和相互作用;比较研究;启示
  1  中美两国《课程标准》简介
  课程标准不仅仅是教材编写的参考标准,还是教学、评价以及考试命题的根据,是国家评价和管理课程的依据[ 1 ]。美国在原有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基础上,于2013年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以下简称NGSS),有一定的实践教育经验。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与跨领域概念,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和工程与技术四大模块,分学段从幼儿园贯穿到高中进行讲述,提出了美国政府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需要达到的要求。
  我国自教育改革以来,多次对义务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于2012年颁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标准》)。中国《标准》从“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出发,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个方面划分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主要从“内容要求”和“活动建议”进行指导。
  2  中美关于力和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
  NGSS中力和相互作用部分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电磁力的影响因素;中国《标准》将该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机械运动和力、电和磁。下面以NGSS划分的三个方面为依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2.1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的比较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NGSS有具体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提出要求,并强调着重掌握“竖直或水平单一方向上的相互作用。”NGSS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科学设计、解决两个物体相撞问题,从内容和所举实例可以看出,美国《标准》很重视“牛顿第三定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具体应用实例,注重学生自主实践设计、自主实践探究的能力培养。中国《标准》则仅仅要求学生对几种力、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未在初中物理中侧重强调相互作用力之间的联系,在高中物理中才有具体涉及到。
  2.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比较见表2。
  通过表 2可以看出,中美《标准》在牛顿第二定律中都要求学生掌握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NGSS在牛顿第二定律中除了要求学生定性掌握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还强调了质量与运动的关系。并要求学生通过设計方案、实践研究、数据分析,定量地得出物体运动的变化与力、质量的关系,还要同平衡力(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比较。除此之外,NGSS对该定律的使用范围和单位做了限定。中国《标准》对质量和物体运动改变的关系没有做要求,要求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更侧重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掌握和运用。
  2.3  电磁力的影响因素
  电磁力的影响因素内容的比较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中美《标准》在电磁力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中显示出差异。两国《标准》都对电与磁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素、场的认识都做了具体的要求。NGSS的要求侧重电与磁相互作用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如带电量、电流或磁感应强度,以及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对生活设备、实例的数据分析,如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及胶体等,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中国《标准》侧重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磁场、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内容上来看,NGSS对知识内容的深度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中国《标准》更注重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  结论与启示
  基于对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初中“力和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两国在这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中国《标准》则侧重通过生活现象或实验了解力及其相互作用,易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及其原理。认为这一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和生活的桥梁,减轻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压力,但是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美国《标准》强调的是模型的构建,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方案,以此提供证据去论证自己所学、所得的结论,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美国《标准》在年级上更早地对力和相互作用的知识进行了要求,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要求上会更多。
  通过上述对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力和相互作用”专题的研究比较,对我国《标准》力和相互作用部分内容的完善提出了以下建议。
  3.1  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合理构建
  从“力和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标准》从知识点的范围到知识点的难度都比中国《标准》要来的深。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来看,我国在小学科学上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更多的仅限于生活中的现象,未深入其背后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感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而到高中物理学习时又觉得难度跨度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我国《标准》可以注重学段上知识点的衔接和对课程难度和广度的适当加深,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和知识框架的构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和兴趣,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
  3.2  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在美国《标准》中对“力和相互作用”各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中都有提到要提供证据、证据建构、论述呈现等方面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基于证据得出物理结论”。我国《标准》也可以适当的加入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和论证等要求。以“力和相互作用为例”,可加上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模型、能够恰当运用证据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内容,在课表上呈现对知识内容和要求掌握的能力进一步细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3.3 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
  在中美两国物理教育标准上都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某些知识内容上都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和结论。但在美国《标准》中更加重视学生利用某一技能去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展开研究调查、独自处理数据并对实验进行评估。我国《标准》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标准》,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并掌握相关技能,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7):1-5.
其他文献
研学旅行是“行走中的地理课堂”,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研学旅行主要由前期准备、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三个部分构成.对于酉阳桃花源的研学旅行,教师应进行合理设计,让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研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研、学、行”一体化,让地理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疫情的催动下,混合式教学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凸显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不同课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以“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为例,论述实验课的混合式的基本模式.
摘 要:核心素养的发展,物理观念的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学习进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学习进阶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框架化,结构化,系统化,更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教学中要使学习进阶理论更有实践成效,就要根据学习者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进阶路径和策略,也就是层级设计。根据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将层级设计为最高、最低和中间三個层级。能量观念是中学物理特别重要的物理观念之一,学习好功能关系是形
摘 要:“植物对水分吸收”的教学通常将植物某部位浸入盐水或清水,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来完成,通过宏观的单一现象得出结论的方式,不够全面。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从人文底蕴,生活体验,初步建立猜想,再从植物的质量、体积、质地等进行宏观探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深化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水分吸收;人文底蕴;宏观微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课的关键问题是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的有效整合,对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党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党的光辉历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将党史教育寓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在思想上对党史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关注,创新党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本地红色资源的利用,发挥党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进而使高中学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先锋力量.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原电池教学,要在系统探究简单典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的实验基础上,从微观角度深入探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而用简约的模型表征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构对原电池的一般化和统一化认识,使学生将复杂的电池简化为原电池的理论模型,从而建立解决原电池问题的思维框架,更好地解决复杂原电池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尤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科学构建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进度;加强集体备课,彰显学校特色,突出重点内容;统筹管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遵循课程指导意见和学业质量标准,开展多元评价,做好过程性资料整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外实践基地和基础学校的“双基融合”,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职能,有效构建“送课到校”形式下的“五育”并举课堂教学新模式,既需要一批新形势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又需要加强各部门的联动合作,促进基地的送课任务走向深入,让劳动精神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开花.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期引起教师的注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