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对数据新闻的采用行为研究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新闻以全新的新闻表现形态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但由于数据新闻受众认知基础薄弱,受众数量积累困难,故而造成其舆论影响效果和社会传播功能受限,研究数据新闻受众的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受众采用数据新闻的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UTAUT理论模型和文献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現:绩效期望、性能预期、个体创新性和社会因素正向影响受众的采用意愿;同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数据新闻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扩大数据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数据新闻 受众 UTAUT模型 采用因素
  2012年后,数据新闻开始参与到新闻制作的过程及媒体的结构和功能建设中,与受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被广泛认为是“新闻业的未来”。但中国的数据新闻经过9年发展,其社会投放的效果甚微,巨大的新闻传播优势无法完全释放,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数据新闻平台仍然以传统单向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运作,缺乏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导致数据新闻的受众积累困难,影响力有限。目前关于数据新闻受众的研究稀缺,起止时间国内以受众视角来审视数据新闻发展的研究仅有两篇,这也体现出学术研究关注点还停滞于数据新闻制作流程,数据新闻受众研究领域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数据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业务流程和媒体组织结构,拥有全新的新闻思维、新闻叙事和技术能力。这样的呈现方式能让受众发现宏大的事件背后与自身的关联,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也让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得到加强。同时,数据新闻自身具备的科学性、可追溯性确保信息的真实来源,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大大推动了深度新闻的快速发展。但数据新闻媒体刚刚开始进入新闻媒体领域,想要建立起受众群体,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媒体组织引导受众采用数据新闻任重道远。

一、数据新闻受众采用意愿影响因子模型的构想


  为了分析受众对数据新闻的使用动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接受使用统一整合理论(UTAUT),构建出受众使用数据新闻的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在模型运用中,技术接受模型(TAM)是指Davis结合理性行为理论,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来替换认知与情感维度,创建技术接受模型,用于研究个体对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的采用行为。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由Venkatesh等人综合八种使用者接受模型提出,对用户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影响因素的解释能力可达到70%。
  基于上述模型,笔者提出以下影响因素的设定与创新模型的假设(如图1)。


图1 数据新闻受众采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绩效期望个体使用信息技术或系统时提升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有研究表明,该因素对采用意愿有影响作用。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1:绩效期望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努力期望是用户感知使用新技术系统的难易程度,努力期望高意味着理解度低且易用性高。受众在接受新事物之前,如果他们感知到的某种新技术操作起来越容易,那么他们使用该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因此,提出假设H2:努力期望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性能预期与TAM模型中的感知易用性相似。学者们认为设备条件能正向影响受众的使用意愿。当基础设施被使用时,设备条件会成为指导者和助手,从而正向影响信息的接收。笔者将性能预期用于研究受众感知数据新闻平台的易用性及感知数据新闻内容的易用性。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3:性能预期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感知优势是指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个体感知到该信息系统在信息内容、功能服务和系统界面等方面的相对优势。若受众在感知层面上认为数据新闻比其他类型新闻更具权威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会加强受众继续浏览、使用、采用数据新闻的意愿。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4:感知优势显著影响采用意愿。
  社会影响指用户选择浏览数据新闻时是受到身边重要的人的建议以及外部宣传报道等对其做出持续使用决策的影响。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5:社会影响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促进因素是指个人认为现有组织或技术基础设施支持其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用户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若在遇到问题时得到有效帮助,该用户的使用意愿将会加强。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6:促进因素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个体创新性是指用户的个性特征,代表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观念和内在的倾向程度。研究表明,个体创新性影响其尝试意愿。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7:个体创新性对采用意愿有显著正影响。
  采用意愿是指用户利用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媒介浏览、使用数据新闻的具体行为,例如,主动浏览数据新闻,分享数据新闻至社交媒体等。
  根据以上假设,笔者综合文献设计问卷,设计7个变量,每个变量采用3个问项进行测度(见表1)。

二、受众采用数据新闻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均是接触过数据新闻的受众,其中男性139人,女性234人;本科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14人,硕士144人,博士15人。
  1.信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本问卷的信效度检验达到了0.981,各变量的α系数均大于0.7,可信度较好。通过因子旋转得到六个因子,删去无关题项后重新归类整合。
  2.采用意愿与假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本研究假设的六个影响因素与采用意愿显著相关,分别是0.849、0.808、0.790、0.767、0.720、0.787。六项影响因素与采用意愿呈显著相关性,故进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变量可以解释影响因素值变化的79.0%,回归方程对本研究样本数据点的拟合度合适且具备稳定性。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影响显著。D-W值为1.931,故基本无自相关性。
其他文献
以文艺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媒介烙印.随着文艺传播形式的更新,新新媒介业已大面积介入、干预审美活动,并促使其发生一定的形变.一方面,审美活动在方式、模态上显现出崭新的症候:主体与媒介之间构成博弈的关系,感性内容进一步得到释放,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也愈加模糊;另一方面,主体的审美态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更改:日常生活化、碎片化的审美方式俨然成为主体的自觉追求,而认知行为与审美活动的弥合趋势也象征着人文与科学的主动交融.
产出导向法是我国学者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探索研究,并对产出导向法的有效性、适用性提出了他们的见解.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产出导向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对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运用.随后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三个层面考虑,阐述了如何将产出导向法运用到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启示,即在运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接收者”“受益人”,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如何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教学管理者作为“守门人”将如何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
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战略目标下,有选择地将一批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进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教学理念.高校体育课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隐性资源,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五大原则.
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疆博斯腾湖区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博斯腾湖区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博斯腾湖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反思,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兵地融合旅游开发,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产业链,以期总结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
设G是一个简单的连通图并且独立数为α,连通度为κ,图G的第二大距离拉普拉斯特征值我们记为?2(G).本文研究了图的第二大距离拉普拉斯特征值与它的独立数以及连通度的关系,并且刻画了达到下界的所有极图.
廖山涛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在拓扑学特别是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是中国微分动力系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通过钩沉史料、实地调研与开展访谈,考证并复原了廖山涛195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之前的若干生平事迹,简要评述了这一时期廖山涛在拓扑学领域的学术贡献.
摘要:短视频作为当下兴起的一种重要视频样式,在弥补缺失化社交、形成沉浸式体验、促进回馈式流量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传播价值,为走出“同温层”,进而打破“信息茧房”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用户构建了虚拟空间下的狂欢广场。同时,短视频的内容品性随着这一样式的普及化逐步定型,人格化表达和聚焦化呈现成为当下短视频的突出特质。本文将从叙事品性、传播心理和模式突破层面出发,以其相关理论为依据,阐述短视频这一视频样式的
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勤劳顽强、奋勇拼搏形成的关于中国人共同情感与奋斗的经历,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社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选择上,不仅要深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而且要用典型事例和伟大成就来讲述疫情防控中感人的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客观真实地阐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中国红色故事,通过经典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志.
在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为什么数学”的研究范式,探究笛卡尔与费马创立解析几何的思想路径,重点比较二人在思想与方法上的异同,同时探究其思想方法对于当前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解析几何教学的启示与借鉴,揭示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资源已快速渗透到许多领域,数据量激增,数据形态多变,迫切需要具备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因此为了对大学生统计数据分析能力有更多认识,从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数据分析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以及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新要求,最后给出了当下对统计学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