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华丽的瑰宝,其中戏曲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的文化之一。淮剧是发源于江苏建湖一带的传统剧种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吸引着很多人。但当前时代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传统的淮剧也因为地域语言等原因,发展受到局限,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淮剧迎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传统淮剧;云直播;效果;影响作用
5月26日,由淮剧名家陈明矿执导,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艺术指导,江苏省淮剧青年演员担当主演的大型淮剧传统戏《狸猫换太子》,在抖音、微信、微博、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上实现了首场“云直播”。 “淮剧这是要当网红了吗?”、“淮剧直播有人听吗?”、 “淮剧还能这么玩?”、“原来淮剧也蛮好听的”、 “淮剧要火到月球去了”。一时间众说纷芸,这个圈子“炸”了。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妃所生婴儿,导致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真宗死后,仁宗即位,包拯为李妃平冤,迎其还朝。
这部戏是陈明矿导演早期的传统戏代表作品,戏台上演了不知多少次,可真要把它搬到直播的云端,可不是架台摄像机就能搞定的事。观众是演员激情的重要来源,习惯于舞台演出的演员面对空荡荡的观众席上怎么才能全情投入,怎么把和观众的互动变成与镜头的互动,怎么让听不懂江淮话的人看懂,怎么加字幕。怎么让看手机的观众,也像舞台下的观众一样舍不得眨眼。剧中陈琳、蔻珠式的小人物坚守、隐忍和牺牲,这些小人物的大义用什么样的镜头彰显。这不仅仅是一次传播平台、传播形式上的变更,更是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行的一次艺术形式革新。作为执导的处女秀,陈明矿一丝不苟,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直播当天,空荡的剧院里,即使没有掌声、喝彩声,但演员们一招一式,一频一笑,是那样的丰满生动;而在更为广阔的网络空间里,观赏、反馈、互动, “鲜花”、点赞、评论刷满屏幕。两个小时的演出收获了难以想像的成绩:这场”云直播“在多个平台上共产生了31w+的观看量。
不论这次直播引发的争论褒与贬,传统淮剧走上”云端”,都切切实实的迈出了“新业态”拓展的第一步。近几年,淮剧成就斐然,在早年《离婚记》《打碗记》《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现实主义精品力作的基础上,创新排演了《小镇》《小城》等一批现代精品,演出了省域,走进了国家大舞台。线下搞演出,线上搞推广的模式也逐渐成为新的思维定势。大浪淘沙,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5G时代飞临,如果我们固守着成绩、固守模式,那恐怕失去的不是发展先机,还可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承。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守“艺”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积极融入,才能以足够开阔的视野去“逐浪”,成为那永远奔涌前进,不被时代所抛弃的“后浪”。
全国人大代表陈澄在今年两会提出建议——“传统戏曲拓展‘云端’直播”。 “云直播”确实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增强了观众参与感获得感,观众可来自全国各地。“云直播”平台的全面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全民性,完全实现了传播辐射的广泛性和艺术交流的跨界性,使喜爱戏曲的观众通过云端,领略到不同地区、不同剧种戏曲名家的风采,既拓宽了广大戏迷的眼界,又为艺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云直播”还增加观众对于戏曲文化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广泛促进演员与观众之间良好关系的建构,演员在与观众的互动中,也能充分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云直播”给了传统戏曲传播插上了翅膀,孵化演出新业态,如何在疫情过后,成为日常演出的一种补充,为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发展做增量,这更是需要仔细思考的话题。
云直播助力传统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拓展了空间,但并不意味着云直播可以完全代替舞台表演。传统意义上的戏曲表演,对于观众而言,演员只有在舞台上的表演,才能让“赏戏”行为具备“仪式感”;对于演员而言,舞台才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才是自己真正的艺术土壤,演员离开舞台就是舍本逐末,就是“失守”。因此,演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在云端直播中的“粉丝”引流到舞台上,让他们因为网络直播喜欢上戏曲,同时又因为戏曲走进剧院,这才是每个“网红”演员的職责所在。
云直播孵化新业态,在助力淮剧的线上品牌建设、创新中传承发展的道路上,摆在守“艺”人面前亟待破题的,不仅是如何出新创新,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坚守职业使命,以让直播的作品有温度、有质感、有希望,传递信心,传播正能量,探寻一条适合艺术线上发展的模式,更是任重道远。
关键词:传统淮剧;云直播;效果;影响作用
5月26日,由淮剧名家陈明矿执导,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艺术指导,江苏省淮剧青年演员担当主演的大型淮剧传统戏《狸猫换太子》,在抖音、微信、微博、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上实现了首场“云直播”。 “淮剧这是要当网红了吗?”、“淮剧直播有人听吗?”、 “淮剧还能这么玩?”、“原来淮剧也蛮好听的”、 “淮剧要火到月球去了”。一时间众说纷芸,这个圈子“炸”了。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妃所生婴儿,导致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真宗死后,仁宗即位,包拯为李妃平冤,迎其还朝。
这部戏是陈明矿导演早期的传统戏代表作品,戏台上演了不知多少次,可真要把它搬到直播的云端,可不是架台摄像机就能搞定的事。观众是演员激情的重要来源,习惯于舞台演出的演员面对空荡荡的观众席上怎么才能全情投入,怎么把和观众的互动变成与镜头的互动,怎么让听不懂江淮话的人看懂,怎么加字幕。怎么让看手机的观众,也像舞台下的观众一样舍不得眨眼。剧中陈琳、蔻珠式的小人物坚守、隐忍和牺牲,这些小人物的大义用什么样的镜头彰显。这不仅仅是一次传播平台、传播形式上的变更,更是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行的一次艺术形式革新。作为执导的处女秀,陈明矿一丝不苟,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直播当天,空荡的剧院里,即使没有掌声、喝彩声,但演员们一招一式,一频一笑,是那样的丰满生动;而在更为广阔的网络空间里,观赏、反馈、互动, “鲜花”、点赞、评论刷满屏幕。两个小时的演出收获了难以想像的成绩:这场”云直播“在多个平台上共产生了31w+的观看量。
不论这次直播引发的争论褒与贬,传统淮剧走上”云端”,都切切实实的迈出了“新业态”拓展的第一步。近几年,淮剧成就斐然,在早年《离婚记》《打碗记》《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现实主义精品力作的基础上,创新排演了《小镇》《小城》等一批现代精品,演出了省域,走进了国家大舞台。线下搞演出,线上搞推广的模式也逐渐成为新的思维定势。大浪淘沙,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5G时代飞临,如果我们固守着成绩、固守模式,那恐怕失去的不是发展先机,还可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承。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守“艺”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积极融入,才能以足够开阔的视野去“逐浪”,成为那永远奔涌前进,不被时代所抛弃的“后浪”。
全国人大代表陈澄在今年两会提出建议——“传统戏曲拓展‘云端’直播”。 “云直播”确实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增强了观众参与感获得感,观众可来自全国各地。“云直播”平台的全面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全民性,完全实现了传播辐射的广泛性和艺术交流的跨界性,使喜爱戏曲的观众通过云端,领略到不同地区、不同剧种戏曲名家的风采,既拓宽了广大戏迷的眼界,又为艺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云直播”还增加观众对于戏曲文化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广泛促进演员与观众之间良好关系的建构,演员在与观众的互动中,也能充分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云直播”给了传统戏曲传播插上了翅膀,孵化演出新业态,如何在疫情过后,成为日常演出的一种补充,为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发展做增量,这更是需要仔细思考的话题。
云直播助力传统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拓展了空间,但并不意味着云直播可以完全代替舞台表演。传统意义上的戏曲表演,对于观众而言,演员只有在舞台上的表演,才能让“赏戏”行为具备“仪式感”;对于演员而言,舞台才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才是自己真正的艺术土壤,演员离开舞台就是舍本逐末,就是“失守”。因此,演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在云端直播中的“粉丝”引流到舞台上,让他们因为网络直播喜欢上戏曲,同时又因为戏曲走进剧院,这才是每个“网红”演员的職责所在。
云直播孵化新业态,在助力淮剧的线上品牌建设、创新中传承发展的道路上,摆在守“艺”人面前亟待破题的,不仅是如何出新创新,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坚守职业使命,以让直播的作品有温度、有质感、有希望,传递信心,传播正能量,探寻一条适合艺术线上发展的模式,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