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往事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已深,草原上一片寂静与苍茫。冒顿背负着双手伫立在夜色中,像是一尊雕像。
  阿木伏在不远处一座毡房旁边的草丛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冒顿,手里的弓握得越来越紧。离开冒顿整整一个月了,他的心已无数次被那个黄昏风干,又一点儿一点儿撕裂。他就像一头受了伤的狼,隐藏着自己的行迹,在暗中寻找着接近冒顿的机会。这两天,冒顿的营地人喧马嘶,冒顿属下最精锐的五百骑兵已齐集在他身边,整装待发。阿木知道,冒顿一定有大事要做。
  一年前他和冒顿一起杀出重围从大月氏逃回来时,冒顿就是这样在这片草原上站了整整一夜。那一夜,他一直陪在冒顿身边。他不明白,冒顿的父亲头曼大单于为什么刚把冒顿送到大月氏做人质就派兵攻打大月氏。从那时起,冒顿就变得又冷又硬,像寒冬里的石头。
  一阵风吹过,草原似乎在黑暗中发出一声幽长的叹息。借着风声,阿木拉开了那张陪伴了他多年的弓,箭已在弦上,箭头上的寒光直逼冒顿。他突然觉得认识冒顿是上天对自己最残酷的捉弄,如果不是自己四年前打猎时结识了冒顿并且啮臂舐血结为兄弟,多兰和冒顿这辈子都不可能相识,多兰更不会成为冒顿的妻子,那个黄昏里的一切也都不会发生。想到那个黄昏,他的心又是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那个黄昏,他被冒顿派去王庭送信,在草原上策马疾驰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那个黄昏已经被一支鸣镝穿透,箭簇上的寒光无情地划破了满天的晚霞,尖利刺耳的声音惊得远处的鸟儿四下飞散。
  那是冒顿射出的鸣镝。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冒顿的鸣镝射出,所有属下必须在他的弯刀举起之前把自己所有的箭朝着鸣镝的方向全部射出。违令者,死!这是冒顿从大月氏逃回来以后对属下发出的第一道命令。从那以后,便不断有人因为这道命令被处死。
  阿木曾经亲眼看着冒顿将鸣镝射向正在河边喝水的赤风。那时,他就在冒顿身边,尽管内心非常吃惊,可开弓出箭却一如往日地迅捷。因为他是冒顿最好的兄弟,也是冒顿最忠实的属下。
  赤风是冒顿最心爱的一匹马,冒顿的不少属下都不相信冒顿会将鸣镝射向赤风,出手就有些犹豫,可是等他们看到冒顿高高举起的弯刀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那一次,有一百多人被处死。从此,再也没有人怀疑冒顿的鸣镝。
  谁也不会想到,那个黄昏,冒顿的鸣镝竟然射向了他温顺善良的妻子多兰。他的弯刀高高举起时,所有的属下高高举起的箭壶也都空了。那天晚上,冒顿大醉。
  阿木从王庭回来时,多兰已经被洗得干干净净,穿着她最喜欢的那套衣服静静地躺在毡房里。他身体里的血好像突然问被抽干,直直地僵在了那儿。他七八岁的时候,爹娘都死了,只有比他小两岁的多兰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欺负他,还经常把家里的肉干偷出来给他吃。天气好的时候,多兰常常把他拖到河边逼着他把脸和手洗得干干净净。从那时起,他就把多兰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并且在心里发誓要保护她一辈子。一时间,绝望、愤怒、自责还有钻心的痛从他的心底直冲向头顶。他发了疯似的冲出毡房,上马狂奔而去……
  现在,只要他的手松开弓弦,冒顿就必死无疑。可是他的手却像是被胶粘在了弓弦上,无论如何也松不开。许多往事又涌上心头,他不由得一阵恍惚,这个将要被自己射杀的人,到底是自己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还是害死多兰的惡魔?多兰那清秀的脸庞又浮现在他眼前,泪光隐隐的眼里满是不忍,似乎在求他不要射出这一箭。他的心猛地一震,多兰的孩子还不不满一岁,这个孩子已经没有了母亲,如果射杀了冒顿,这个孩子成了孤儿,多兰在天上也不会安心的……阿木的手臂剧烈地颤抖着,终于慢慢垂落下来。他知道,自己再也射不出这一箭了。
  第二天清晨,冒顿率领五百精骑绝尘而去。
  没过多久,阿木听到了冒顿成为大单于的消息。据说,那次冒顿带着他的五百精骑随他的父亲头曼大单于出猎,就在头曼大单于带着十几名护卫追逐那只硕大的黄羊时,冒顿向他射出了鸣镝,霎时间,头曼大单于和那十几名护卫就被无边的箭雨吞没了。知道这一切的时候,阿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久久凝望着无边的草原,他看见一大片乌云正从天边慢慢飘过来。
  许多年过去了,阿木有了自己的一群羊,他已经习惯了和羊群一起流浪的日子。没人能想到这个脸色黝黑常年穿着破旧羊皮袍的牧羊人就是当年的匈奴第一神箭手。他常常听到冒顿打胜仗的消息,东胡、大月氏、楼烦、白羊国都被冒顿打得大败,草原上到处都在传颂冒顿大单于的英明神武。每次看到得胜归来的匈奴骑兵潮水一般欢呼着涌过草原,阿木都忍不住在心里叹息,多少活生生的匈奴汉子已经成了远方荒漠里的枯骨啊!他的耳边常常响起许多女人和孩子孤苦无依的悲泣。
  阿木很后悔当初没有射出那一箭。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在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巅。湖之对岸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天池本系一火山口.海拔2194米,面积9.8平方公里,水最深处达312米。天池的内壁由显然不同的两种岩体构成,我国方登临之处为火山喷发之白色浮石,而其余则为灰黑之粗面岩石构成。池中波平如镜,悬岩峭壁倒映其中,湖光山色,风景清幽。但山顶亦常有风云变幻,若有5级风时,池水可泛巨浪,并常有雨雾,虽登临而不能见其真容亦常事也。
其他文献
期刊
杜郎口改革是应试教育走入死胡同的产物.这一改革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重要角色.这一改革虽然创造了“教育神话”,但仍然存在基础
这一趟,张树安从新疆温宿返回浙江浦江对接工作。援疆干部对时间记得十分清晰、准确(而且时不时换算两地时差),这天是3月8日。他在温宿生活已过一年了。  这天早晨,张树安竖起两个指头,郑重向妻子宣布:回家这三天,第一,重操旧业,烧饭炒菜由他承包,他援疆的一年里,妻子儿子吃饭多为凑合,常吃快餐;第二,弥补亏欠,接送儿子的事由他来做,他已明显察觉儿子对他有了生分。他还祝妻子,节日快乐!他准备8点送了儿子再
期刊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元旦、元宵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但是,吃年夜饺子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从自己知道的节日说起,很好!然后,引出吃年夜饺子,很
2014年元月4号下午,合肥市滁州路小学两百座位的会议室挤进260余人,光明老师应邀来开展家教讲座。我们今天刊登现场的一些对话--  一家长:我有一个11岁的孩子,他不爱做作业,他有
在稠岭干了二十年,今天要退下来,人们开始喊他老乡长。尽管很不适应,但还得乐呵呵地应承,以免别人说自己闹情绪。  上午交接大会开得很隆重。县委组织部张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老乡长表示了感谢,尤其提到在老乡长任期内成功实现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退休了能被组织上肯定,老乡长很激动。  新任乡长已经到任,按规矩,老乡长在开完交接大会后就算光荣退休了。但是会后老乡长提出来想再去陈家窝看看,这是他的扶贫联系点
期刊
史大椎退休了。也就是说船到码头车到站,这辈子不可能再有什么大作为了,也就这样了,如出窑的砖头——定型了。  回首自己的大半辈子,耳朵边回响着老婆的数落:“烂泥扶不上墙的窝囊废。”  “我窝囊吗?我庸俗吗?我蠢笨吗?”史大椎无数次地问自己。他觉得不是自己笨,不是自己俗,不是自己窩囊,而是自己生不逢时。该读书时,学校停课了,都造反去了;该工作时,要上山下乡了;该有所作为时,工人阶级又不吃香了……反正背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我既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群孩子的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关于孩子爱的教育的几点看法。 
糖二婶是我们大院李木匠的二儿媳妇,沿街挑担叫卖糕点,在城东片算是资深小贩,院里孩子都叫她糖二婶。  糖二婶矮壮结实,皮肤黑沓沓的,呈钢铁的颜色,茅草一样乱蓬蓬的头发堆在头上,挑担行走时,两瓣肥硕的屁股如磨盘似的左右晃动。她嗓门大,笑声爽朗,声音一出溜出去,一时半会儿收不回来。  李木匠有三个儿子,老大老小长得不赖,在工厂上班,娶了城里的媳妇;老二腿有残疾,初中毕业后跟他爹学了手艺,娶了乡下的糖二婶
期刊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