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正如冰心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相信:当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日常习惯,那么,语文教学的成功,就已经为期不远了。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也侧重课外阅读。因此语文老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们的一种日常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是学生乐于读书喜爱读书的前提。作为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尽量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布置成为学生们展示课外阅读的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的感受书香的氛围。比如:在教室内、走廊的墙壁上都镶上名言警句;教室一角设置了班级图书角,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拿几本好书放在里面,空闲时间供大家借阅;班级和学校经常开展各种语文专题活动,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行朗诵会、故事会、美文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专题阅读讲座、征文比赛,成立校园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语文节、读书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都展示了出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使他们充分体验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选择好书,陶冶审美情趣
作为语文老师,我不仅鼓励学生读书,而且指导他们读好书,指导他们以好书为良师益友。学会择书而读,我告诉他们,首先要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外书;其次,还要尽量选择那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书;此外还要因人择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个性、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的不同,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课外书。
当今世界,课外书籍种类繁多,书店中、图书馆里、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形形色色,但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且人的精力有限,因而,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择书,这既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阅读品位,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光有阅读兴趣和课外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首先,应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就是对重点篇段落精心细读、逐字逐句、全身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而且还要边读边想边批注。而速读,则是对一些一般性的文章快速浏览大致内容,不要求一字一句进行细嚼慢咽,只求粗通大致内容即可。
其次,为了加强阅读效果,学校还应定期举行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我是小作家,我是小小评论家、读书经验交流会、故事会等,给学生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效果的舞台。在班上,利用中午的十分钟准备时间,我还鼓励学生大胆以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相互介绍各自的读书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读有所获,读后会用,激发学生读而有思,读而有记,读而有悟,最终达到读而致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在课外读书活动中,光读不用,那只是消遣,打发时间。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读有所获,读而有悟,读后会用。
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效率的保证。光有兴趣和方法,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不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不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为此,我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约束学生: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语文读书卡片;其次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口头交流课外阅读信息的平台;此外还应督促学生坚持写读后感,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句话,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正如冰心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相信:当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日常习惯,那么,语文教学的成功,就已经为期不远了。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也侧重课外阅读。因此语文老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们的一种日常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是学生乐于读书喜爱读书的前提。作为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尽量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布置成为学生们展示课外阅读的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的感受书香的氛围。比如:在教室内、走廊的墙壁上都镶上名言警句;教室一角设置了班级图书角,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拿几本好书放在里面,空闲时间供大家借阅;班级和学校经常开展各种语文专题活动,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行朗诵会、故事会、美文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专题阅读讲座、征文比赛,成立校园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语文节、读书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都展示了出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使他们充分体验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选择好书,陶冶审美情趣
作为语文老师,我不仅鼓励学生读书,而且指导他们读好书,指导他们以好书为良师益友。学会择书而读,我告诉他们,首先要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外书;其次,还要尽量选择那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书;此外还要因人择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个性、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的不同,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课外书。
当今世界,课外书籍种类繁多,书店中、图书馆里、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形形色色,但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且人的精力有限,因而,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择书,这既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阅读品位,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光有阅读兴趣和课外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首先,应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就是对重点篇段落精心细读、逐字逐句、全身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而且还要边读边想边批注。而速读,则是对一些一般性的文章快速浏览大致内容,不要求一字一句进行细嚼慢咽,只求粗通大致内容即可。
其次,为了加强阅读效果,学校还应定期举行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我是小作家,我是小小评论家、读书经验交流会、故事会等,给学生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效果的舞台。在班上,利用中午的十分钟准备时间,我还鼓励学生大胆以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相互介绍各自的读书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读有所获,读后会用,激发学生读而有思,读而有记,读而有悟,最终达到读而致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在课外读书活动中,光读不用,那只是消遣,打发时间。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读有所获,读而有悟,读后会用。
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效率的保证。光有兴趣和方法,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不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不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为此,我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约束学生: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语文读书卡片;其次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口头交流课外阅读信息的平台;此外还应督促学生坚持写读后感,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句话,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正如冰心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相信:当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日常习惯,那么,语文教学的成功,就已经为期不远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