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ol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就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对人们指出了知识需随时更新与换代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定理等结论或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术(死方法),则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大部分都会忘记。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相关的专业领域。在工作中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其相关的工作能力。并用思维这把“钥匙”去打开其未知的知识宝库,适应科技更新与换代的需要。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进行。
  二、精心构想教法,分步实现目标
  学生学习数学,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或证明等,通过教师讲评而听懂后,往往条件反射式地把“重心”转移到结论本身或利用结论解题上去,对数学方法也往往只注重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而对此方法的依据不重视。学生最初虽听懂了,但并未彻底掌握,更因以后“重心”转移而遗忘。如正、余弦定理,绝大部分高中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但若问如何证明,高三大部分学生短时间内都反应不过来,等等。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是中学生学习的一共性,故教师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三、建立数学思想,指导学习方法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乎与木偶。“重技巧、轻理论”是中学生学习的又一共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赞赏之后,应紧接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常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对部分过于特殊化的,则应向学生指出,这种巧解或“灵感”是知识和方法熟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思维的“火花”闪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弄清教材程序,了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各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如解析几何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借恩格斯对笛卡尔工作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辩证法带入数学,进一步认识变量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重新理解前面的函数知识与方法,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纲,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言的应用等潜在功能,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如变必然题为探索题或开放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从中进行归纳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直觉能力。
  四、配合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教书要育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或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搞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结合其学科特点、社会需要、生活实践、学生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健康、全面发展。否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数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的严密性及思维的灵活性均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数学研究的对象及数学的作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高考题的研究和开发,等等,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材料。考试时教学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既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正是当前这一主要矛盾推动了现行教育的发展。只要教学活动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符合教育三个面向及民族的需要,不是仅为了考试而教学,就不会走向应试教育这一弊端。处理好教学与考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不考的内容是否一定不教学。如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部分出现了由线性递推公式证通项公式的习题,超过了高考的“考试说明”明确控制了的难度要求,而处理此问题所用的待定系数法及等比数列等知识又是基础知识,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处理线性递推等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改革既不是照他人的样而依样画葫芦,成了东施效颦;更不是墨守成规,只按惯例或教参课时安排教学。而应是在广泛吸取传统和他人教学营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的教学原则,选择或创造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高素质必好成绩,高分也必高能。
其他文献
我在十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曾经和很多语文教师一样,学习生字词后,逐段讲解,告诉学生课文写了什么,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获知过程的体验,学生语文素养没得到培养。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和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因此,小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显得更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首先应强化自身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期刊
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在这里可以总结为: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为主体;淡化纯粹的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说  教师应首先更新旧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中跳出来,要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遍实行,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出现了,这些理念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理
期刊
摘要:2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论语》讲的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孔子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支柱的基石。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教育支柱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四个学会”来实现,即学会求知(learning to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课文叙述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现河北大名东)留守梁世杰(蔡京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那么,吴用等人采用怎样的策略“智取”了杨志一路上小心谨慎押送的“生辰纲”?  纵观全文,细心体会,不难发现,吴用等人采用了“四智”毫不费力的夺取了“生辰纲”。  一、智是巧用天时  文
期刊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每期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内容,学生已经学过或大部分已掌握。按照“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改”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未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  一、归类整理,系统复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  “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
期刊
如果您现在去问学生:你喜欢上什么课?您得到的80%答案是体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很想了解,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
期刊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