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与叶菲 “执著成就骄傲”的明星母女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孙萍问过叶菲:孩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给过你什么?叶菲回答说:您给了我一条路,一条平坦的路,但是路的西边全是沼泽地,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我必须小心;路的前方是雾,后面世黑暗。所以,我必须拨开雾快跑,否则,黑暗就会盖过我。说这话的时候,叶菲还在读高中,却有这样的思怨深度,令人乍听之下,但是一震,继而为之喝彩!
  
  母亲孙萍扮相俊美,字清音纯,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京剧演员,被匈牙利总统称为“中匈文化的大使”并被授予“荣誉国民”证章,女儿叶菲风华正茂开朗大方,荣获美国总统奖,毕业于素有小哈佛之称的纽约锡拉丘斯大学,通晓匈牙利语,英语等多国语言,集中国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优秀元素于一身,具有显著的国际视野。
  这样的明星母女,无疑是华人的骄傲,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众人好奇的对象。2010年6月,本刊记者专访了孙萍与叶菲母女俩,从她们的故事里,你将更深刻地体会“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的道理与内涵,拨开母女俩让无数人羡慕嫉妒的华丽光环,你会发现常人难以想见的艰辛与执著。
  
  妈妈孙萍:要想成角儿,就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如果不出意外,在人的一生中,每位母亲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也会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听到过去的故事。不同的时代,所讲的故事或许会有不同,但其间的一些精神却恒久流传,孙萍与母亲及女儿的故事便是如此。
  撇开其京剧专业不谈,孙萍的故事本身便是一个“角儿”的成长样本,也是女儿叶菲最为熟知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励志故事孙萍的父母都是回族人,20世纪50年代末,同为外科医生的夫妻俩响应中央号召,从北京到宁夏支边。1961年,孙萍在宁夏西吉呱呱坠地,1岁后被送回北京与姥姥姨妈一起生活。记忆中的童年,快乐无忧,天真烂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孙萍的成长轨迹。
  10岁那年,母亲因煤气中毒意外去世孙萍从北京前往宁夏奔丧。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母亲没了,自己该怎么办?“必须也只能自己救自己。”孙萍告诉自己。
  虽然一直在北京上学但每逢寒暑假,孙萍都会与父母团聚。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非常严谨,敬业执著,对孙萍的要求近乎苛刻,为了得到母亲一句“好孩子”的夸赞,孙萍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背书,做饭独立思考,从小便将优秀作为一种习惯。
  母亲的去世,让孙萍一夜之间长大成熟。当时,适逢宁夏京剧团学员班招生,自幼能歌善舞、音色清亮的孙萍自作主张报了名,并因个子高,嗓子好等优越的自身条件和突出的表演能力而被录取。父亲坚决不同意,认为艺术圈是个大染缸,但孙萍却特有主意,坚持自己寻梦
  母亲生前常告诫孙萍:“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为了成为京剧“名角儿”孙萍训练起来从不含糊,拿顶、翻跟斗,样样精到,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终于“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不到15岁,就主演了现代京剧《赛驼之后》,她所扮演的女主角娜布琪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戏剧汇演中获3项大奖。之后,孙萍又在全国戏剧汇演中连续4届获得优秀表演奖,成为当时菊坛新秀。
  1978年,孙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成为该院首批20余名本科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很快就担任了重要剧目的重要角色,先后同袁世海、李和曾、张学津、张春华等名家联袂演出过《霸王别姬》、《龙凤呈祥》、《秦香莲》、《打渔杀家》等经典剧目,深受赞赏。
  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部拟派优秀演员出国从事文化交流活动。孙萍系统学习过戏曲理论,表演功夫扎实,又懂英语,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使命的合适人选。恰在1990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室内剧院院长和艺术总监到中国访问时观看了孙萍的演出,被中国古老的艺术和孙萍的表演所倾倒。不久,匈牙利方面即邀请孙萍和她的丈夫、著名京剧演员叶金森赴匈牙利进行文化交流。
  在匈牙利,孙萍夫妇深受欢迎,一待就是9年。这段时间里,孙萍夫妇不仅让欧洲人民看到了意象纷呈、时空变幻的程式,欣赏了华美典雅飘逸别致的服饰,听到了字正腔圆,回味无穷的唱腔,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京剧之美,还努力把京剧中的动作表演融合到欧洲的歌舞剧中,开辟了“动作戏剧”的新范式,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
  1998年,受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之邀,在文化部的派遣下,孙萍夫妇又来到了美国。通过努力,居然让西洋的交响乐团为中国的京剧唱腔伴奏,将东西方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为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极富成效的有益探索。
  回首人生路,孙萍总结道:“虽然10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可母亲却影响,指导了我一生。”
  母亲去世后孙萍与姨妈长期生活在起,姨妈早已被她视为自己的另一个母亲。“这个妈妈宽厚,大度热情,豪爽仁慈,和蔼,从两个妈妈身上,我学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同样都受益终身。”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母亲的优秀品质早已内化为孙萍人生的滋养,并从她身上延续到女儿叶菲身上。
  
  女儿叶菲:妈妈常说“天养我”,我必须在孤立无援的陌生环境里自己成长成才
  
  孙萍回忆,第一次去匈牙利时没带叶菲。一次,夫妇俩往家里打电话时,从话筒里听见3岁的叶菲居然在一边对保姆说“给我两片痢特灵”。女儿又病了,孙萍心酸之余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叶菲带在身边。
  第二次到匈牙利时,孙萍夫妇终于把叶菲带在了身边。可是,因为工作需要,孙萍夫妇经常奔赴欧洲各地演出、讲学,有时候一走就是两三个月,而叶菲却要在当地上学,只好把她寄养在匈牙利朋友妮妮家里。
  妮妮家有5口人,3个孩子。妮妮是一个很严厉的母亲,所有的作息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如,早上孩子们,必须自己准时起床,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早餐,家庭作业必须在晚9点之前完成,临睡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叠放在床头,等等。
  “叶菲寄养在这样的家庭,必须学会新的生活方式,这对她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当演出回来,孙萍夫妇欣喜地发现,叶菲在生活细节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反而学会了尊重别人,照顾别人,理解别人,变得更加自觉、自立,自律了。
  让孙萍特别感慨的是,自己与丈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叶菲必须经常独自面对困难,在孤立无援的陌生环境里自己成长,成才。因为自己和丈夫工作地点的变动,叶菲曾两次面临大的语言转换——
  第一次,是在1990年,叶菲跟随父母从北京来到了匈牙利。当时,叶菲才3岁多,突然面临新的语言,新的环境,新的面孔,连大人都会感到恐惧, 更何况幼小的孩子!在学校,语言不通的叶菲孤立而又无助,但年幼的她强令自己面对严酷的现实,很快就适应、融入了当地的环境,不到一年时间,就能自如地用匈牙利语与人交流了。
  第二次,是在2000年春,叶菲跟随父母转到美国上中学。这之前,10年的学习与积累,使得匈牙利语已成为她的第一语言。到美国后,大约有大半年时间,叶菲上课听不太懂,无法与人顺畅地交流,十分孤独和窘迫。但她没有退缩,硬是靠查字典,补习等途径,不到一年就过了语言关。如今,她不但能用英语写出非常优美的文章,还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演讲,演戏和朗诵。
  最让孙萍记忆犹新的,是叶菲9岁那年的单飞。那年,趁叶菲放假,全家回国探亲。期间,叶菲的爸爸因为有事先回欧洲了。眼看叶菲开学的日子快要到了,可孙萍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完,就与丈夫商量,决定让叶菲一个人回匈牙利。
  问题是,此前叶菲还从来没有一个人独自旅行这么远,但现实让她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一个人回匈牙利赶上开学,要么在开学一周后和妈妈一起回匈牙利。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叶菲从小就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自打上学起,从来不愿意以任何理由耽误课程。有一次,叶菲因高烧被老师硬从课堂上送回家,躺在床上,她非常痛苦地跟妈妈说“妈妈,我看着秒针一圈圈转动,时间一分一秒逝去,想象着同学们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而我却落下了,这比我发烧还要痛苦。”
  “最终,因为怕影响学习,叶菲还是选择了前者。虽然班机途经维也纳还需要转机,叶菲却顺利地完成了这趟单飞之旅。由此,孙萍认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父母要有意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精心而自然地设计一些开发潜能的机会,不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伞。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只会埋没孩子的创造力。”孙萍感慨道。
  
  虽曾有不解,但理解之后更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并最终成为父母的骄傲
  
  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父母,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非同寻常的叶菲。虽然通晓多国语言,但中国却是她心中永远的“根”,这也是国务委员戴秉国给叶菲的题词。
  叶菲出生于梨园世家:高祖叶中定是清未著名的“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的挑梁花脸,当年正是他们随徽班来到北京:曾祖父是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的创办者叶春善,爷爷叶龙章是“富连成”的继任社长,并最终将它办成京剧界的“黄埔军校”:父亲叶金森继承三爷爷叶盛章的衣钵,工武丑,妈妈孙萍工青衣,两人都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虽然自幼随父母在国外成长,但自打记事起,叶菲就对自己的家史很是好奇,常常缠着爸爸讲家族的历史,讲曾祖父创办“富连成社”的历史,也非常喜欢听妈妈讲成语故事,讲中国历史。可遗憾的是,这种与父母相伴共处的幸福与甜蜜总不长久。
  曾有一段时间,妈妈在北京,爸爸在匈牙利,叶菲自己一个人在美国,一家三口上演“三国演义”,当时,年少的叶菲正面临新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的父母不能像别人的父母那样陪伴在自己身旁很不理解,多少有些抱怨,但当她长大了,明白父母从事,担当的都是关乎国家的大事后,在释然的同时,为自己的父母深感骄傲,对父母的尊敬与崇拜也因此又增添了一分!
  因为父母在匈牙利、美国等地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叶菲从小就随父母一起参加过大使馆的各种活动,明白“外交无小事”,深知在国际上“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对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常伴自己身边非常理解。孩子的懂事与明理让孙萍内疚之余,颇感欣慰:“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么一个好孩子,”
  真正伟大,深刻的母爱并不一定非要朝夕相处才能体现。因为工作原因,叶菲13-17岁之间竟然没见过孙萍的面,母女俩只是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保持联系,虽然没能在母亲身边领受耳提面命的教诲,女儿却带给孙萍一连串的骄傲与惊喜:当选为曼泰克顿学校学生会主席,进入音乐优等生俱乐部,入选国家优等生俱乐部,创办了亚洲俱乐部,被同学戏称为“获奖冠军”。
  尤其令母亲孙萍骄傲的是,2005年6月16日,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叶菲荣膺本年度“美国总统奖”。该奖每年一届,主要奖励那些品学兼优,有杰出领导才能和丰富社区服务经验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是美国政府表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最高奖项。
  布什总统在写给叶菲的贺信中说:“祝福你获得美国总统奖!这些都是你努力学习得来的,我和我的夫人劳拉为你感到高兴,我们衷心希望你好好学习,快乐地成长!你们将是这个世纪美国的精英。”
  来美国才3年多就获此殊荣,成为全美200多万高中毕业生的楷模,这样出色的成绩与表现怎么不让妈妈不为之骄傲?!
  2005年,高中毕业后,叶菲以优异的成绩被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美国4所名校录取,酷爱传媒的她最终选择了锡拉丘斯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这是全美在传媒领域的顶级大学,几乎所有CNN,NBC的著名主持人都是从此毕业的。
  4年后,毕业典礼上,叶菲荣获美国大学学者奖,又一次让妈妈感受到无上荣光。大学学者奖是美国本科生的最高奖项,全校八九千人仅17人获此奖项,其中,16个都是白人,叶菲是唯一的亚裔获奖学生。
  学校校长和老师纷纷与孙萍夫妇握手,感谢他俩为学校送了这么一位精英。此情此景,让追求完美,要求严格的孙萍也情不自禁地为女儿骄傲和自豪!
  对于女儿,孙萍激赏不已:“叶菲比我严谨,更有条理和章法,很有计划和韧劲,时间观念非常严格,可以一心入用,在最嘈杂的地方都可以看进去书,这点我不如女儿……”
  可叶菲却说:“妈妈其实不知道,这么多年来,我更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妈妈而骄傲。妈妈的做事方式,沟通能力、社会经验,都是我难以比拟的。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她下定决心要去做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她对事业的执著、对完美的要求,深深影响了我。”
  “我在校期间获得了若干奖项,赢得了许多别人无法企及的荣誉和关注。有人说我才华横溢,有人说我天性聪慧,有人则说我天生好命。艳羡之余,多数人都以为我很幸运,似乎只要叶菲一伸手,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轻而易得。事实并非如此,我的一些小小的成功都是我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结果。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我的专注,付出与持续不懈的努力。”
  母亲是女儿的骄傲,反过来女儿也是母亲的骄傲,母女俩走在一起,形同姐妹,宛如朋友,令人羡慕至极。这样一对明星母女,一样的纯真,一样的善良,一样的执著,一样的嫉恶如仇,一样的追求完美,一样的引人瞩目。
  曾经,孙萍问过叶菲:孩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给过你什么?叶菲回答说您给了我一条路,一条平坦的路,但是路的两边全是沼泽地,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我必须小心;路的前方是雾,后面是黑暗,所以,我必须拨开雾快跑,否则,黑暗就会盖过我。说这话的时候,叶菲还在读高中,却有这样的思想深度,令人乍听之下,很是一震,继而不禁为之喝彩!
  双子座,B型血的叶菲,一直很是感念李肇星伯伯对她的教诲,牢记他“好好学习,让祖国为你骄傲”的题词,矢志“做最棒的自己”。2007年,她将自己2c年来的成长心得与体会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做最棒的自己》,第二本书《做世界的中国人》也将在今年付梓出版,威为奥普拉·温弗瑞那样的传媒精英,是叶菲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纵观之下,这一目标已依稀可辨。
其他文献
上海世博园摩肩接踵的人海中,身穿上绿下白服装的园区志愿者小“白菜”们穿梭忙碌、热情讲解,令人敬佩,也格外辛苦。  小“白菜”们的苦与乐,在烈日下、在风雨里,在游客的感谢声中,也在世博园正常的运行里。不过,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小“白菜”的身后,还有一支更加细致入微的保障队伍——园区志愿者管理部。  C片区是欧洲馆、非洲馆区,是世博园里场馆最多、面积最大的展区,C片区志愿者管理部的志愿者们,承担了更
期刊
清晨每每走过雍和宫,我总会看到朝光照耀在大殿的金顶上,那佛法的灿烂与昔日的皇家辉煌,就这样在清晨的阳光下融为了一体,散落在我们的身上。  我的身心便一下子清净了起来。总会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去顶礼佛法的庄严和慈悲,去感受那瞬间涌上心头的这一缕清宁与那清晨柔柔的暖意。  陡然间,如阳光般的佛法,仿佛随着远处隐约间颂唱的六字真言弥散开来,我的人也恍如鲜花般,在这阳光的滋润下豁然盛开了。  经常会信步于
期刊
新版《红楼梦》近来话题不断,导演李少红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向来以刚毅示人、被媒体称为“女强人”的她,竟然在发布会上情绪失控,哭了起来。  “我很少落泪,但那次在现场看到一些剧组幕后工作的花絮,我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工作状态时的样子,想到拍摄的过程,很多感慨……”    勇气    从2002年新版《红楼梦》立项之日开始,有关的争论声便不绝于耳。  李少红把自己形容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播种机”。谁都
期刊
“叮铃铃,叮铃铃……”凌晨两点左右,刚刚进入梦乡的黎功被电话铃吵醒。值班医生在电话里告诉他一位病人大咯血不止,并已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但仍血压不稳。黎功一边在电话中给值班医生交待进一步的指导意见,一边迅速穿戴衣服走出家门,赶紧骑着自行车去了病房。经过和其他同事们一夜抢救,病人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黎功也暂时松了一口气。    立德——爱心抚慰病人心灵    像这样的情景,黎功已习已为常,“我的手机是
期刊
今天,“80后”和“90后”的崛起已经是一个现实的状况。如果说,10多年前对于“80后”的讨论还是对于青少年状况的关注,那么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中国社会新的主要劳动力的改变,也是中国社会整个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的一个象征和标志。  人们常常用“鸟巢一代”来描述“80后”,而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则开始出现了更多的“90后”,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海宝一代”的“90后”年轻人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展示他们
期刊
听栾俊学讲个人经历,好像在听一部跌宕起伏的广播剧,主题是正义。   从进入《辽沈晚报》体育部做记者至今,栾俊学先后任要闻部社会新闻战线记者、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职位在变,激情和使命感从未偏离。    梦想从电大起步    栾俊学,“50后”,那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是上山下乡当知青,他也不例外。初中毕业下乡,文学梦只能搁浅。1979年回到家乡沈阳,他又阴差阳错进了技校,毕
期刊
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或许很少人能忆及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小街》中的具体故事情节,然而由歌星郑绪岚演唱的主题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不仅曾风靡全中国,风靡一个时代,而且影响无数代人,至今常唱常新,给人温暖,回味无穷。  曾有人把这部电影本身比作是“情绪电影”,把主题歌比作是这部“情绪电影”的基轴。由著名作曲家徐景新作曲的
期刊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是世界公认的骨科顽疾,被称为“世界难症”、“不死的癌症”,长期以来困扰着世界医学界。  “目前全国股骨头坏死患者总数已逾600万名。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摧残巨大:一是疼痛折磨;二是活动艰难;三是股骨头持续坏死、直至最后被迫置换人工关节、之后就是瘫痪。成为个人前途命运、家庭欢乐幸福的‘杀手’”!庞九洲院长说。     让坏死的股骨头“活”过来 
期刊
(黄)克利斯汀 著 连映程 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8月出版  定价:28.00元  作者简介:  肯尼斯·克利斯汀,享誉国际的心理医生和企业咨询顾问,创办了“激发潜能计划”,致力于帮助那些自我设限,无法发挥潜力、惯性堕落,想改变却不得其门的人,“我想看着他们从槁木死灰,变得活力十足,全心投入生活。”多年来,他协助无数人突破低成就的障碍,将潜力发挥到极致,顺利在事业和生活上成功起飞。这项
期刊
母亲一生把功名,利益看得很淡。每当我进步了,兴奋地向母亲汇报,她并不以为然,可是我生病了、不舒服了,她却特挂在心上。从中,我学会了保持平和的心态。  ——于海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沿着红色地毯,在一支乐队演奏的两国国歌声之后检阅三军仪仗队。  在检阅台旁,有一位身着礼服的帅气军人手执银色的指挥棒在空中轻快地挥舞着美丽的弧线随着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