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铃铃,叮铃铃……”凌晨两点左右,刚刚进入梦乡的黎功被电话铃吵醒。值班医生在电话里告诉他一位病人大咯血不止,并已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但仍血压不稳。黎功一边在电话中给值班医生交待进一步的指导意见,一边迅速穿戴衣服走出家门,赶紧骑着自行车去了病房。经过和其他同事们一夜抢救,病人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黎功也暂时松了一口气。
立德——爱心抚慰病人心灵
像这样的情景,黎功已习已为常,“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夜晚听到电话铃响;但没办法,因为我选择了这个需要鞠躬尽瘁的职业。”黎功说。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模范;在患者心里,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医者。朝来夕往,他以满腔热忱温暖着广大患者的心;上下求索,他以坚韧和顽强攻克了医学上的一个个难关。他用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推动国内肿瘤医学走向国际、福泽万民,他就是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主任黎功。
为了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后,黎功从山东滨州到北京、从地方医院到军队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今天科室主任,从医24年,一路走来,经他治疗了各类恶性肿瘤的病人数千例,不仅让他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掌握了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最先进的技术,并且将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有机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还在应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适形放疗、调强放疗、X刀、γ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特别在应用γ刀、X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黎功清楚,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同样可怕,因此他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健康。在他看来,行医行的不仅是医术,还要奉献自己的心;如果一个医生不能将病人的病疾感同身受,不能亲和地对待病人,即便有再高的医术,也并不能受到病人的尊敬,因为他缺少了医德。因此,在他的科室立下这么一条规定:凡在科室住院的病人,所有医护人员都要以年龄大小对患者称呼。
张先生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肺癌患者,家人为了尽快让其康复起来,四处奔波在山东、上海等各大医院,经过半年的周折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当时他已左肺癌性空洞伴胸腔积液、多发胸椎和淋巴结转移,确诊为肺癌晚期。患者入院之初,当第一次听到护士叫他“叔叔”时,他不敢相信这是护士在叫自己。“第一次在医院能听到这么亲切的称呼!”张先生说。
因为特殊的病情,也因为社会上一些偏见,人们“谈癌色变”。张先生开始时不配合治疗,几度自杀。黎功一边治疗,一边耐心地做其家属工作。当他得知张先生家庭贫困,所有治疗费用都是借自亲戚朋友时,还带头组织科室人员为其募集捐款。最终,张先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是黎主任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他说。
闲暇时,黎功经常会在住院部到处走走,与病人们聊聊家常,从心底里把病人当成亲人看待。他说:“我敬佩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那句话: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能做到这点,才能得到患者们的肯定。”
在肿瘤二科室里,至今仍流传着一个“红包”的故事。那是一位经治疗痊愈即将出院的老大妈,在她临行前,步履蹒跚地走进科室办公室,满眼泪花,手在兜里摸索着,掏出一张很褶皱的十元钱;之后老大妈摇了摇头,看起来自己很不满意的样子,又伸手在衣服里找,很久终于找出一张破旧的一百元钱。她一边把钱往黎功手里塞,一边用那模糊的方言说到:“一定要收下,给你们这些孩子们买一点瓜子和糖块吃吧。”黎功面露难色,拒绝接受,说那是应该做的,老大妈依然没有放弃,坚持说:“一定要收下!你们受累了。”那一刻,黎功竟说不出话来。
事后,黎功给科室的医生、护士及带领的学生们均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当老太太手持揉皱的一百元钱,满含泪水硬塞到我手上时,这是怎样的一份感动啊!同时由于你们的努力换来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为我们团队赢得了荣誉,同样也令我感动!
这一百元“红包”至今仍保留在科室里,“红包”的故事也珍藏在了科室里每个人的心中。
立功——精湛医术谱写生命的春天
在平日,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肿瘤病魔所摧残,看着病人家属盼望起死回生的渴求的眼神,黎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使命,他尽最大可能挽救一个个肿瘤病人的生命。
大连的张先生是位退休教师,身体一直还不错,2007年12月,张老师感觉腹部右下方突然开始疼痛,并且伴有发烧,经当地市中心医院CT扫描,肝脏下边的位置有一“团块影”,怀疑是肝癌,但也不排除是肝血管瘤的可能。张老师一家来到北京,找到黎功,第一次诊断为肝血管瘤。由于该患者病情复杂,本着对患者负责,黎功又让张老师在北京另一家大医院做了两次不同的检查,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都认为是肝脏的血管瘤。但凭着黎功多年治疗肝癌的经验来看,他质疑这个结论。经过一波三折的检查,开始张老师一家并不理解,抱怨检查费已花费不少,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做检查?当最终确诊为肝癌时,张老师一家对黎功精湛的医术,独树一帜的看法,深表敬佩和感谢。
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全身疾病,大多数病人年龄高、身体情况比较差。所以黎功每次医治病人,都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作出一套详细的科学治疗计划,做到因人施治。他对病人采取人性化医疗服务,每次手术,都亲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术后康复治疗时的一些情况。作为一名救治病人的医生,黎功常说:“病人快乐地康复,是医生最大的快乐,是给医生最大的回报。”
黎功很钟爱他的事业。无影灯下的日日夜夜,他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书房中的秉烛夜读,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笔耕不辍,主编并参编了《2005肿瘤精确放疗进展》《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放射治疗学/新技术进展》《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第二版)等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在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英文杂志文章8篇,曾获得2004年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
在专业领域方面,黎功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高山流水”;而同时他的目光也在时刻关注着千万个普通大众。“医学不是供奉于圣殿中的神器,医生也不是凌驾于大众之上的圣人。医生的价值体现于谋求大众的健康,不管他是施展回春的妙手,还是让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黎功乐于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他做客电视台,讲授有关肿瘤和预防肝癌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天道酬勤。这些年由于黎功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显著成绩,他担任了北京市医师协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学术领域中到处存在机遇,同时也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而成功的天平总倾向于那些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人。黎功卯足了劲,满怀着决心和信心,向着更新、更高的医疗技术和科研高峰冲刺,并为更多的肿瘤患者解除病痛。
立德——爱心抚慰病人心灵
像这样的情景,黎功已习已为常,“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说实话我最怕的就是夜晚听到电话铃响;但没办法,因为我选择了这个需要鞠躬尽瘁的职业。”黎功说。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模范;在患者心里,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充满爱心的医者。朝来夕往,他以满腔热忱温暖着广大患者的心;上下求索,他以坚韧和顽强攻克了医学上的一个个难关。他用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推动国内肿瘤医学走向国际、福泽万民,他就是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主任黎功。
为了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后,黎功从山东滨州到北京、从地方医院到军队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今天科室主任,从医24年,一路走来,经他治疗了各类恶性肿瘤的病人数千例,不仅让他具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掌握了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最先进的技术,并且将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有机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还在应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适形放疗、调强放疗、X刀、γ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特别在应用γ刀、X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黎功清楚,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同样可怕,因此他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健康。在他看来,行医行的不仅是医术,还要奉献自己的心;如果一个医生不能将病人的病疾感同身受,不能亲和地对待病人,即便有再高的医术,也并不能受到病人的尊敬,因为他缺少了医德。因此,在他的科室立下这么一条规定:凡在科室住院的病人,所有医护人员都要以年龄大小对患者称呼。
张先生是一位来自山东的肺癌患者,家人为了尽快让其康复起来,四处奔波在山东、上海等各大医院,经过半年的周折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二科,当时他已左肺癌性空洞伴胸腔积液、多发胸椎和淋巴结转移,确诊为肺癌晚期。患者入院之初,当第一次听到护士叫他“叔叔”时,他不敢相信这是护士在叫自己。“第一次在医院能听到这么亲切的称呼!”张先生说。
因为特殊的病情,也因为社会上一些偏见,人们“谈癌色变”。张先生开始时不配合治疗,几度自杀。黎功一边治疗,一边耐心地做其家属工作。当他得知张先生家庭贫困,所有治疗费用都是借自亲戚朋友时,还带头组织科室人员为其募集捐款。最终,张先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是黎主任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希望。”他说。
闲暇时,黎功经常会在住院部到处走走,与病人们聊聊家常,从心底里把病人当成亲人看待。他说:“我敬佩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那句话: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能做到这点,才能得到患者们的肯定。”
在肿瘤二科室里,至今仍流传着一个“红包”的故事。那是一位经治疗痊愈即将出院的老大妈,在她临行前,步履蹒跚地走进科室办公室,满眼泪花,手在兜里摸索着,掏出一张很褶皱的十元钱;之后老大妈摇了摇头,看起来自己很不满意的样子,又伸手在衣服里找,很久终于找出一张破旧的一百元钱。她一边把钱往黎功手里塞,一边用那模糊的方言说到:“一定要收下,给你们这些孩子们买一点瓜子和糖块吃吧。”黎功面露难色,拒绝接受,说那是应该做的,老大妈依然没有放弃,坚持说:“一定要收下!你们受累了。”那一刻,黎功竟说不出话来。
事后,黎功给科室的医生、护士及带领的学生们均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当老太太手持揉皱的一百元钱,满含泪水硬塞到我手上时,这是怎样的一份感动啊!同时由于你们的努力换来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为我们团队赢得了荣誉,同样也令我感动!
这一百元“红包”至今仍保留在科室里,“红包”的故事也珍藏在了科室里每个人的心中。
立功——精湛医术谱写生命的春天
在平日,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肿瘤病魔所摧残,看着病人家属盼望起死回生的渴求的眼神,黎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使命,他尽最大可能挽救一个个肿瘤病人的生命。
大连的张先生是位退休教师,身体一直还不错,2007年12月,张老师感觉腹部右下方突然开始疼痛,并且伴有发烧,经当地市中心医院CT扫描,肝脏下边的位置有一“团块影”,怀疑是肝癌,但也不排除是肝血管瘤的可能。张老师一家来到北京,找到黎功,第一次诊断为肝血管瘤。由于该患者病情复杂,本着对患者负责,黎功又让张老师在北京另一家大医院做了两次不同的检查,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都认为是肝脏的血管瘤。但凭着黎功多年治疗肝癌的经验来看,他质疑这个结论。经过一波三折的检查,开始张老师一家并不理解,抱怨检查费已花费不少,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做检查?当最终确诊为肝癌时,张老师一家对黎功精湛的医术,独树一帜的看法,深表敬佩和感谢。
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全身疾病,大多数病人年龄高、身体情况比较差。所以黎功每次医治病人,都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作出一套详细的科学治疗计划,做到因人施治。他对病人采取人性化医疗服务,每次手术,都亲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术后康复治疗时的一些情况。作为一名救治病人的医生,黎功常说:“病人快乐地康复,是医生最大的快乐,是给医生最大的回报。”
黎功很钟爱他的事业。无影灯下的日日夜夜,他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书房中的秉烛夜读,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笔耕不辍,主编并参编了《2005肿瘤精确放疗进展》《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放射治疗学/新技术进展》《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第二版)等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在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国际英文杂志文章8篇,曾获得2004年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
在专业领域方面,黎功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高山流水”;而同时他的目光也在时刻关注着千万个普通大众。“医学不是供奉于圣殿中的神器,医生也不是凌驾于大众之上的圣人。医生的价值体现于谋求大众的健康,不管他是施展回春的妙手,还是让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黎功乐于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他做客电视台,讲授有关肿瘤和预防肝癌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天道酬勤。这些年由于黎功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显著成绩,他担任了北京市医师协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学术领域中到处存在机遇,同时也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而成功的天平总倾向于那些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人。黎功卯足了劲,满怀着决心和信心,向着更新、更高的医疗技术和科研高峰冲刺,并为更多的肿瘤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