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文本技巧,并实现品质情感的正确引导。可见,阅读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四年级正处于阅读培养的关键时期,阅读内容也更加复杂和全面。而小学生的自觉性和阅读基础尚不完善。教师需要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实现阅读目标,并有效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题研究的重点项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更成为当下重要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严重的脱离实际的各种情况,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止步不前。特别是随着年级的提升,阅读难度的增大,阅读教学的低效性就日益突出。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需要得到积极的引导。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展开分析探讨。
1、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活动。首先,就是对一系列语言文字进行认读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文字基础,经常会感受文本阅读的无趣和无聊,特别是在面对陌生的生字词的情况下。还有,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的共同之处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工作。众所周知,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感性认知思维阶段,对形象具体、生动幽默的具体情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文本本就是对一定情境内容的语言表达,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知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时的雄伟壮丽景色,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投入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全面调动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文本内容展开主动的思考探究活动。又比如,在“走月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观赏月亮的经历,分享当时的体会和感受。然后,教师从文本主人公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景美和情美,从而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纳,将相关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内化发展,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不同于数学概念思维严谨的层层递进关系,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理解方向。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需要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交流分享中才能更深刻全面理解文本,并实现迁移运用和灵活运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于种种原因考虑,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放心,维持安静有序的课堂秩序等等,习惯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掌控学生,只是从考试的角度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都大打折扣,也影响阅读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同样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去理解文本中的叙述内容和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在梳理故事内容的同时,也就明确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展开。还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可以进行一定的画面想象,可以强化对大自然壮观的感受和体会,并提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观察和指导活动,特别是在分享交流环节,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和层面展开多方向、从层次的引导,使学生全面地阅读文本,实现最好的成长与进步。
3、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将读写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相互对照中提升综合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理解会随着时间而淡薄的情况,进而加剧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巩固,影响了整体语文素养的进步。基于此,教师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同样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时间顺序的角度,从自然景观描述的角度,乃至读后感想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练笔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感受理解最深刻的方面进行习作,满足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点评活动,将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和学生的创作文本进行异同之处的对比,进一步明确文章表达需要抓住的重点。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素养才会循序渐进。
4、进行课外引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离不开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教纲的明确要求,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目光都只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和长远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好书推荐,课内阅读延伸,图书角创建等方式,引导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道路。比如,在“火烧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作者《呼兰河传》的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并鼓励学生去自主阅读剩下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迫切的需要。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 [J]. 蘭海娣. 课外语文. 2018(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木罗小学 54510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题研究的重点项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更成为当下重要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严重的脱离实际的各种情况,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止步不前。特别是随着年级的提升,阅读难度的增大,阅读教学的低效性就日益突出。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需要得到积极的引导。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展开分析探讨。
1、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活动。首先,就是对一系列语言文字进行认读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文字基础,经常会感受文本阅读的无趣和无聊,特别是在面对陌生的生字词的情况下。还有,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的共同之处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工作。众所周知,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感性认知思维阶段,对形象具体、生动幽默的具体情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文本本就是对一定情境内容的语言表达,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知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时的雄伟壮丽景色,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投入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全面调动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文本内容展开主动的思考探究活动。又比如,在“走月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观赏月亮的经历,分享当时的体会和感受。然后,教师从文本主人公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景美和情美,从而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归纳,将相关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内化发展,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不同于数学概念思维严谨的层层递进关系,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理解方向。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需要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交流分享中才能更深刻全面理解文本,并实现迁移运用和灵活运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于种种原因考虑,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放心,维持安静有序的课堂秩序等等,习惯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掌控学生,只是从考试的角度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都大打折扣,也影响阅读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同样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去理解文本中的叙述内容和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在梳理故事内容的同时,也就明确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展开。还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可以进行一定的画面想象,可以强化对大自然壮观的感受和体会,并提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观察和指导活动,特别是在分享交流环节,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和层面展开多方向、从层次的引导,使学生全面地阅读文本,实现最好的成长与进步。
3、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将读写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相互对照中提升综合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理解会随着时间而淡薄的情况,进而加剧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巩固,影响了整体语文素养的进步。基于此,教师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同样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时间顺序的角度,从自然景观描述的角度,乃至读后感想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练笔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感受理解最深刻的方面进行习作,满足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点评活动,将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和学生的创作文本进行异同之处的对比,进一步明确文章表达需要抓住的重点。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素养才会循序渐进。
4、进行课外引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离不开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教纲的明确要求,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目光都只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和长远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好书推荐,课内阅读延伸,图书角创建等方式,引导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道路。比如,在“火烧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作者《呼兰河传》的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并鼓励学生去自主阅读剩下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迫切的需要。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 [J]. 蘭海娣. 课外语文. 2018(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木罗小学 5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