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是让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如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及生活现象紧密联系。利用幼儿的现有生活资源认识科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兴趣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从小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教育生活化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将科学这一类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幼儿更容易掌握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科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幼儿对自己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和探索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教育会充分运用幼儿的经验,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由此,在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科学教育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虽然我国幼儿园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常识课”被“科学教育”所取代,教育的內容也有了一些生活气息,幼儿也多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还是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在具体的活动中仍旧重视幼儿知识的掌握,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强调预成性,大多根据教材进行活动,忽视了生成性;缺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导致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兴趣以及影响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科学教育氛围
幼儿阶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环境作为教学辅助设备之一,对幼儿接受教育熏陶有很大优势。科学教育生活化实践中,环境资源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环境设置要丰富和具有探索价值
根据园区和班级情况,教师要选择性地设置科学区和自然环境区等活动区域。科学探索区可以提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幼儿大胆动手尝试简单的科学原理。另外,教师也要合理利用教室墙饰、黑板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设施,定期设置科学主题加强科学渗透。主题设置可逐层深入,从幼儿认知比较普遍的动物、水果到熟悉的豆类、植物再到简单的科学原理等,各区实物与墙面内容相匹配。如以“认识乌龟”为主题,墙饰可以有各种小乌龟的图片,自然广角区域可以准备几只乌龟,让幼儿观察了解乌龟的习性。
2.鼓励和支持幼儿发散思维
外部的环境设置只能起到辅助效果,教师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表达和交流环境,让幼儿自由地发散天马行空的思维,培养幼儿不怕出错、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习惯。日常教育活动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多鼓励、表扬幼儿,让幼儿可以和教师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语言上多鼓励幼儿表达想法,淡化幼儿错误的观点,肯定幼儿的正确观点,支持幼儿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给幼儿以支持和鼓励,如眼神、动作等。
(二)科学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但不能脱离幼儿生活实际。教师不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实践延伸到科学教学,让幼儿了解并观察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现象,这样幼儿科学教育才更加深刻。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材料,挖掘他们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个策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材料提供方便,幼儿自己就可以从家里取来。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会让他们产生对科学更浓烈的兴趣。其次,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找到物品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培养幼儿独立观察事物的习惯,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最后,发展幼儿从身边事物走进科学、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多种教育策略组合教学
科学教育生活化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不同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还要融会贯通,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组合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理论的掌握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育策略的组合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求知求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信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努力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贴近生活,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科学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3(5).
[2]李倩.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张丹.浅谈陶行知幼教观对当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4]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兴趣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从小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教育生活化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将科学这一类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幼儿更容易掌握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科学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教育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幼儿对自己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和探索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科学教育会充分运用幼儿的经验,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由此,在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科学教育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虽然我国幼儿园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常识课”被“科学教育”所取代,教育的內容也有了一些生活气息,幼儿也多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还是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在具体的活动中仍旧重视幼儿知识的掌握,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强调预成性,大多根据教材进行活动,忽视了生成性;缺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导致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兴趣以及影响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科学教育氛围
幼儿阶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环境作为教学辅助设备之一,对幼儿接受教育熏陶有很大优势。科学教育生活化实践中,环境资源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环境设置要丰富和具有探索价值
根据园区和班级情况,教师要选择性地设置科学区和自然环境区等活动区域。科学探索区可以提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幼儿大胆动手尝试简单的科学原理。另外,教师也要合理利用教室墙饰、黑板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设施,定期设置科学主题加强科学渗透。主题设置可逐层深入,从幼儿认知比较普遍的动物、水果到熟悉的豆类、植物再到简单的科学原理等,各区实物与墙面内容相匹配。如以“认识乌龟”为主题,墙饰可以有各种小乌龟的图片,自然广角区域可以准备几只乌龟,让幼儿观察了解乌龟的习性。
2.鼓励和支持幼儿发散思维
外部的环境设置只能起到辅助效果,教师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表达和交流环境,让幼儿自由地发散天马行空的思维,培养幼儿不怕出错、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习惯。日常教育活动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多鼓励、表扬幼儿,让幼儿可以和教师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语言上多鼓励幼儿表达想法,淡化幼儿错误的观点,肯定幼儿的正确观点,支持幼儿不同的观点。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给幼儿以支持和鼓励,如眼神、动作等。
(二)科学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但不能脱离幼儿生活实际。教师不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实践延伸到科学教学,让幼儿了解并观察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现象,这样幼儿科学教育才更加深刻。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材料,挖掘他们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个策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材料提供方便,幼儿自己就可以从家里取来。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会让他们产生对科学更浓烈的兴趣。其次,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找到物品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培养幼儿独立观察事物的习惯,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最后,发展幼儿从身边事物走进科学、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多种教育策略组合教学
科学教育生活化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不同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还要融会贯通,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组合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理论的掌握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育策略的组合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求知求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信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努力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贴近生活,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科学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3(5).
[2]李倩.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张丹.浅谈陶行知幼教观对当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4]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