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士林的夜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而听曲和饮酒是夜生活的主要方式,故宋代饮酒之风盛行,士大夫和平民莫不如此。与之相关,在宋代的都市乃至乡村,出现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酒楼。宋代的酒楼大体可分为三类,有分布在都市中心的规模庞大的正店;有为数众多、但没有酿酒权的脚店;还有装饰简陋、遍布乡间的乡村酒家。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以宋江的视野,记载了宋代正店的模样。酒店旁边竖着一根高高的竿子,上面悬挂着青布的酒旗,书有苏东坡写的“浔阳楼”三个字。酒店门边立有朱红的华表柱,两面竖着白粉牌,写到“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这就是宋江吟反诗的浔阳楼。孟元老中《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汴京的正店的基本形态。在京师的酒店门口,皆装有彩楼欢门。彩楼欢门是酒店门首的一种装饰,据伊永文教授考证,《清明上河图》中彩楼欢门共有七处,酒店或香店门首皆有,但繁简不一。彩楼欢门以图中孙家正店为最,其形两层,前正中实一平面梯檐,上饰花型鸟状之物,檐下垂流苏。彩楼欢门的这种装饰,体现了酒店的实力,实为招揽客人之用。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有一任店,是一家比较大的酒店。进入大门,有长约百步的主廊,有南北天井,两廊侧有小阁子,略似于今日的单间。每当夜晚来临,灯烛明照,上下辉映。宋代的正店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酿酒。《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店,门首右侧的铺面上堆放着很多酒桶,多数学者认为,它的酒自酿后用于对外售卖。
在汴梁城七十二家正店中,以樊楼最为出名,不少宋话本记载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那里。樊楼又称丰乐楼、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因为樊楼太高,以至登上顶楼,便可以“下视禁中”,这大概是亘古未有的事情。樊楼也非常广大,周密《齐东野语》称,樊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宋代理学家刘子翚有诗云:“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又可知这樊楼是通宵达旦都在营业的。
宋代的脚店规模较小,没有酿酒权。据《宋会要》记载,宋仁宗时樊楼每年卖官麹五万斤造酒,朝廷下诏三司招募人员承包,令在京脚店酒户拨定三千户,每日到樊楼取酒售卖。由此可知,脚店是小型零售酒店的俗称,且在北宋京城中數量众多。京城中的脚店并非都是小型的,《清明上河图》中,城外虹桥附近,就有一家“十千脚店”,高高的“彩楼欢门”,几乎与正店相当。
为数更多的是遍布乡间的乡村酒肆。至少在唐代,乡村酒家就已经出现了。杜牧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种乡村酒家一般坐落于大路旁边,它们背依乡村,面向大道,为往来行旅客商提供基本的酒食。《水浒传》第四回以白描手法描写了这种乡村酒店,“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边。白板凳铺宾客坐,须篱笆用荆棘编。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尽酒仙。”乡村酒店谈不上装饰,白板为凳,青布为帘,破瓮装酒,牛屎泥墙。这就是乡村酒家的基本形态。《清明上河图》也有表现乡村酒店的画面,该店邻水而建,有粗糙桌椅四五套,店主正用一长杆调整彩绸位置。这个小店为水上商旅提供酒食,设施简单,具有纯朴的原始气息。
据《东京梦华录》载,酒店内的服务员及厨师被称为“茶饭量酒博士”,至于正店中的菜品则丰富繁多,其做法注重细节,使得色、香、味俱全,亦充满雅致。《东京梦华录》的“饮食果子”一章罗列一百余种珍馐佳肴,以“荔枝腰子”为例,我们可以看看其做法。所谓的“荔枝腰子”多以动物腰子为原料,割为荔枝形状,故有此名。林正秋的《中国宋代菜点概述》详细记述了此菜品的做法。将猪腰去外层薄膜,用直刀法在其上切一刀纹;旋转九十度,用斜刀法切一与前纹相垂直的刀纹。直刀或许是菜刀与猪腰垂直,而斜刀或许是菜刀与猪腰有小于九十度的角度。如此反复切割,再将切好的猪腰在清水中漂洗十二小时,方可翻炒。如此一道菜,没有一天时间是无法做成的,宋代的雅致饮食可见一般。
宋代酒楼,在比较大的正店中有歌妓迎客。《东京梦华录》载,汴京的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这里的妓女多为艺妓,只要客人掏钱,就可以请妓女陪酒、唱曲,她们所唱的就是在后世影响深远的宋词,歌妓酒肆迎客应是宋词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即使是较小的脚店,也有歌妓时常出没。《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写宋江与李逵、张顺在一小店喝酒,“几人正说得入耳,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这个女娘就是行走的歌妓,她的身份比正店中的歌妓要低,收入也不固定。
宋代的综合国力无法仰视汉唐,但其经济与文化却毫不逊色,而为后世所仰望。无论是荒村夜店的熟牛肉和热烧酒,还是通衢大店的精美酒食,抑或是浅吟低唱中的一场酒会,都是宋人雅致生活的集中体现。一千余年前的宋人生活的高度,并不低于我们的时代。
编辑/书含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以宋江的视野,记载了宋代正店的模样。酒店旁边竖着一根高高的竿子,上面悬挂着青布的酒旗,书有苏东坡写的“浔阳楼”三个字。酒店门边立有朱红的华表柱,两面竖着白粉牌,写到“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这就是宋江吟反诗的浔阳楼。孟元老中《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汴京的正店的基本形态。在京师的酒店门口,皆装有彩楼欢门。彩楼欢门是酒店门首的一种装饰,据伊永文教授考证,《清明上河图》中彩楼欢门共有七处,酒店或香店门首皆有,但繁简不一。彩楼欢门以图中孙家正店为最,其形两层,前正中实一平面梯檐,上饰花型鸟状之物,檐下垂流苏。彩楼欢门的这种装饰,体现了酒店的实力,实为招揽客人之用。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有一任店,是一家比较大的酒店。进入大门,有长约百步的主廊,有南北天井,两廊侧有小阁子,略似于今日的单间。每当夜晚来临,灯烛明照,上下辉映。宋代的正店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酿酒。《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店,门首右侧的铺面上堆放着很多酒桶,多数学者认为,它的酒自酿后用于对外售卖。
在汴梁城七十二家正店中,以樊楼最为出名,不少宋话本记载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那里。樊楼又称丰乐楼、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因为樊楼太高,以至登上顶楼,便可以“下视禁中”,这大概是亘古未有的事情。樊楼也非常广大,周密《齐东野语》称,樊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宋代理学家刘子翚有诗云:“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又可知这樊楼是通宵达旦都在营业的。
宋代的脚店规模较小,没有酿酒权。据《宋会要》记载,宋仁宗时樊楼每年卖官麹五万斤造酒,朝廷下诏三司招募人员承包,令在京脚店酒户拨定三千户,每日到樊楼取酒售卖。由此可知,脚店是小型零售酒店的俗称,且在北宋京城中數量众多。京城中的脚店并非都是小型的,《清明上河图》中,城外虹桥附近,就有一家“十千脚店”,高高的“彩楼欢门”,几乎与正店相当。
为数更多的是遍布乡间的乡村酒肆。至少在唐代,乡村酒家就已经出现了。杜牧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种乡村酒家一般坐落于大路旁边,它们背依乡村,面向大道,为往来行旅客商提供基本的酒食。《水浒传》第四回以白描手法描写了这种乡村酒店,“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边。白板凳铺宾客坐,须篱笆用荆棘编。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尽酒仙。”乡村酒店谈不上装饰,白板为凳,青布为帘,破瓮装酒,牛屎泥墙。这就是乡村酒家的基本形态。《清明上河图》也有表现乡村酒店的画面,该店邻水而建,有粗糙桌椅四五套,店主正用一长杆调整彩绸位置。这个小店为水上商旅提供酒食,设施简单,具有纯朴的原始气息。
据《东京梦华录》载,酒店内的服务员及厨师被称为“茶饭量酒博士”,至于正店中的菜品则丰富繁多,其做法注重细节,使得色、香、味俱全,亦充满雅致。《东京梦华录》的“饮食果子”一章罗列一百余种珍馐佳肴,以“荔枝腰子”为例,我们可以看看其做法。所谓的“荔枝腰子”多以动物腰子为原料,割为荔枝形状,故有此名。林正秋的《中国宋代菜点概述》详细记述了此菜品的做法。将猪腰去外层薄膜,用直刀法在其上切一刀纹;旋转九十度,用斜刀法切一与前纹相垂直的刀纹。直刀或许是菜刀与猪腰垂直,而斜刀或许是菜刀与猪腰有小于九十度的角度。如此反复切割,再将切好的猪腰在清水中漂洗十二小时,方可翻炒。如此一道菜,没有一天时间是无法做成的,宋代的雅致饮食可见一般。
宋代酒楼,在比较大的正店中有歌妓迎客。《东京梦华录》载,汴京的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这里的妓女多为艺妓,只要客人掏钱,就可以请妓女陪酒、唱曲,她们所唱的就是在后世影响深远的宋词,歌妓酒肆迎客应是宋词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即使是较小的脚店,也有歌妓时常出没。《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写宋江与李逵、张顺在一小店喝酒,“几人正说得入耳,只见一个女娘,年方二八,穿一身纱衣,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这个女娘就是行走的歌妓,她的身份比正店中的歌妓要低,收入也不固定。
宋代的综合国力无法仰视汉唐,但其经济与文化却毫不逊色,而为后世所仰望。无论是荒村夜店的熟牛肉和热烧酒,还是通衢大店的精美酒食,抑或是浅吟低唱中的一场酒会,都是宋人雅致生活的集中体现。一千余年前的宋人生活的高度,并不低于我们的时代。
编辑/书含